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澜 丁洁冰 王晓明
走进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八字哨镇金家堤村,中共金家堤支部陈列馆庄严肃立,卜豆壳生态农庄瓜果飘香,益阳市金家堤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耕地里农机轰隆……一派繁荣景象。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八字哨镇金家堤村
1924年,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湖南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中共金家堤支部。从此,三湘大地点燃了农村党建的星星之火。
如今,这片流淌着浓厚红色基因的村庄成为了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之一,陈列馆、旅游区,红色事业名声远扬。
不仅如此,金家堤村还培育出了绿色农业产业,“一红一绿”相得益彰,奏响振兴强音。
纪念馆内的蜡像
传精神 红色基因永流传
2004年,为纪念金家堤支部成立80周年,赫山区在其旧址南面辟地建起了纪念园、陈列馆和纪念碑。
2014年,又对纪念园进行提质改造,复原支部成立场景,塑造人物雕像、陈列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及相关文物。
2016年,赫山区委受命修建益阳党史馆,并重修金家堤支部陈列馆。增其旧制,辅以现代科技手段再现创建时之场景,美化纪念园之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走进金家堤支部陈列馆,便开始了回顾革命之路,重温红色经典篇章。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份份尘封已久的档案,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蜡像,仿佛将人带入了那个艰难的年代,欧阳笛渔、欧阳泽等革命先辈让人肃然起敬。
讲解员谢曙冲谈到来参观纪念馆的人十分动容,“欧阳前辈的曾孙每年都会来纪念馆看看,纪念先人也学习精神。”村里人也都学习欧阳笛渔等前辈的信仰与责任意识,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今天的金家堤纪念馆游客络绎不绝,红色文化为村里带来了活动产业。
金家堤这片土地,见证了曾经的峥嵘岁月,也见证了如今的日新月异。
目前,金家堤支部纪念园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集中展出金家堤支部发展历程及早期支部成员的相关史料,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益阳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益阳市红色旅游文化名片。
改乡风 齐心协力办大事
以文明促新风,传承先贤精神,金家堤最大的优势便在于,人往一处跑,劲儿往一处使,众人拾柴火焰高。
2021年,金家堤村成为公墓建设试点,起初村里人的工作并不好做,想要改变多年的观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不仅仅是一种风俗的更改,更涉及文明的更新。
最终,共产党员吴冬阳带头签字,主动向村民们做工作,“不破不立,我们红色村就该有红色村的样子,别人村办不成的事,我们村要办成!发扬牺牲精神,红色就是革命先烈给我们留下的最好的风水!”
传承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公墓建成后,村里至少能省出50亩耕地。土地集中连片了,农机更使得上劲,种地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大家“齐步走”,村里的事更好办,村里拓宽金竹公路,尽管沿途占了20多户农户的7亩地,但个个都全力支持。
金家堤村党总支书记孟辉介绍,“这条路加宽后,游客参观完陈列馆,沿着公路,可以直奔村里的卜豆壳生态农场、农家乐采摘、体验,也能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兴产业 红绿交融谱新章
传承红色血脉,做强致富产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产业。金家堤村党支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瞄准市场实干巧干,对接红色资源,延伸产业链条,走出了依托红色资源,带动绿色产业发展的特色道路,红色文化释放出最大效益。
金家堤村盘活三个基地(旺府基地、风顺基地、卜豆壳生态农庄),发展绿色特供订单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入股农村合作社,通过入股金家堤卜豆壳生态农庄、建华水稻种植合作社、金家堤旅游开发公司、金家堤人力资源服务部、金家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每年分红25万元。
卜豆壳生态农庄
益阳市卜豆壳生态农庄,上半年种油菜、辣椒、豆角等,下半年种吊瓜子,不仅农产品种类丰富,并且经营蔬菜深加工。加工后的“卜豆角”“卜辣椒”附加值提升好几倍,且深受市场欢迎。
除农产品种养外,搭乘该镇全域旅游的东风,卜豆壳农庄还承接旅游活动。旅行社将“金家堤三湘党建第一村—卜豆壳生态农庄—苦竹湖生态园”连线,组织乡村“一日游”,游客在八字哨镇就能体验到红色教育、田园采摘、休闲观光“一站式”优质旅游服务,整条路线旅游旺季可解决村内百余人就业问题。
孟辉说,“文化是底蕴、是灵魂,作为湖南农村党建发源地,金家堤将持续做活红文章,走好绿道路,基础设施做好,资源禀赋做活,旅游产业做火,努力绘就更火红的乡村新图景。”
(来源:红网)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