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初心百年

武广高铁:自主创新跑出“中国速度”

发布日期: 来源:

武广高铁是我国最繁忙的高铁之一。图为武汉戴家湖段,动车组呼啸而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李红梅介绍接触网挽臂的研发经过。借助这一自主成果,武广高铁创造了动车组重联双弓两项世界纪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摄)

  从武汉出发,驶往广州,平均13分钟一趟列车飞驰在武广高铁上。

  跨长江、越湘江,穿南岭、抵珠江。4小时,粤汉千里一日还。

  武广高铁(亦称京广高铁武广段),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时速最高的铁路。运行11年来,载客近7亿人次,已成为我国最为繁忙的高铁之一。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近武广高铁见证者、设计者、施工者,聆听他们讲述我国高铁发展的故事。

载入史册的一天

  武汉火车站,其气势恢宏的建筑造型,寓意“鹤舞九天、九省通衢”。它,是武广高铁的起点。

  “现在开高铁都习以为常了。但当年,我们做梦都想着开高铁!”5月25日,站在站台上,看着来来往往的高铁动车,刘民万分感慨。

  49岁的刘民,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武昌南机务段高铁司机,现值乘武汉至郑州段。11年前,他作为武广高铁武汉出发至广州的首趟高铁列车主司机,见证了“中国速度”的诞生。

  “当时车就停靠在1站台。”刘民手指1站台,将记者的思绪带回那载入史册的一天——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行。

  出发前的晚上,刘民激动得直到后半夜才睡着。刘民说,作为一名火车司机,看着中国高铁落后于西方国家,心里落差很大,做梦都想着开高铁,没想到梦想成真了。在全局业务技术大比拼中,表现出色的他夺得第一,成为武广高铁首趟列车G1001次的主司机。

  26日凌晨,刘民5点多就起床了。到了站台,锣鼓喧天,媒体记者、乘客黑压压的一片,如此大阵仗让他吓了一跳。“全世界都在看着,可不能‘演’砸了。”刘民在心里给自己鼓劲,可手心因为紧张全是汗。

  9时整,一声3秒长笛,刘民驾驶动车组列车安静平稳地驶出站台,“听不到普速列车那种‘哐哐哐’的声音。”

  “车时速达到350千米,我的心就静下来了。”刘民说,在如此给力的时速下,列车仅用2小时47分就抵达广州北站,期间他没喝一口水,没有闲聊一句话。站台上,刚下车的刘民就被媒体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围住,他激动地说,“这是我国高铁‘跑出来’的速度,我能参与其中,十分自豪、激动!”

  “从CRH3到我国完全自主的复兴号,列车自动化程度更高了,旅客乘坐体验也更好了,但我们对驾驶流程和安全意识一点也不敢放松。”见证高铁发展,刘民感受深刻。

  如今,在刘民等一批批高铁司机传帮带下,武铁已有700多名动车司机。中国铁路部门唯一以实训为重点的“高铁驾校”——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已培训世界各地各类高铁学员十几万人次。

把“不可能”变成现实

  武广高铁全长超过1000公里,跨越平原、山区、丘陵等各类地形,复杂程度居世界前列。不少外国专家曾放话:中国不可能自主建成武广高铁。

  武广高铁由在鄂央企铁四院负责设计。“当时,我们很不服气,心中憋着一股劲,中国人也要有一条自主设计的高铁。”铁四院电气化院副总工程师李红梅回忆。

  走进位于铁四院2号楼9层的李红梅创新工作室,进门左手边的白色墙面上,一个三角形“支架”十分醒目。这是中国人自主设计、生产的武广高铁接触网三角挽臂。

  “别看它小,下方拉住的可是为高铁提供持续稳定大功率电能、又能保证其运行平稳的接触网,符合中国高铁运载量大、运输距离长等特点。”李红梅介绍,高铁接触网系统是保障高铁安全运输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此前设计均采用西方技术,即使是小小的挽臂也是由国外设计、国外造。

  为推动中国高铁发展,2005年,李红梅作为技术人员被派往德国学习考察高铁技术。在那里,李红梅感受到行业技术发展的脉搏,比拼赶超的学习劲头顿时被激发。“从早上8点学到晚上9点,德国风情小镇景色虽美,但无暇欣赏。”李红梅说,当时只想着将先进的技术带回祖国。

  很快,李红梅拿出了武广高铁接触网的设计方案,当她向德国老师们虚心求教时,德国老师连说了几个“amazing”(注:不可思议)。她和团队的努力也变成了现实,武广高铁创造了接触网系统动车组重联双弓两项世界记录:时速350千米的实际运行速度、时速394.2千米的试验速度。

  不光是李红梅,铁四院副总工程师、武广高铁总设计师许克亮带领团队,在武汉至乌龙泉段62公里试验段先后铺设7种无砟轨道,打破外国技术垄断,研发出世界铁路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型板无砟轨道,比传统有砟轨道结构更稳定、寿命更长。

  在施工领域,在鄂央企中铁十一局集团运用了世界先进的500米长轨铺设、移动式接触焊接、高速无砟道岔铺设等施工技术,使轨道焊接成为无缝线路,列车运行更平稳、噪音低、使用寿命长。

“湖北力量”走出去

  “武广高铁是我国高铁的奠基者,为建立和完善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设计、施工等系列标准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铁四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后的工程技术研发中,李红梅团队建立起我国最先进的高速弓网动力学仿真系统,提出的如综合接地系统中的电气化回流接地技术、新型H型钢柱、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41#极以上高速道岔的三线辅助关节式定位等多项创造性解决措施与方案,已成为中国高速铁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范例;研发的《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工程智能设计集成系统》集成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已在多条高速、普速、城轨等交通设计中运用,设计产能和质量大大提升。

  如今,铁四院高铁设计人员从武广高铁时的不足百人发展到超过千人。该院参与设计与咨询的郑武、郑西、沪昆、合福、汉十等20多条高铁线路,穿越山谷、河流、沙漠、高寒等各种复杂地形,设计高铁里程超过1万多公里,占我国高铁线路的三分之一以上。“我们实现了从学习到超越、输出的飞跃,更演绎了自主创新的‘中国速度’。”铁四院相关负责人自豪的说。

  在高铁施工领域,湖北军团活跃在大江南北。在东南沿海,我国首条跨海铁路——福厦高铁上,中铁十一局研发的世界首台千吨级架桥一体机,正如同搭积木一样快速架设箱梁。中铁十一局是具备全产业链高铁施工能力的代表者,已先后参与了30多条高铁的施工建设,修建里程近2000公里。中铁大桥局自2009年承建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让高铁跨越长江后,掌握高铁桥梁设计、施工、制造等成套技术,工程规模、技术水平、运营速度等均处于世界先进或领先水平。

  当下,郑万高铁、安九高铁、黄黄高铁及福厦高铁等一批省内外高铁项目建设正酣,均有湖北高铁设计、施工者的身影,湖北高铁军团正为我国高铁发展贡献着“湖北力量”。

  (来源:湖北日报)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