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昌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史宣传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措施,实现党史文化的传承和人文精神的传播,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说服力、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升,党史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路子。
一、以传统纸媒模式提升党史宣传教育的说服力
1、赠送党史书籍,站稳宣传阵地。我们编撰了《中国共产党宜昌90年大事概览》《中国共产党宜昌历史十九讲》《光辉的历程——中共宜昌历史100讲》《宜昌党史故事》《新四军口述史》《宜昌市革命遗址通览》等通俗易懂的党史宣传读本,向全市的机关、社区、乡镇、学校赠书近万册,把党史学习宣传教育工作的阵地范围拓展到社会各个层面和人群。
2、报刊专栏宣传,夯实宣传基础。我们充分发挥三峡日报、三峡晚报等市级主流媒体的作用,以专版、专刊、专栏等形式宣传党史特别是宜昌地方党史。2012年,与三峡日报社联合开设“党史课堂”专栏,每周一期,着重讲述宜昌革命、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宜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宣传报道党史学习教育的先进典型,共刊发33篇。2013年,组织力量对新四军宜昌老战士进行采访并撰写专文,在三峡日报开办“峰火岁月”栏目,共刊发专文20篇。今年,又以近5个整版隆重推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专题文章。
3、编发宣传内刊,提供资料参考。《宜昌市党史大事》《宜昌史志工作》是宜昌市委党史办主办的两个内部刊物。《宜昌市党史大事》为双月刊,记录主要领导的活动、重大会议情况、全局性工作的开展等宜昌的大事、特事、要事,创刊9年来已编发64期;《宜昌史志工作》是刊发党史工作动态、进行工作学习交流的信息简报,每月不定期出刊。2013年,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对《宜昌史志工作》《宜昌市党史大事》的版面编排、内容、栏目进行了重新设计、调整,增加了目录以方便检索,开辟了反映本地实际、本地特色的多个栏目,编印质量大幅提升,成为全市党员干部了解党史工作的重要窗口。
二、以新媒体传播模式提升党史宣传教育的影响力
1、官方网站有基础。2014年,我们成立专班、选配专人管理党史官方网站,制定出台了网站管理办法,规范了网络宣传行为,调整“宜昌史志网”栏目和版块设置,开设“宜昌党史”“宣传教育”“党史资政”“史书长廊”“宜昌映像”“历史上的今天”等栏目,并载入宜昌党史在线阅读。同时,在三峡党建网、电子政务内网推出党史知识专题栏目,《党史教育专栏》年平发布信息6万多字,其中《重访红色遗址》等博文深受海内外网友关注。
2、微博互动有特色。2012年9月,我办官方微博@宜昌往事在新浪微博开通,打造出极具宜昌地方文化特色的官博品牌。开辟“宜昌解放”“党史人物”“宜昌大撤退”等历史文化专栏。联合三峡晚报,面向社会先后开展了两期“悠悠往事——宜昌·我的家乡”微博送书活动。与三峡日报联合发起“博友祭奠革命烈士”活动,组织博友到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祭扫。在“两会”微直播期间,@宜昌往事官博参与讨论了宜昌在城市规划、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相关提案,为宜昌建设特大城市建言献策。近两年,为配合官方微博开展宣传活动,“宜昌往事”QQ群开通,吸引文史专家和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普通爱好者近500人加入,探讨、交流宜昌地方党史和方志文化。
3、短信宣传有新意。我办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办“七一”热线短信平台,每年“七一”向全市党员领导干部推送党史知识短信,已发布1000余条,短信成为宣传党史知识的又一载体。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