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论坛

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看党的百年奋斗

发布日期: 2022-01-21 来源:

王均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时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是对党的百年征程的高度概括,也是对继续开创美好未来的高度自信;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规律性揭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规律性揭示。深刻理解这个庄严宣告,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具有重要启迪。

百年奋斗,为了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复兴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这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背景密切关联。中国共产党是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时应运而生的。当时的中国,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落后的中国遭到列强环伺。梁启超对此感触很深,他说:“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如果中国还不能奋起自强,找到出路,亡国灭种的悲剧并非不可想象。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无数仁人志士不甘国家沉沦、人民受难,不断探索,为找到民族复兴的出路进行各种尝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发起了“戊戌变法”,试图在“君主立宪”的旗帜下变法图强,结果只持续了103天就黯然收场。宋教仁年轻时就决心“实行革命,推翻专制皇帝,建立一个民众当家作主之新国家”。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宋教仁希望按照西方的议会民主和多党制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他以为只要通过公开的、光明正大的选举,取得议会的多数,建立强有力的责任内阁,“不五年间,当有可观;十年以后,则国基确定,富强可期,东亚天地,永保和平,世界全体亦受利不浅也”。也许他对西方政治体制的追求是真诚的,但他不知道这在中国是完全没有土壤的。1913年,宋教仁被暗杀于上海火车站,他的西方民主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从此开始,中华民族从迷茫走向觉醒,从沉沦走向奋起,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自信自豪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百年奋斗,凝聚一种精神

  这个精神,就是伟大建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解读我们党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密码”。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和伟大品格,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特质,回答的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如何走到今天,又如何走向未来”的根本性问题。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实践基础是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创党活动,文化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者以他们的人生经历和选择告诉我们为何要建立中国共产党。李大钊是北京大学教授,以他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可以过上很多人羡慕的优裕生活。但他却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前去为人类活动,作出一点有益人类的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让人民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他组织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系统地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使社会上多数人都能用他作材料、作工具,以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在他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高君宇等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也是受到他的影响和指引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邓中夏1920年从北大毕业,父亲托人在北洋政府农商部给他找好了工作,他却悄悄把聘书退了回去,父亲问他原因,他回答:“我不要做官,我要做人民的公仆,公仆就是大众的长工……开创一个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新天地。”1921年他在《过洞庭》一诗里写下了这样的志向:“问将为何世,共产均贫富,惨淡经营之,我行适我素。”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伟大建党精神,正是这种真理与理想的水乳交融,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的精神谱系的开篇,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树有根才能生发;水有源才能奔涌。在百年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比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这一系列伟大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源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水”涌流,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个精神谱系的价值取向,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那就是如何处理“生与死”和“公与私”的关系。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看到的是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在公与私的考验面前,我们看到的是公而忘私、以身许党。为了民族复兴大业,多少共产党人以“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豪情,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一生乃至生命。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1800多人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截至2020年6月,全国有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有将近400名党员、干部献出了宝贵生命。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给人民带来了物质生活的贫困和苦难,也给民族精神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造成了民族精神的迷茫与萎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升华,使中国人民能够以自觉、自信、自强的昂扬精神状态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伴随着“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也同样焕然一新。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安身之魂、立命之本,是我们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

百年奋斗,探索一条道路

  这条道路,就是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时期的中国道路,在今天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有志之士曾经尝试了许多条路,但一个都没有成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道路问题上的争论也是不绝如缕。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就有红旗究竟能打多久的疑问;改革开放之初,也有老路、邪路和新路之争。一百年来探索出的中国道路,是从各种各样的道路竞争中大浪淘沙才脱颖而出的,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并不是有更好的道路我们不走。任何正确的发展道路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和一个国家基本国情与人民期盼紧紧联在一起的。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而不能走俄国式的中心城市暴动夺取政权的道路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当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现代工业极为稀少,工人阶级的力量极为弱小,而敌人的力量在大中城市极为强大。我们曾经发动了80多次以占领大中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结果都失败了。正是从这些失败的教训中,毛泽东最早认识到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才是唯一的出路。而这条路是世界各国之前从来都没有的,只能出现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

