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交流平台

打造“红色引擎”,解锁“发展密码”——恩施州党史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发布日期: 2024-09-09 来源: 恩施州史志研究中心

黄希俊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州以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契机,注重彰显老区特色,以“红色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

  一、以“学”为先,深入组织学习贯彻《条例》,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

  一是整体联动学。严格落实《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实施方案》,制定《恩施州学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工作方案》及《任务清单》,确保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出新出彩”。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党史,组织开展现场研学、辅导报告会、交流研讨,在先学深学中作出示范。同时,全州上下创新开展《党史中的纪律教育》专题学习,让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此外,充分运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引导和推进基层单位贯彻落实《条例》,掀起热潮。

  二是全面系统学。推进全州各级各部门整体性系统性学习党史,将党史纳入《2024年全州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紧扣“省之要事、州之大事”,充分利用恩施州丰富的党史资源进行研究,根据工作重点、发展特点、地方亮点开展专题调研和全面系统研究。充分利用恩施日报、恩施电视台、恩施发布等主流媒体以及“恩施党建”“恩施史志”等微信公众平台,系统解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引导全州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条例》原则内容、方式方法等。

  三是创新方式学。充分发挥博物馆、党史展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全社会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结合新中国成立75周年、恩施州建州40周年等重大节庆日对党史学习教育作出部署安排,组织开展系列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红歌展演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结合保护革命遗址遗迹、征集红色档案资源等内容精心筹划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入人心,浸润人心。

  二、以“教”为核,用心用情讲好恩施红色故事,让红色课堂“火”起来。

  一是整合宣讲队伍。围绕服务基层百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充分整合各级各部门党史宣讲的优势资源,由州委宣传部牵头,形成“州、县、乡、村”四级联动宣讲的新机制,定期不定期吸纳优秀宣讲人才进入党史宣讲队伍,将恩施革命斗争史、红色记忆、红色档案、红色旅游纪念地等融于地方党史,增强传播内容的交融性,逐步构建“大党史”格局,让地方党史“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党史宣教全覆盖。

  二是拓展基层培训。组织“党员干部学党史大比武”活动,开办“红色讲堂”,推动党史走进支部主题党日,走进基层党校课堂,成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常修课。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党史宣教作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州各级党校集中师资力量,分层级开发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课程。各级党史部门主动编撰地方党史读本,摄制地方党史特色短视频,打造权威党史教材。同时,精心策划、创新推进“红色音乐党课”,将红色故事讲述与经典革命歌曲传唱融合一体,形成党史宣教的新品牌。

  三是强化特色宣教。建立健全“恩施党史宣讲人才库”,邀请资深学者、党校教授、老党员作专题辅导报告,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七进”活动。同时,针对不同受众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进老区”巡回演出活动,依托“张富清老兵志愿服务队”和“红色娘子军——贺英女子民兵连”等特色队伍,组织党员干部通过重走红色路线的方式开展研学,创新开展“党史+非遗文化”“党史+家风家教”等沉浸式学习,开展300余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吸引4万余人次现场聆听,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

  三、以“研”为要,持续深入挖掘恩施红色资源,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一是聚焦成果编研。恩施州作为全国20个重点革命老区城市之一,地处湘鄂西、湘鄂川黔两大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备受关注和重视。近年来,恩施州充分挖掘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以及忠堡、板栗园大捷等深厚的红色资源,公开出版了《功勋—恩施革命老区的永恒记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铁血后卫:红十八师长征纪实》等党史专著,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二是搭建研究平台。先后成功申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青年楷模-何功伟、刘惠馨》两个国家级党史研究课题项目。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恩施党建”“恩施档案史志”公众号中设立“恩施党史”栏目,推出以“在恩施战斗过的开国将帅”为主题的党史文章100余篇。2023年9月,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恩施州委、州政府共同主办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价值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研讨会恩施年会”圆满召开,恩施革命老区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三是拓展推介渠道。充分利用“杭州--恩施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平台,完成鄂西特委旧址改建附属工程建设和大型红色话剧《何功伟》制作项目。启动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课题研究及丛书编撰工作。抢救性地挖掘、搜集整理出版《恩施革命故事》《恩施州八县市革命老区发展史丛书》《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革命遗址遗迹总览》等丛书,精心组织拍摄《看万山红遍—恩施老区红色记忆》专题文献资料片,并在“学习强国”上展播。先后推出100集“红色恩施”短视频,以“微剧情+小故事”形式讲述红色故事,全网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广受好评。

  四、以“干”为本,奋力助推恩施高质量发展,让红色产业“强”起来。

  一是“红”“绿”融合,建设红色美丽乡村。全州上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推行“党建+”,做足“红绿”融合文章,奋力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形成茶叶、烟叶、富硒农产品等支柱产业,将红色“根据地”打造成绿色“聚宝盆”。目前,已开展四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评选工作,鹤峰县五里乡五里村、宣恩县忠堡镇高笋塘村、恩施市五峰山社区、咸丰县清坪镇龙潭司村等20个村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

  二是“引线串珠”,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州联动大力推进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程,提档升级了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五里坪革命旧址群、忠堡大捷遗址及烈士陵园、板栗园大捷遗址、咸丰大村会议遗址、工农革命军邬阳关收编“神兵”旧址、段德昌囚居处旧址、建始官店照京坪革命历史陈列馆等百余处红色旅游景点,先后开发1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其中,2条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三是全域发力,激活“红色引擎”。抢抓恩施州纳入“全国20个重点革命老区城市”的机遇,加快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促进绿色转型发展,着力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目前,恩施州被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的咸丰、宣恩、来凤3县正加紧建设,累计投资逾10亿元。充分利用杭州市与恩施州对口合作契机,聚焦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成功举办杭恩革命老区对口合作招商推介会,建设杭恩革命老区合作产业园,革命老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来源:恩施州史志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