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打造党史精品课程 展现红色文化魅力 为复兴大武汉服务
发布日期:
2013-09-02
来源:
党史学习与党史宣传教育是党史工作和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学习党的历史”写入了大会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明确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西柏坡参观时,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由此可见,党中央对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和资政育人工作是寄予厚望,高度重视的。
武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党史资源大市,应该如何贯彻习总书记一系列有关党史的讲话精神,讲好党史这门“必修课”,用活党史这本“教科书”呢?我们认为,归根结底是要在做好党史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党史宣传教育的手段、方式和内容,来充分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功能和宣传教化作用。近年来我室按照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和加强党史工作的中央文件精神要求,在丰富党史宣传教育内容,拓宽党史资政育人途径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注重创新 打造资政育人精品
当前,我们处于信息时代和改革开放转型时期,面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空前复杂的形势,如何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之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坚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对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来说,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形成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面前,党史资政育人的内容、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著书立说、课堂教学、出版刊物等宣传教育手段,在宣传效果、影响力和传播速度等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信息时代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力争把地方党史这本“教科书”,这门“必修课”打造成具有武汉特色的精品名牌。
1、党史育人信息化,运用媒体网络扩大影响力
我室比较注重运用现代传媒与信息网络,通过纪念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来开展党史宣传教育活动。我们与《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电视台等武汉地区较有影响的媒体建立了长期合作,曾多次联合开辟党史宣传和纪念活动专栏,先后发表大量的各类党史文章、新闻报道,播放党史新闻和宣传短片。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室与市委宣传部发起组织“重走红25军长征路”系列新闻报道活动,影响波及鄂、豫、陕、甘等省区,被评为当年的武汉十大新闻事件之一。在新中国成立暨武汉解放60周年之际,我室与《武汉晨报》、《武汉晚报》联合举办“寻访黎明前的地下工作者”和“温故?武汉解放秘史1949?2009”专栏,引起了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电话热线几乎打爆,网络留言数以千计。市民纷纷发表感想,提供采访线索,表示“要让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变成广为人知”,“不要忘记这些默默奉献的英雄”。
在迎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我室分别与《长江日报》、《武汉晚报》联合举办“光荣之旅90年?红色地图”和“光荣之旅90年?红色记忆”两大专栏,全程参与采访大纲策划、提供采访地点与采访对象和负责稿件审定,共审核《武汉晚报》稿件39篇,《长江日报》稿件21个专版。我们与武汉广播电视总台合作开办红色栏目“永恒的记忆”,其中第一部“世纪曙光”5集电视文献片在武汉电视台播出,反响良好。我们先后接待《解放军报》、《新京报》、《湖北日报》和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广西电视台等16家新闻媒体采访,浓墨重彩地宣传90年来党在武汉的奋斗历史与辉煌成就,凸显武汉在党史上的地位。这些党史宣传活动辐射广、影响大、效果好,使党史成为了形式鲜活、生动感人的“教科书”。
为了扩大党史的影响力,我室在2005年就开办了武汉党史网站,借助网络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党史人物事迹,占领舆论阵地,弘扬主旋律。目前,武汉党史网的点击率已超过45万人次,在武汉地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受到市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欢迎,成为了以史育人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手段。武汉党史网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网上的用稿率已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5名。
2、党史育人形象化,创作影视精品增强感染力
我们先后拍摄和参与拍摄党史题材的电视剧、电视专题片《陈潭秋》、《毛泽东在湖北》、《长征先导??红25军》、《武汉?1938》、《喋血侏儒山》、《解放大武汉》、《夏明翰》、《光辉的起点》、《热血忠诚》等共10余部。分别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出。其中《夏明翰》获得“2009?2012年度全国党史优秀成果影视作品二等奖”,《解放大武汉》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颁发的一等节目、最佳策划、最佳组织三项大奖,并由军事博物馆、国防大学、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电视剧《最后的团聚》和宣传片《光辉的起点》分别在都府堤41号毛泽东同志旧居和中共五大旧址纪念馆内循环播放,观众达数十万人次。《光辉的起点》2011年获得了湖北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专题片一等奖,成为“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历程展”的重要补充和一个亮点。
积极参与了由中纪委、武汉市纪委、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忠诚与背叛》剧本创作,担任部分编剧工作。该片作为喜迎十八大献礼片于2012年5月在全国公映。中共湖北省纪委将组织党员观看该片作为全省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内容之一。2012年9月,该片荣获中央宣传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
2013年4月,我室又应市纪委、市委宣传部要求,参与了电影《八七会议》剧本审查工作,出具了《关于电影文学剧本〈八七会议〉的审读意见》,帮助其顺利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查立项,该剧目前正在由八一电影制片拍摄。