  同样的,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这个道理。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曾经最有影响的是苏联,东欧各国大体上模仿苏联,但也不完全一样。北欧的一些国家,也自称是福利社会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90多个民族独立国家中,约有半数先后宣布实行社会主义或以社会主义为目标。我们一开始也是模仿苏联,但很快就发现这样不行,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暴露出的问题中认识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提出要推动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其间我们党经历了很多曲折、很多挫折,终于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明确得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结论。这个结论的立足点是对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正确认识。如果不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过去40多年里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根本原因是找到并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不是从任何国家搬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披荆斩棘自己探索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无论别人怎样评头品足,我们都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清醒和坚定。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百年奋斗,锻造一件法宝

  这件法宝,就是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团结精神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里,尽管也有过分裂、割据、内部对立的时期,但往往都比较短暂,难以持续,国家大一统、民族大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要方面。而且,每一次短暂的分裂、割据、对立,都会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苦难,也不断教育和提醒中国人团结的重要性。近代中国为什么被列强欺压凌辱?很重要的原因是内部四分五裂,互相掣肘,互相拆台,甚至彼此争斗不已。孙中山看到了这个问题,他说,“中国四万万之众,等于一盘散沙”。但是他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领导的国民党内部本身就是派系林立,内斗严重,遑论凝聚全国全民。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凝聚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协力奋进。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力量是很弱小的,它是如何一步步把人民的力量、民族的力量凝聚在自己的旗帜下呢首先在于它自身是高度团结统一的,这是当时中国的其他党派无法比拟的。这不是说共产党内没有叛徒,也出过不少。但是留下来的,哪怕内部有分歧,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也能够同仇敌忾。邓中夏1920年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31年王明得到中央领导权后,邓中夏被撤销全部职务,备受委屈,但他不计个人得失、仍然勇敢地站在斗争前列。1933年5月,邓中夏被捕后,国民党派人劝降说:“你是共产党的老前辈,现在却受莫斯科回来的那些小辈欺压,连我们都为你感到不平!”邓中夏坚定回答:“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最后,他英勇就义。毛泽东曾深刻指出:“我们要有一个团结的队伍去打倒我们的敌人,争取胜利,而队伍中间最主要的、起领导作用的,是我们的党。”“只要共产党团结,必然无坚不破。”党的团结、党和人民的团结,都有一个根本前提,那就是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仰,离开这个前提的团结都是不牢靠的。毛泽东曾以《西游记》为例阐发信仰与团结的关系:要看到他们有个坚强的信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一起上西天去取经,虽然中途闹了点不团结,但是经过互相帮助,团结起来,终于克服了艰难险阻,战胜了妖魔鬼怪,到达了西天,取来了经,成了佛。

  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团结是有核心的团结。没有核心,没有主心骨,没有掌舵人,一个团体、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也难以真正团结起来,因此,每一个党员都应当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而在新的征程上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百年奋斗,磨砺一套本领

  这套本领,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是通过艰辛斗争得来的。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但相当多的国民党高官,对战争前景持“战必大败”的悲观情绪。周佛海甚至宣称:中国现如今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组织的要素,没有一种能和日本比拟,战必败。确实,如果单看当时中日两国的国力、军力,日本占据绝对优势。1937年,不到1亿人口的日本工业总产值达60亿美元,而超过4亿人口的中国不足14亿美元。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战舰52422吨。而这些现代化武器装备,中国的生产能力均为零。面对“亡国论”的阴影,是奋起抗争,还是屈膝投降中国共产党人展现出坚定的斗志,并用这个斗志鼓舞起全国人民的必胜信念。1937年10月,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在延安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说:“我们将决不允许悲观主义或失败主义的情绪在中国滋长。我们将承认持久战的事实,为了最后的胜利而坚持不懈地、无所畏惧地创造条件。”胡乔木曾回忆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一件就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为什么难下决心因为敌人特别强大,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最终顶住各种压力,敢于和占据优势的敌人斗争和较量,在重大历史关口、重大历史考验面前展示了伟大的斗争胆略和气概。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亮丽标识。

  敢于斗争并不是盲目冲动、逞强比狠,而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需要高超的本领。斗争本领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二是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三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而且这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