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故事

一封尘封的家书

发布日期: 来源:

刘艺 黄鑫星

  温情在信札笔墨间荡漾,那般的挂肚牵肠,杜甫的“家书抵万金”,是至上概括。

  这是一封陈列在建始县档案馆迄今90年,十分珍贵的革命烈士家书,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恩施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中共建始县委第一任书记聂维祯烈士的家书。1983年5月由聂维祯长子聂茂康捐献藏馆。1931年4月,中共建始县委聂维祯、聂维尧等组织领导,武装袭击建始县城,处决反动县长李剑安,占领县城月余后,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围剿通缉,被迫撤离,转移至武汉,寻求党的指示。8月,聂维祯、聂维尧接受党组织新的任务,临行前聂维祯写给了妻子这封信。

  “梅馨吾妻:别来已到武昌月余了……,决意同仲尧弟一道去山东威海卫,兹已定明日(阴六月三十)买船赴沪(上海)……。

  夫此次外出,归家之期当非目前数年,念及吾妻同子女均无衣可穿,兹向友处借得少许银洋,为你们买得如下各物:1.布匹、2.被里、3.袜子、4.枕头、5.牙膏、6.梳子……13.笔墨以上各物,当送人的送人家,当留用的留用,要过细弄清楚,不要丝毫错误了,是为至要……

  孟康长成定可归来,可无系念……

  夫:冬青、手书”。

  聂维祯,名季,号冬青,1900年出生于建始县铜鼓(堡)乡(今属重庆巫山)名门望族。早年品学兼优,受叔父聂守经进步思想的影响,立志报效国家。1919年春,19岁的聂维祯就读于武昌昙华林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投身于武昌中华大学附中部主任恽代英领导的武汉学生爱国运动,经受革命洗礼,接受革命思想熏陶。1923年春,聂维祯考入北京朝阳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在共产党人李大钊的影响和介绍下,1924年,聂维祯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恩施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1926年3月,中共北方区委李大钊等组织领导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工会和社会各界群众反对“八国通谍”“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爱国运动,聂维祯是向段祺瑞执政府请愿代表之一。“三·一八”惨案中聂维祯遭到军警开枪打伤其左手心,并被段祺瑞执政府通缉。由于上述原因,北京党组织决定,安排他转移回到武汉。8月,聂维祯受中共湖北区执委董必武、陈潭秋的派遣,到湖南参加北伐工作队,10月,以国民党省党部特派员的公开身份,回到建始筹建国民党县党部,任筹备处主任,同时秘密发展中共党员,1927年2月中共建始县支部建立,聂维祯任书记(支部设在县城西街学署)。他们开办夜校,通过演讲传播革命真理并积极开展农民运动。随着斗争的深入,1928年2月经中共鄂西(宜昌)特委批准,中共建始县委成立,聂维祯任县委书记(聂维尧任县委组织部长),将县委机关设在铜鼓堡的家中,在这里领导建始县的革命斗争。

  家书中开头写到“梅馨吾妻:别来已到武昌月余了,决意同仲尧弟一道去山东威海卫,兹已定明日(阴六月三十)买船赴沪(上海),夫此次外出,归家之期当非目前数年……”。 这段家书中看到聂维祯从遭到围剿通缉,撤离家乡,转移至武汉,寻找党的组织,等待新的指示,与妻分别已有月余了,思念牵挂着远方的家人,深感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革命信仰和不懈奋斗的革命信念。在这期间,党组织决定聂维祯、聂维尧前往山东威海卫开展工作,临行前,他告诉妻子,此次外出前往他乡,归家之期也许要等到数年以后。未料,途经上海,遇险罹难,时年31岁。这封家书成为了聂维祯的绝笔。2010年3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聂维祯、聂维尧为革命烈士。

  “念及吾妻同子女均无衣可穿,兹向友处借得少许银洋,为你们买得如下各物:1.布匹、2.被里、3.袜子……13.笔墨以上各物……”。当年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他们投身革命出生入死,舍离家人、无暇顾及,只因责任和担当。家书中这样的面面俱到、细致入微的表述,是丈夫对家庭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是父亲对子女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深深的情意、无尽的爱,家永远是他们魂牵梦萦的眷念……

  “孟康长成定可归来,可无系念……”。孟康是聂茂康的乳名,系聂维祯长子,1928年2月,川东地区万驼背、钟麻子两股顽匪突袭铜鼓堡,侵掠村舍,铜鼓堡团防自卫队,在党组织鼓动下,奋起反击,毙匪十多人,初显战力。穷凶极恶的匪徒,放火烧毁聂维祯家等多户民房,混乱中掳走了5岁长子聂茂康。6月,聂维祯和聂维尧等共产党员的名单和革命活动被反动政府查获,时任国民党川军师长王陵基电令巫山知事署,要求将其逮捕解渝。巫山代理知事张春霖请求占踞巫山城的股匪首闫礼威、幸春廷(系军阀吴佩孚溃兵残部),组织抓捕,闫、幸二匪首随即同意,命令下属刘义之带领匪兵前去铜鼓堡展开搜捕,聂维祯、聂维尧等共产党员在接到了内线密报后,得到了及时转移。搜捕未遂的刘义之一伙恼羞成怒、于是变本加厉,将铜鼓堡及周围村落洗劫一空,并掳走聂维祯的妻子王梅馨和2岁的次子聂茂莹(孟德),扬言要3000大洋可赎回。此时,中共建始县委刚成立,正在紧锣密鼓地传达贯彻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积极筹划部署,开展武装斗争,创建红色政权。作为县委主要领导人的聂维祯,无法前去营救,无奈之际,聂维祯“致函李伯康,请设法援支”(中国共产党建始县历史《第一卷》第54页)。李伯康全力资助部分,赎回了其妻王梅馨、次子聂茂莹。被万、钟股匪掳走挟持到外乡的聂茂康,股匪通过邮寄他的照片和信件索要巨额赎金,时值家境先后两次遭匪劫掠,已无力支付,凶残暴虐的股匪便将聂茂康弃之街头。1929年6岁的聂茂康被迫流落四川丰都等地,乞讨度日,1931年的某一天,幸遇义父刘沛余(时任川军连长),将其收养,取名刘祝嘏,并供其上学念书。至此,结束了乞讨流浪,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1944年3月,21岁的聂茂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阔别16年的家乡铜鼓堡,母子得以团聚,给予了家书中“孟康长成定可归来”些许慰藉。

  这封尘封的家书,穿越时间与空间,今天我们又一次摩挲早已泛黄、浸润甘霖的信笺,细细地去体味家书中素笺淡墨的字里行间,情真意切、殷殷期盼的嘱托,叙述着一个早期共产党人植根于灵魂深处的那份家国情怀,饱含着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民族复兴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那是一段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的革命斗争岁月,他们将理想融入血脉,将忠诚刻进骨髓,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生命和热血践行初心使命,理想与信念铸就时代丰碑!

  (来源: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