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论坛

传承历史记忆: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路径

发布日期: 2019-02-11 来源:

吴玉军

  历史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真实地记录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过的足迹,使其成员了解自己的过去、深知自己的现在、展望自己的未来。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离不开对中国历史的深刻认识、理解和把握。

历史记忆的认同功能

  历史记忆是人们通过文本、图像等媒介获得和保存的关于历史事件的记忆。历史记忆对于建构国家同一性、形塑国民的归属感、激发国民为国家奉献的决心和勇气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认同表征了一个国家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借助于历史记忆,人们能形成对于国家同一性和连贯性的认知;相反,失去共同历史记忆,国家就会失去保持自身同一性的精神文化基础。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文化没有中断,这与我们注重对历史记忆的保存密切相关。中华民族拥有“易代修史”、整理典籍的优良传统。浩瀚的中华历史文化典籍,系统全面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记录着民族的辉煌,铭记着民族的屈辱和悲伤。正因为拥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精神追求,中华民族才能在5000年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
  国家认同感不仅表现为一种心理体验,更体现为爱国的行动。历史记忆能唤起全体国民行动的力量,激发其为国家奋斗乃至献身的决心和勇气。历史记忆绝非对过去的简单呈现,其中还包含着集体情感、价值追求、行动的决心与力量。无论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故事,还是邓稼先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都是激励全体人民爱我中华、克服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历史记忆。

在现代性 全球化共同作用下 历史记忆面临诸多挑战

  国家认同的建构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现代性和全球化分别构成了国家认同建构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在现代性和全球化共同作用下,历史记忆面临诸多挑战。
  传统文化记忆的式微。现代性表征着与传统不同的特征和精神气质。现代性与传统的决裂,使得家庭、村落、邻里、社区等共同体相对式微,传统权威受到解构,并对传统文化构成挑战。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记忆、民族精神的载体,对于增进民族凝聚力、增强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在文化标准化、工业化、城镇化、商业化的影响下,许多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遭遇严峻挑战,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诸多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很多颇具历史、文化、艺术审美价值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文化遗产的消失严重影响到历史记忆的传承,甚至危及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革命历史记忆遭遇曲解、嘲讽和解构。近年来,革命烈士、红色经典被恶搞现象时有发生。“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黄继光堵抢眼不符合物理规律”等诋毁英雄人物的言论不断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任意篡改歌词、恶搞红色经典现象令人惊愕。在这一过程中,英雄人物被庸俗化、矮化,经典文本被随意解构,严肃的话语被戏说。在任意的曲解和嘲讽中,神圣感和崇高感消失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恶搞革命英雄和红色经典,是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不屈不挠的抗争历史的严重亵渎,是对民族集体记忆的严重伤害。
  民族记忆书写遭遇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交流日益深入。人们出于工作、学习或旅游的需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能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迅速获得其他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信息。不同国家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可能会有不同的集体记忆。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他国的历史记忆可以便捷地进入本国国民的精神世界,从而对其原有的历史记忆造成冲击。当人们习惯于从跨民族、跨国家的维度认识和理解历史时,也在进行着跨民族、跨国家的身份建构,这会对人们的国家认同造成某种程度的分散效应。
  族群记忆与民族记忆的冲突。对于同一段历史记忆,族群叙述与国家叙述很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譬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段历史,在美利坚民族那里呈现为伟大的探险家历经千辛万苦发现美洲大陆的记忆,而在印第安族群那里却呈现为残酷的殖民者掠夺土地与财富、屠杀土著居民的记忆。族群记忆与国家记忆的复杂关系,重塑着国家的历史记忆,影响着国家认同的建构,也展现了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复杂性。

传承历史记忆 增进国家认同

  国家是历史性的存在,历史记忆承载过去,启发现在,昭示未来。在现代性深入推进、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要高度重视历史记忆的国家认同功能,积极应对历史记忆面临的挑战。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记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深深扎根于青少年的心田。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加强对传统民居、历史建筑的保护,在城镇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布局中要恰当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要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推进文物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文物价值,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历史文物当中蕴含的历史记忆得到充分展现。
  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红色记忆。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光荣与梦想、不幸与苦难的共同记忆。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红色符号是红色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要挖掘和阐释红色符号资源,运用多种形式将其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纪念仪式是红色记忆的另一重要载体,能够传递和保护红色记忆,要充分开展参观革命遗址遗迹、祭奠革命烈士等仪式性活动,让集体记忆积淀和保存在民众的心中,激发人们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持中华民族叙事立场,传承民族记忆。每个民族的历史记忆都植根于特定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实践之中。由于历史传统不同、具体国情不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对于同一段历史的集体记忆会存在差异。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需要植根自身实际,立足国情开展历史叙事。要坚持中华民族的叙事立场,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要警惕打着“全球史”旗号却以西方中心主义书写历史的做法。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华民族历史叙事立场,展示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
  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民族团结的历史记忆。在历史记忆的书写中,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处理好族群(民族)记忆与中华民族记忆之间的关系。要凸显各民族友好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场景,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患难与共的感人场景;要通过诗歌、文学、艺术等各种方式,让那些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记忆在每个人的心中特别是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
  (来源:人民论坛网)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