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国 江峰 杨杰
在世纪之交的春风里,一场波澜壮阔的移民壮举在恩施州巴东县悄然上演。2000年4月,为响应国家三峡工程建设的号召,巴东县5个乡镇的392户、1524名移民,带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踏上了前往红色革命老区沙洋县的迁徙之路。这不仅是一次地理空间上的迁移,更是一次心灵与情感的交融,是红色老区与三峡移民共同谱写的新篇章。
沙洋县沙洋镇三峡土家族村全国文明村
依依惜别,三峡移民踏上新征程
在那个春意盎然的四月,巴东县的江畔聚集了一群即将远行的人们。他们望着熟悉的山水,心中充满了不舍。三峡,这片孕育了无数生命的土地,如今却因国家建设的需要,不得不与部分子民暂别。移民们收拾起家当,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踏上了前往未知世界的征途。他们的眼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过去的留恋。孩子们好奇地打量着即将成为新家的红色老区沙洋县,而大人们则默默地在心中祈愿,希望新的生活能够如他们所愿,幸福安康。
依依惜别,三峡移民踏上新征程,正在迁往红色老区沙洋县
无微不至的关怀,重建家园
当三峡移民抵达沙洋县时,他们受到了当地县委、县政府的热烈欢迎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沙洋县,这片曾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巴东县有着深厚渊源的土地,如今再次成为了两地人民情感交流的桥梁。他们在这里成立了三峡土家族村,也是荆门市唯一的少数民族村。为了帮助移民尽快适应新生活,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厚的移民政策,从住房、教育、医疗等多方面入手,为他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在住房方面,三峡移民建设了宽敞明亮的新居,让他们能够在新家感受到温暖和舒适。在教育方面,沙洋中学等中小学校对移民子女敞开了大门,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医疗方面,沙洋县的医疗机构为移民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确保他们的健康得到保障。
在沙洋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三峡移民迅速融入了新的生活环境,开始了重建家园的征程。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新家园里播撒着希望的种子,期待着收获美好的未来。
在红色老区沙洋县三峡移民建起了排列整齐宽敞明亮的新住房
勤劳双手,创造幸福新生活
三峡移民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红色老区沙洋县这片新的土地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建有大棚蔬菜种植园、村级工业产业园、电商营销事业圈、物业管理事务司、工程项目自建队等,通过发展种植业、手工业等多种产业,实现了经济的自给自足和持续发展。
在特色农业方面,三峡移民根据沙洋县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种植了多种经济作物和水果。他们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这些优质的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市场的需求,还远销到外地,为移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如今,三峡土家族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从移民时的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的3.1万元,村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他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用上了现代化的家用电器,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集体经济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年收入从起初的零元增加到了现在的70余万元,为村庄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融入新家园
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三峡移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他们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文化活动,与当地居民共同庆祝节日、举办文艺演出、开展体育比赛等,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特别是让土家族的巴蜀文化与红色老区的荆楚文化完美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种融合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在学校方面,三峡移民的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同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了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在医院方面,三峡移民享受到了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医疗服务,他们的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在文化娱乐方面,三峡移民积极参与村里的文艺演出、广场舞、摆手舞、巴山舞等活动,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和风采。他们还自发组织了腰鼓队、舞蹈队、艺术团等文艺团体,为村里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峡移民逐渐融入了新的家园,与当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共同分享着生活的喜悦和幸福,共同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三峡土家族村的村民们在观看土家族舞蹈队跳的摆手舞和巴山舞
红色老区三峡情,共谱新篇章
在沙洋县这片红色革命老区上,三峡移民与当地居民携手并进,共同谱写着新的篇章。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精神内涵。
三峡土家族村移民就业分为三大军:创业大军、务工大军和返社大军。创业大军主要由大学毕业生至30岁的劳力组成,他们在外创业成功,为村里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务工大军则由30岁至55岁的劳力组成,他们对接安排在沙洋县城开发区务工,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力支持。返社大军则是55岁以上的劳动力,他们被安排在村合作社、村产业园和公益性岗位务工,使移民收入得到了保障。
三峡土家族村的道路平坦宽阔,进行了刷黑处理,并划有三色旅游线。不仅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也为村里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大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形象和旅游价值。这里景美如画,乐动心弦,美食诱人,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三峡土家族村的村民传唱着一首四季歌:
春回三峡绿盈窗,吊脚楼头燕语长。
荆潜路边观胜景,百花盛开映斜阳。
夏来作物丰收望,遍地金黄稻粟香。
土家儿女勤耕作,欢声笑语满田庄。
秋高气爽果飘香,枣柚桃梨满树芳。
硕果累累如美玉,土家村里喜洋洋。
冬雪纷飞炉火旺,迎客围坐叙衷肠。
腊肉火锅香四溢,青茶一盏待君尝。
如今的三峡土家族村已经成为了一个风景秀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该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红色老区三峡情深的故事仍在继续。在未来的日子里,三峡土家族村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沙洋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沙洋县委县政府也将继续关心和支持三峡移民的生活和发展,为他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片红色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来源:中国老区网)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