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论坛

牢记嘱托 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十堰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工作纪略

发布日期: 2025-08-18 来源: 湖北日报

中共十堰市委员会 十堰市人民政府

  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

  2024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亲切回信,指出“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库区群众十年如一日,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给予充分肯定,对继续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提出殷切期许。

  深情的嘱托、悉心的关怀,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心田。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守水护水节水事业,以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的关心和期待。

  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给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重要回信精神,坚持把保水护水摆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连续两年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和长江大保护目标任务考核中位居第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肯定十堰政治高站位、守护高标准、治理高质量、机制高效能,保水护水成效显著、成绩可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上半年,十堰市GDP同比增长7.4%,增速居全省第一。

牢记嘱托、胸怀大局 切实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政治主动

  从2024年8月给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亲切回信,到11月考察湖北时多次提及南水北调,总书记在库区保护和发展的每个重要节点,都亲自为我们把脉定向、指路领航。

  在用情感悟巨大关怀中筑牢政治忠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饱含深情、字字暖心、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库区人民的情深似海、恩重如山,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干部群众感恩之情、拥戴之心、奋进之志,增添了强大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前进动力。

  在用心领会精神实质中凝聚思想共识。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以来,我们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组织专题学习和研讨交流,开展学习培训和宣传宣讲,推进重要回信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网站,引导全市上下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把握重要回信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动重要回信精神在十堰深入人心。

  在用力落实重要要求中强化使命担当。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与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起来,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实施意见》等落实举措,建立体系化、系统性的节水护水爱水机制,以主动担当践行绝对忠诚,以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的实际成效,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对标落实、感恩奋进 坚决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坚持生态主动就是政治主动、全局主动,全面提升守井能力,确保丹江口库区水质水量更安全、更稳定、更可持续。库区全域水质优良率达100%,累计向北方送水超72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6座大中城市1.2亿人口。

  坚持系统施治,确保水质向优向好。一体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山川建设,将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近5年完成营造林372万亩,森林覆盖率73.86%,林地面积全省第一。城区“五河”水质全部达标并持续改善,治理经验成为全国河流治理的样板和典范。强化综合治理。高效运营生态环境集团公司,建成城镇污水管网2729公里、城镇污水处理厂119座、2577处农村微动力和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高于全国20个、30个百分点。

  坚持科技赋能,构建立体防控体系。搭建断面水质监测、环库岸线监控等6大系统,环保、农业、水利、住建、城管等部门3000余处视频及传感器设施和信息互联互通,2000公里给排水管网、30多万个涉水城市部件全部上图,推动水质、管网、土壤等200多项涉水指标数据汇聚共享,实现保水护水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预警型转变。

  坚持全民参与,共同当好守井人。建立“8+10+N”(8个综合性、10个区域性、N个专业行业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成立环保志愿服务队2000多支,建设志愿服务站点5700多个,构建市县乡村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全员参与的环保志愿服务体系。出台环保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联动“京津冀豫鄂”15座重要节点城市举办青少年守水护水节水主题巡讲。如今,守井人精神已经成为十堰的城市品格。

  坚持制度创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坚持“三个加大”(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加大专业队伍建设、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五个不招”(对环境有破坏的项目不招;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项目不招;以融资为目的项目不招;高排放、高能耗的项目不招;贡献率低的项目不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出台《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健全以绿色GDP为导向的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实施县乡跨界水环境质量监测考核,建立县市区生态环境局长交叉任职制度,推进河湖长、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五长联动”,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获国务院激励表彰。

绿色转型、竞进提质 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这要求我们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加快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良性循环,“十四五”以来万元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13%、17%;今年上半年,GDP增长7.4%,增速全省第一。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产业体系向新向绿,构建绿色低碳发展“1+22”政策体系,着力培育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和智能农机、新能源新材料、生态文旅、绿色食品饮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上半年,整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0%、50.7%,东风商用车中重卡销量重回国内市场第一,带动十堰中重卡市占率提升至13.4%、全国地级市第一;全市52个零部件产品全国市占率排名前3,10类专用车、20个零部件产品市占率全国第1,入选全国首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

  加快两山实践转化。我们念活“山水经”、打响“文旅牌”,加快实现生态和生产、颜值与产值的互动转化、良性循环。上半年武当山入境游客人次增长58%、旅游收入增长55.6%。向水要致富依靠,引进燕京啤酒、华润怡宝、卡士乳业等龙头企业落户十堰,培育武当山水等本地品牌,绿色食品饮料产值增长15%,饮料产量占全省30%,实现“全民护水—一库清水—发展活水—百姓富水”的转化。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拓展“碳汇+”应用场景,开发碳林贷等金融产品50余种,绿色贷款余额增长29%,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

  加快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一体推进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及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持续增强城市吸引力、辐射力,着力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2024年,外地人来堰购房占比23%、就医270万人次。全域推进乡村建设“六件事”(养老、托幼、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农厕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在库区重点区域开展“六无乡镇”建设(无垃圾、无污水、无化肥、无公害、无塑料、无烧柴禾),新能源公交车、充电桩、寄递物流网点进村全覆盖,衣食住行皆低碳成为新风尚。

保持定力、久久为功 全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十堰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生动实践中,我们取得了成效、提升了能力,也收获了经验启示,为更好“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打下基础。

  伟大思想引领生动实践。我们将始终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有力传播者,推动这一重要思想学理化阐释、系统化构建、大众化传播,积极探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努力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地。

  生态主动就是政治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主动就是政治主动、历史主动;生态被动就是政治被动、全局被动。将站在维护国家总体安全、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想、从政治上抓,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守好一泓清水。

  系统施治才能整体提升。我们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方法,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重点区域的协同治理以及流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的协同治理,提升保水护水的主动性和可持续性,以生态安全的“底图”保障国家水网建设的“蓝图”。

  保护越好发展就越好。近3年全市GDP增速在全省前进8个位次,经济总量跨越新台阶。我们深刻体会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两者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将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用生态绿色提升发展成色,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确保库区群众共同富裕。

  (来源:湖北日报)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