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奋进历程

蛇山星火——
湖北早期党组织成立

发布日期: 来源:

  1920年8月的一天,武汉,赤日炎炎。

  蛇山脚下,抚院街(今民主路)97号,董必武的寓所。董必武、陈潭秋、刘伯垂、张国恩、包惠僧、郑凯卿、赵子健等七人正在秘密聚会,决定成立武汉党的早期组织。

  会议由刘伯垂主持,首先传阅了他从上海带回的由陈独秀等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的手抄本,然后由刘伯垂介绍了上海组党的情况。会议决定成立武汉党的早期组织,并研究制定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推选包惠僧任书记,陈潭秋负责组织工作,张国恩负责财务工作。会上,大家一致决定租用武昌多公祠5号作为党的机关,挂上“刘芬律师事务所”的招牌,以掩护党的秘密活动。

  这一天,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

  一天,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但这一天,却是湖北革命征程上的重要起点。从此湖北革命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湖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绝非偶然。

  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五四运动的激荡,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湖北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为中国共产党在武汉早期组织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0年3月,经董必武、张国恩等全力筹划,私立武汉中学在武昌涵三宫成立。学校开设社会主义课程,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向导》《新青年》《共产党》《湘江评论》等进步书刊,007向学生介绍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武汉以及湖北黄冈、麻城、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荆门、咸宁,河南新县,湖南平江、华容等县的进步青年纷纷前来求学。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办平民夜校和识字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鼓励他们投入革命斗争。武汉中学成为华中地区进步知识分子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

  在董必武、陈潭秋等人以武汉中学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1920年2月,恽代英与林育南等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以“利群助人,服务群众”为宗旨,实验“共同生活”的“互助主义”。书社出售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刊物,直接经销《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成为长江中游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和武汉先进知识分子相互交流、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1920年夏,参与创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李汉俊给在武汉的董必武写信,约请他在武汉筹建党的组织。此时,刘伯垂受陈独秀委派也回到武汉,联络武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开展党的组建活动。刘伯垂与董必武等就组党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他们经过商量,又吸收包惠僧、赵子健、郑凯卿等加入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

  于是,蛇山脚下,点燃了荆楚大地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缕星火。

  武汉党的早期组织成立后,积极发展党团组织,吸纳新党员,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时还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宣传;并深入工厂调查,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造就了一批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为在全国建立共产党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时的湖北,除了董必武、陈潭秋等人在积极创建党的组织外,还存在着另外一条建党路径。1921年夏,恽代英、林育南等人在利群书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具有共产党早期组织性质的共存社。中共一大召开后,共存社的大部分成员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共存社随即停止了活动。这个在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前几天成立的组织,并没有与共产国际和上海党的早期组织有过直接联系,而是在自身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摸索着走上建党之路的。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湖北党组织代表参加了大会。在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还有李汉俊、刘仁静、包惠僧三位湖北人。湖北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来源:《红色荆楚》第二卷·节点)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