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论坛

历史巨变从何而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发布日期: 2018-07-09 来源:

金冲及

  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
  这是中华民族和新中国历史上令人难忘的很不平凡的40年。中国的发展在短短40年内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所走的路,并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抚今追昔,我们深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个历史性巨变又是多么不易。
  40年前的中国,正处在严峻的困境中。那时候,“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刚刚结束,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不仅成堆,而且如山,人们的思想一时相当混乱。该怎么办?人们不禁要问。“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严肃而尖锐地提到人们面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自信、有智慧、有能力,从容应对,通过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前进,走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路。这就是:果断地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划时代决策,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从端正思想路线着手

  实行这样一场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改革,面对千头万绪的问题,应该从哪里着手?俗话说:牵牛要抓住牛鼻子。中共中央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下决心抓住端正思想路线这个“牛鼻子”,作为打开改革和发展新局面的突破口。
  为什么把端正思想路线作为突破口?因为人的行动都是以思想为指导的。如果仍习惯地受着过时的乃至错误的思想束缚,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甚至把新事物当作异端,那就谈不上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如果让各种错误思想自由泛滥、得不到遏制,或者让各种不同意见长时间争论不休、议而不决,那就会陷入“空谈误国”,不可能万众一心地“实干兴邦”,也就谈不上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甚至会误入歧途。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教训有过不少。环视宇内,类似的事也不少见。
  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时就指出:“‘两个凡是’不行。”“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夜,全国范围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但由于它同“两个凡是”相对立,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所以这场讨论万众瞩目。这场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长达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和政治准备。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际上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中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
  “解放思想”,当然绝不是随心所欲地胡思乱想,它同“实事求是”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因为错误的思想,无论是“左”的还是右的,还有陈旧过时的思想,都是脱离客观实际的。只有从那些不符合实际的错误或陈旧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使思想认识回到实际上来,做到实事求是,也才敢于从实际出发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研究新情况,大胆地开创新局面。
  邓小平同志正是在这次讲话中提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从而吹响了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前进号角。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带来一次思想大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到处热气腾腾,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但如果亿万民众没有形成这样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局面,如果不能把蕴藏在人民之中的无穷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就无法想象中国能在以后40年中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高举旗帜和深化改革

  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的新路后,应该举着怎样的旗帜前进?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什么?这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对这些问题的总回答。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面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的大旗就这样高高地举起来了。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的含义十分明确:第一,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绝不是其他什么社会。后来,邓小平同志又说:“我们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第二,中国的事情一定要按照中国的实际国情来办。别国的建设和管理经验,无论是苏联的还是西方国家的,只要是有益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都可以而且应该学习和借鉴,但决不能照抄照搬。中国的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认识也有个发展过程,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要与时俱进。因此,必须在实践中善于对问题进行分析,不断进行合乎实际的大胆创新,这样才能使思想认识保持发展活力而不僵化,使指导建设和发展的方针政策措施保持科学性和正确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十分鲜明的旗帜,它不是任何人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高举这面旗帜,就使中国人民在前进中有了共同的明确方向,有了共同的判断是非的明确标准。
  实现这个目标,自然不可能一步就达到。中国共产党不是只限于应对面前的种种具体问题,而是以战略眼光和宏伟气魄,高瞻远瞩地立足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提出自己的发展战略,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全国人民随时都清楚中国是在怎样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正处在怎样的历史方位,明天会迎来怎样的更加美好的未来。这种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强烈信心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因为大家在实际生活中看到中国发展的大局势确实如中国共产党所指出的那样一步步向前发展。而这种亿万人的强烈自信反过来又化为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动力,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迅猛发展。
  为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能够在不长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关键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邓小平同志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革命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所以,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