3、党史育人通俗化,创建宣讲品牌提升吸引力
我室于2003年6月成立了武汉市党史宣讲团,先后聘请省、市、区三级党史部门中理论素养较高的党史业务骨干以及武汉地区大专院校、社科院所中熟悉武汉地方历史和中共党史、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教授、专家、学者组成,目前共有21人,累计宣讲540余场次,听众超过12万人次。
武汉市党史宣讲团以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历史和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为主要内容,同时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致力于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从组建以来,宣讲团成员十年如一日,坚持面向社会,深入基层,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义务宣讲党史,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和故事,实现了党史宣传教育“六进”即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农村,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党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起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始终高度重视党史宣讲工作,室班子成员和处长带头下基层宣讲党史。201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处室领导亲自宣讲党史38场次。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余英杰主任还亲自到社区宣讲十八大精神。
我们对党史宣讲团采取“形散而神不散”的方式进行运作。每年召开党史宣讲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年度宣讲工作,制定全年度宣讲工作计划。要求每位宣讲团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范围和特长确定宣讲内容,并针对不同服务对象选取不同的宣讲课题,由宣教处接受各单位邀请或与基层单位联系,统一安排宣讲活动。宣讲内容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以史育人,服务大局。宣讲形式丰富多彩,以不同对象的不同版本,包括开讲座、作报告、上党课、搞培训、接受电视访谈等,注重突出党史宣讲的针对性、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
党史宣讲团自成立以来就在全省乃至全国党史界引起关注,产生了较大影响。2004年9月,中央党史研究室在武汉专门召开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现场会,向全国各地党史部门推广。省委党史研究室也向全省党史部门进行过推广介绍。《长江日报》、武汉电视台等对市党史宣讲团进行了专题报道。目前,党史宣讲团已成为武汉党史宣传教育的一个品牌。这种通俗化、大众化的党史宣传,是党史部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种很好方式,也是党史育人的一种有效途径,深受基层党员群众的认可与欢迎。
二、加强合作 展现红色文化魅力
党史工作是全党的一项工作,党史宣传教育也绝不是党史部门单打独斗的事情。必须坚持开门办史,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通过广泛开展党史学习和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通过广泛开展党史学习和宣传教育活动,传播红色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全面提高;通过广泛开展党史学习和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出“必修课”和“教科书”的作用。
1、积极配合市纪委,通过发掘党史资料,积极参与廉政文化建设
从2007年开始,我室以深入研究中共五大选举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有关史料为突破口,进入了中共反腐倡廉历史研究这一新领域。我们抽调党史业务骨干积极协助武汉市纪委在中共五大旧址内创建全国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举办“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历程展”,主持展览大纲的策划和撰写,并参与了整个展览方案的讨论和送审。目前,这个教育基地的参观者已超过260万人次,成为武汉红色旅游的一个新的热门景点。党和国家领导人贾庆林、李长春,以及中央纪委干以胜等六位副书记先后莅临参观,全国各地纪检监察战线党员干部和武汉市民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按照中纪委和武汉市纪委要求,我室还多次抽调党史专家协助中纪委宣传教育室、中纪委监察部电教中心和武汉市纪委拍摄三集电视专题片《热血忠诚》,承担了史料收集和剧本创作工作,派出人员两度进京、四易其稿,最终圆满完成了撰稿和制作任务。2011年7月由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题写片名、反映中共纪检工作起源和党的早期反腐倡廉历史的第一部文献专题片《热血忠诚??中央监察委员会诞生纪实》在央视一套节目黄金时段热播,为庆祝党的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是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确定的五部中共专门史的第一部。2011年至2012年,我室派人三次进京,具体承担了由中央纪委、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部分撰稿、修改和统稿任务,并对全书编撰大纲、编撰体例、写作风格、史料的取舍、增删与核实提出了一些重要修改意见,得到了中央纪委负责同志充分肯定。该书将作为国家重点出版物由中纪委监察部方正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我们以全新视角研究党的反腐倡廉历史,开拓了党史资政育人新领域,为武汉在党的反腐倡廉历史研究、宣传和廉政文化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和保持党的纯洁性作出了贡献。
2、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系列资政育人活动,开辟党史宣传教育新领域
一是与市委办公厅、市直机关工委等单位协作,制作了宣传片《大江弄潮》,在市委机关庆祝大会上播映。
二是与武汉市邮政局、武汉市集邮协会联合举办项英、恽代英纪念邮票首发式(审查邮票上党史人物生平简介、人物造型);审查纪念建党90周年邮册。
三是与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合作,绘制了全市第一份“红色地图”,由我处室提供76个党史遗址的名称、地理座标定位、撰写1万余字简介、并策划和审核排版设计,双方联合举办了首发式。免费赠送上万份,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3、履行职责,深度参与“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
我室与《武汉宣传》合作开辟了“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学习教育活动专栏,集中宣传党在武汉的光辉历史以及革命英烈在武汉的感人事迹,及时报道全市“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学习教育活动的动态。在历时一年的活动中,连续发稿24篇,受到读者好评。该栏目直到如今仍然在继续开办。同时,我室还组织了“2012年党史知识测试”,在“武汉党史网”上公布了测试题目。与汉网联合举办了“喜迎十八大网络调查”。
