姚 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和总结这70年的发展经历,我们会发现,我国的发展道路不仅是适应我国国情的成功道路,而且也对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启示意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党灵活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成功地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从而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以下几方面对于世界具有启示意义:社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执政党和政府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社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
20世纪的中国完成了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其结果是建立了一个在现代民族国家认同下的平等社会。可以说,20世纪的中国革命是世界自启蒙运动以来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部分。人类在过去200余年完成的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伟大的转型,它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经济生活到政治治理,无所不包。在这个过程中,进步势力要改变旧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治理方式,就必然要打破旧势力的桎梏,因而,革命在所难免。回望世界历史,许多原发性现代化的国家都发生过革命,英国革命、法国革命、西班牙革命、俄国革命等,尽管它们的动力不同、过程各异,但它们最重要的结果都是带动各自国家迈过了现代社会的门槛。和古代社会相比,现代社会的最重要的特征是人性的解放和社会结构的平等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完成的一项重大社会革命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最大且最持续的贡献是打破了长期盘踞在中国农村的旧的土地关系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结构,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流动。这在1978年农村改革之后,效果更加显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不仅提高了农业产出,而且为农村工业化积累了大量资本,并通过为农民提供兼业机会降低了工业化的成本。在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大有占据我国工业增长半壁河山之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进入外向型经济大发展时期,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但我国却没有发生困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过度城市化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原因之一就是土地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生活保障,让他们可以自由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选择工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还在普及基础教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妇女解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教育事业看,通过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广泛的识字运动,大量投资中小学教育,再到改革开放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教育作为国之大计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亿万人民通过受教育实现了完善自身、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从卫生健康领域看,我国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5岁提升到2018年的77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从妇女事业看,我们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政治主张,充分保障妇女的经济权益特别是平等就业权利,建立完善人大立法保障妇女权益、政协协商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在更高水平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与旧中国相比,妇女政治地位显著提高,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极大改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半边天作用更加凸显。目前,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四成,女性劳动参与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总的来看,这些成就本身就是现代化的一部分,同时也为我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执政党和政府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当今世界各国政治面临的一个共同的挑战,是如何克服利益集团对政府政策的干预或绑架。由于要照顾强势集团的利益,有偏的政府无法把资源分配给生产力最强的人群,并且会帮助强势集团设置壁垒,阻碍创新。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一个非常显著的不同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政府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由于不受利益集团所左右,因而可以放开手脚,以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为重,合理分配资源,鼓励创新,从而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国家的长远发展。进一步看,党领导的政府不是平均分配资源,但长期来看却可以保障全体人民的权益、增进民生福祉。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历程,我们党领导的政府正是做到了这一点。
改革开放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浓墨重彩的一笔。要看到,这场改革正是因为以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为重,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是以国家的长远经济发展为导向,因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以农村改革为例。改革开放初期,为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我们通过采取提高农产品价格等措施,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又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当时,尽管政府对城市居民的食物补贴也增加了,但总体而言,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居民。从短期看,农村改革是偏向于农民的改革,但从长期来看,农村改革解决了我国的粮食供应问题,亦为城市改革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再以对外开放为例。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起步,由点到面逐步展开、由东向西渐次推进。从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坚冰,到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烟台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及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再到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虽然从短期看,内地和沿海的经济差距因此有所拉大,但从长期看,这些政策对中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对外开放,我国获得了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总的来看,党领导的政府之所以能够以全体人民的长期利益为重,与中国革命所造就的平等社会结构以及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不可分。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这一点,全面推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建设,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不断增长的需要,为全体人民谋幸福。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历史经验证明,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一个国家总是在“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之间取得平衡。这些年来,我们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不断增强,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方面走出了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同时又具有世界意义的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工业产值占比非常低。在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建设,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决策,从“一五”开始就将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为此后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建立了比较齐全的生产部门,为改革开放之后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后,我们一方面依托完备产业基础和综合成本优势,推动对外贸易量质齐升,另一方面积极而稳妥地利用外资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学习和借鉴外国经营管理的有益经验。总的来看,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党和政府自主的选择,而且也是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展开的。尽管我国这一发展道路不一定能够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复制,但是提高国内生产能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能力的做法,却是每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还要看到的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尽管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但是我们经受住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依然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我们没有被教条所束缚,而是根据我国的发展阶段、现实约束等灵活地进行调整,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总之,现今世界上的多数国家仍然处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如何打破旧有的社会结构、发展经济、建立公正和有效的国家治理模式,是每一个后发国家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后发国家迈向现代化的成功案例,在社会革命、执政党和政府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方面为其他后发国家作出了表率。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因而现代化的道路也是不同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对其他后发国家的意义,在于激发它们把中国作为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它们看到的是它们自己,并依此规划符合它们自己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发展道路。
(来源:经济日报)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