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 张益游 王雯雯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这首《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苦难。1931年9月18日,也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2024年9月18日,距离日本侵略者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93年,但记忆从未褪色,警钟犹在耳畔。
在武汉市江岸区,以中山大道和胜利街为中心,分布着众多以东北地名命名的道路:山海关路、沈阳路、旅顺路、大连路、长春街等。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档案馆的馆藏资料中发现,在抗战时期的武汉,还曾经有一条“九一八街”。在那段抗击日寇的“烽火岁月”里,这些留在武汉的“东北记忆”,提醒着今天的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长春街和郝梦龄路、张自忠路的路牌 摄影记者 刘中灿
武汉曾有条“九一八街”
1937年8月,在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发生一个月后,居住在汉口日租界的日本侨民近两千人全部撤走回国。1938年8月13日,中国宣布正式收回日租界。
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武汉市路街改名对照表档案
1938年8月,为激励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汉口市政府对原日租界内的道路进行了更名。如为纪念“一二八”事变,将中街(今胜利街陈怀民路至郝梦龄路段、长春街郝梦龄路至刘家麒路段)改为一二八街;为纪念“七七”事变,将西小路改为七七街;为纪念“八一三”淞沪会战,将大和街(今胜利街郝梦龄路至刘家麒路段)改名为八一三街;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将平和街(今中山大道陈怀民路至刘家麒路段)改名为九一八街;为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将南小路改名为郝梦龄路,将燮昌小路改名为陈怀民路,将中小路改名为刘家祺路(现名刘家麒路),将新小路改名为阎海文路等。
陈怀民路 摄影记者 刘中灿
和这几条道路同时期命名的,还有沈阳路、旅顺路、大连路、长春街,它们代表着最早沦陷的地区,也是抗战的起点:东北三省。直到今天,这几条路依然存在。以英烈命名的道路中,陈怀民路、郝梦龄路、刘家麒路和张自忠路保留至今。
有一条“英烈路”是纪念武汉籍英烈
在这几条英烈路中,刘家麒路因城市建设的变迁,位置比原来有了平移,而它纪念的刘家麒,也是几位英烈中唯一的武汉人。
刘家麒(1894年—1937年10月16日),辛亥革命时期加入学生军,投入反清革命洪流。1937年9月,刘家麒作为国民革命军第9军第54师少将师长,率部北上抗日,10月到达山西忻口前线,参加太原会战。10月16日,刘家麒在前线督战时中弹,英勇殉国。
刘家麒在山西前线壮烈殉国后,遗体被运回武汉安葬于武昌伏虎山。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称赞刘家麒等是中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证明“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
2015年8月,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刘家麒名列其中。同年7月,刘家麒被湖北省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值得一提的是,刘家麒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被标注为“刘家祺路”。这是因为当时报刊报道刘家麒时,将其名字多写为“刘家祺”,汉口市政府也因此将原日租界的一条道路命名为“刘家祺路”。在湖北省档案馆收藏的汉口市政府文件中,路名也写作“刘家祺路”。这条道路后来几经更名,在1985年再次恢复原名“刘家祺路”,并一直沿用。
2007年,刘家祺路在城市建设中消失,武汉市在原路附近将另一条路重新命名为“刘家祺路”,新的刘家祺路西起京汉大道,东至中山大道,全长近120米。2019年,武汉市政协委员丁钢提交建议,建议将“刘家祺路”更名为“刘家麒路”。武汉市民政局经查阅档案,在《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及《抗战军人忠烈录》中都使用了“刘家麒”的写法,电话咨询部分地名专家的意见,也普遍认为使用“刘家麒”这个名字更合适,因此,“刘家祺路”正式更名为今天的“刘家麒路”。
“抗战路”都通往胜利街
如果翻开地图,你会发现,除长春街外,其余以“路”为名的“抗战路”,都通向同一条街道:胜利街。
胜利街 摄影记者 刘中灿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日军占领武汉,这些“抗战路”的名字,在日军占领期间不再使用。
抗日战争结束后,部分路名得到恢复,而且还诞生了一条新的街道:胜利街。这条街将本来6条曾属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的街道合为一体。在抗战胜利的这一天,武汉市民奔走于连成一线的6条街道上,为胜利的消息而欢呼。
如今这些道路周边,时尚的商业街区不断涌现。山海关路因为早餐美食成了网络知名的打卡点,每天都会吸引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众多游客。从这些街区穿行,硝烟散尽、烟火繁华,但不变的路牌永远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
(来源:楚天都市报)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