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论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3-27 来源: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何光耀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立足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必须致力于红色革命文化的赓续弘扬;必须着眼于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吸纳借鉴;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立足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就在于我们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包容不傲、坚韧不屈的文化基因,它流淌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中华文化都充满着高度自信与认同,但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中国积贫积弱、西方文化强势挤压,少数国人、甚至有些“精英”人士,对中华文化失去自信,文必希腊,言必欧美。殊不知,中国领先世界千年之久,落后欧美乃近二三百年,岂能因之而丢弃文化根本,割断精神血脉。续写中华文明新辉煌,更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认同感、自豪感。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致力于红色革命文化的赓续弘扬。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和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它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承载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彪炳史册的建设史。毛泽东同志曾将红色文化称为“中国人民学会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并深刻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正是这种精神上的主动,焕发起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红色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固本培元、守正出新,在推动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征途中彰显红色革命文化的时代伟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着眼于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吸纳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直以来,中华文明就以善于学习、海纳百川闻名于世。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放眼世界,积极学习。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离不开对世界各国先进文明的学习、吸收和借鉴。学得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表明,越是开放越是强大,越是强大越要开放。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善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择善而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综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极引领,都需要以文化繁荣发展为支撑。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前进道路上充满着艰辛和曲折,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筑,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文化条件、提供思想支撑。
  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作为新时代党史工作者,我们要自觉地把党史研究和党史宣传融入党和国家的文化战略布局,贯彻“一突出、两跟进”要求,“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党史人的新贡献。
  (来源:《百年潮》2019年第3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