我市13个行政区委党史办公室按照要求,积极作为,分别在本区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学习教育活动。黄陂区加强了党史遗址保护力度,投资280万元新建“木兰山纪念碑”等29座党史遗址纪念碑,构建全区党史教育基地网络;江汉区提出了把握“三个坚持”(即坚持抓早抓紧、坚持整合资源、坚持抓好结合),着力抓好“四项活动”(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党史书籍学习交流活动,以“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党史专题讲座活动,以“学党史、知党情”为主题的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以“重走红色路、重温入党誓词”为主题的革命遗址遗迹参观学习活动);江夏区则制作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江夏区革命遗址展览》等党史宣教展板,展现党史成果。
4、市委重视、市直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开发红色资源,丰富文化内涵,增强城市软实力
作为党史资源大市,武汉市委对党史学习和党史宣传教育十分重视。市委主要领导曾专门邀请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到武汉市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前不久,市委又邀请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曲青山来汉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辅导报告。市委统战部则邀请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宣讲“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和决策智慧”。为庆祝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市委主要领导对于编辑出版《毛泽东与武汉》画册做了明确批示。市委还十分关注武汉党史馆的建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作出批示,要求武汉党史馆要“建成全国一流,与武汉党史地位相符”,使之成为武汉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各部门从各个方面给予武汉党史馆建设大力支持,土建工程今年可以完工。七易其稿的《陈展大纲》已送中央党史研究室审查。我们先后接待湖南、江西、四川,广州、杭州等地同行到现场参观指导。
为发挥武汉党史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市委要求,我室与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研室合作,参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我们先后起草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议》,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指南》的工作方案等文件,为市委提供了决策咨询和参考。
我们积极参与了红色旅游设计规划,精心打造传播红色文化的平台和载体,以展现党史的魅力。我室与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合作,积极促成市委、市政府保护和修复了汉口新四军军部。与市文化局合作保护和修复了中共五大旧址,通过考证确认了192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促成了江岸区对其进行保护、修缮。与市委农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合作推动黄陂姚家山新四军五师旧址作为红色旅游点整体开发以及蔡甸侏儒山战役纪念设施建设。现在正与市文化局一道,进行中共中央机关1927年在武汉的旧址恢复和陈列展览工作。
三、深入思考 探索党史宣教发展趋势
党史研究室既是研究机构又是党的工作部门,因此,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领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又要注重科学性,做到“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这就需要我们党史工作者站在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高度来探索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规律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的初步体会是:
1、坚定信仰,认识到位,带着使命感责任感学习宣传党史
党史育人不仅是一项党史部门的工作,而应该从加强党的建设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占领宣传思想阵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局来认识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美国等西方国家千方百计地通过文化交流如好莱坞电影、诺贝尔和平奖评选等,大肆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因此,对于我们党史育人的作用与意义,一定要有党史工作者的阵地意识、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感,在意识形态领域抵御住西方敌对势力的进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这些方面,我们向武汉市国家安全局、市委统战部提供了有关资料,开展了一些合作。
2、开阔思路,拓展载体,带着深厚的感情学习宣传党史
党史育人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方式与传播手段,育人方式、对象和内容都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宣传对象,党史宣传教育的载体和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如针对中老年人,通过报纸、刊物、电视节目宣传党史效果比较突出;针对青年,通过党史网站,利用QQ平台、博客、视频点播等形式开展党史育人,则更为有效;针对青少年,则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参观革命遗址、观看党史题材电影电视节目、请老战士讲革命传统、开展党史知识竞赛、举办党史故事会甚至是制作动漫卡通形象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效果更佳。当前,党史学习和宣传教育重点对象主要应该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青少年。
3、深入研究,丰富内涵,带着发展的眼光学习宣传党史
党史资政的内涵不能仅仅局限于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工作等方面,还可以从许多专门史方面展开突破。如党的反腐倡廉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史等,用全新的视角或用新的研究方法来宣传党史,讲求科学性、生动性,往往可以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欧阳淞主任关于党史研究的许多论述非常深刻,值得我们深入地学习、理解、消化和执行。
总之,党史宣传教育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下一步,我们武汉党史工作者将牢记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现实,关照未来,谱写武汉党史事业的新篇章,为复兴大武汉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