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论坛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发布日期: 2018-01-02 来源:

胡占君 郭继武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修养,回应实践挑战,解决时代课题,正本清源,继承创新,深刻阐释和把握历史、现实和未来,形成了其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论原则。这是习近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历史方法论原则的丰富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
  一、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历史的方法论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分析历史的根本方法论原则。习近平同志对实事求是曾做专门论述,他引用毛泽东的话对其进行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他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因此,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研究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国史,坚持实事求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坚持从史实出发,用史实发言,让文物说话。他指出,历史研究必须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因为史料是“求是”的前提,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只有掌握翔实准确的第一手历史材料,说话才最有说服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求是”,揭示历史客观规律,得出科学历史结论。他强调,要“求是”,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研究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这样就能从史料中得出科学的令人信服的历史结论。否则,就容易陷于盲目性、片面性,很难做到实事求是。
  习近平同志认为,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对人民负责。他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史学工作者既要全面记载和客观反映党的历史,充分肯定其历史贡献,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又要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说出事实真相。即便对我们党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也要敢于承认,正确分析,敢于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
  习近平同志是坚持实事求是认识和研究历史的光辉典范。他从时代要求出发,回应实践挑战,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回答了当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课题。比如,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的正确评价、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历史地位的正确认识、对中国共产党96年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对社会主义500年历史的考察与评价,等等,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上存在的历史疑问,纠正了错误言论,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方法论原则。
  二、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认识历史的方法论原则
  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正确认识和研究历史的又一方法论原则。习近平同志在2010年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针对党史研究和社会舆论中存在的偏离与弱化党性的问题,又反复强调坚持党性的重要性。
  坚持党性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工人阶级的政治立场,说到底就是坚持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坚持科学性就是坚持追求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理性。历史科学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社会属性,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所以,研究者的立场、理论方法和价值体系的不同,将直接导致其研究结果的不同,决定其研究是否趋向真理性。这就使研究者能否选择正确的立场、理论方法和价值体系,成为保证其研究科学性的关键和前提条件。
  坚持党性是实现历史研究科学性的政治保证。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本质上体现了科学性、人民性、先进性和时代性,这为历史研究(特别是党史研究)实现科学性提供了根本前提;另一方面,历史科学的社会性决定了只有坚持党性,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才能保障其研究具有正确的理论、方法和价值导向,实现其研究的科学性。偏离和抛弃党性必然陷入歧途,失去历史研究的科学性。这是显而易见且确定无疑的理论逻辑和活生生的事实。
  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必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违背历史研究的党性和科学性原则。其政治上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科学性上则毫无科学精神和科学内涵,只是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因此,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是新时代历史研究者应当自觉担当的历史责任。
  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等同于探索性的学术问题,混淆二者关系是错误的;二是不能认为是学术问题,就把党性扔到一边,不顾场合口无遮拦乱说一气,甚至为沽名钓誉而标新立异。坚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相统一,是历史研究者必须具有的科学态度。
  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是保障历史研究的政治方向和历史研究成果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法论原则。当前思想多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尖锐复杂,其中不少问题涉及中国历史研究,特别是党史和新中国历史研究。对此,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实事求是地给予正确的分析与回答,给予正确引导,是每位历史工作者都应自觉履行的社会责任。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