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论坛

大转变引导改革开放潮流

发布日期: 2018-12-17 来源:

章百家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梳理这个过程,可以看到有五个方面的转变引导着整个潮流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指导思想的转变:改革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的是原有体制的弊端,而不是把原来的体制推翻

  在改革开放的酝酿和准备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1978年春夏之交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随后于当年夏秋之际召开的国务院务虚会、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这些都为党的路线转变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在改革开放的起点,即1978年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提出新的政治路线,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转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重要的转变意味着党明确了其主要任务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快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改革开放启动之际,一个重要方面是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拨乱反正,而这是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密切相连的。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以往的教训主要总结了三条:第一,革命胜利后,党没有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上,仍然把开展阶级斗争作为主要任务,致使政治运动不断,党的民主集中制度和国家的法律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第二,在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不重视经济规律,多次出现严重失误,导致经济发展大起大落;第三,国家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没有跟上世界的发展步伐。这个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拨乱反正的完成。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非常重要,中国的改革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的是原有体制的弊端,而不是把原来的体制推翻。
  1982年9月,我们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概念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而必须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会议决定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在经济方面,当时提出的目标是,到20世纪末国民经济总量“翻两番”,人均GDP达到800美元,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此后又提出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样改革开放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蓝图。
  

政治环境的转变:国家的治理朝着民主法制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改革从一开始就包括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两者几乎是同时启动的。当时,人们首先感到的是政治氛围的变化。政治方面逐步推行的措施包括:1、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大规模调整党内关系和社会关系。如平反冤假错案、为地富反坏右“摘帽”等。2、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当时要解决的主要是权力过分集中、领导人兼职过多的问题,恢复党的民主作风,建立有活力、有效率的体制。3、取消“文化大革命”时期建立的革命委员会、恢复各级人民政府。4、取消“大跃进”时期建立的人民公社制度,恢复乡、镇设置,逐步实行基层自治。进入21世纪后,基层自治制度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5、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条标准启用大批年轻人,形成新老干部有序交替。6、改进和健全各级人大和政协制度,赋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更大的立法权。7、加快制定各项法律。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民商法等,行政法、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出台则比较晚。
  上述这一系列变化使得国家的治理朝着民主法制的方向发展。事实上,政治方面的改革内容广泛,并起到为经济方面的改革清扫道路、创造条件的作用。后来,由于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成效显著,更引人注目,当初政治方面的改革所起的重要作用往往为人所忽视。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