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交流平台

浅谈党史教育的有效性

发布日期: 2017-12-14 来源:

中共汉川市委党校 孙春姣

  党史教育是党校的主课和特色,现实教学中党史教育的有效性往往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与挑战。笔者认为党史教育可以更具趣味性、可听性和感召力,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党史教育的有效性。
  一、在春风化雨中感悟党史魅力
  1、讲好党史故事,用历史事实说话。决定党史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占有活生生的历史史料,历史细节往往最能打动人、吸引人、直入心灵,起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面对广大党员干部日益增长的学党史,增智慧,谋发展的学史用史热情,用生动鲜活的叙事方式讲述好党的历史故事,让党史教育入脑入心,是党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探寻的课题。谢春涛主编的《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提出了13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要倡导“以故事讲思想”,目的是让党员干部群众看(听)得进、读(听)得懂、愿意读(听)党史。党史课堂教育尤为如此。如果历史史料不完全,难免遗憾,然而讲课人的旁征博引、判断取舍便显得尤为关键。如果对一些最新的史料视而不见,或者以偏概全,哗众取宠,照本宣科,难免味同嚼蜡,令人生厌。教科书中无法写进的丰富史料,可以在课堂授课中给予补充。比如,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国的国共双方客观评价,任何以偏概全都让人难以接受,既要避免忽视任何一方的偏见和偏颇,也不能走到另一个的极端,情绪化太多就会失去理性。党史课教学中要尊重历史事实,秉持理性客观的理念,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添加激情和感染力。党史教育不是简单的复述历史,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用逻辑线索串联历史事件的复杂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学习和教育的过程。
  2、还原历史,让历史人物开口。党史教科书中难免存在“见事不见人”的阐述,但是历史事件离不开历史人物,党史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不同人物或传奇、或壮烈或平凡的人生与丰富生动的历史事件交相辉映,从这个视角看,历史人物的个性就会成为历史的个性。党史教育授课中要还原曲折多变的党史人物事件,需要借助于人物传记、电影等艺术形式,生动再现历史关键时刻,尤其是可以借鉴有史料可查的经典影视剧中的对白,阅读积累一些党史人物的回忆录和党史人物传记就显得不可替代,以此展示历史人物的丰富内心世界,从而让党史深入受众者心灵。因此,在课件中运用一些视频资料图片,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让人看后身临其境,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反思自然产生。
  3、正本清源,正确评价历史。党史教学中讲故事是基本功,较难把握的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客观准确的评价,这需要有深厚的历史功底和判断,这也是党史课中的画龙点睛之笔。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那么历史究竟能告诉我们什么?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告诉我们哪些是经验,哪些是教训。回望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黄先培先生在延安向毛泽东提出的著名“窑洞对”中关于历史周期率的问答,已超越时空界限,成为党史中的经典,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永恒课题。中共党史二卷中对大跃进和文革史料的详细披露,对“文化大革命”起因作出明确阐述,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有了更为详实和客观的认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这一时代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对国内外形势的估计密切相关。这一时期把调整中出现的一些事物当成资本主义,把党内不同意见视为修正主义,从而对当时我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及党的国家的政治状况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等等。以科学公正的视野进行分析剖析,总结吸取历史教训,可以让受众从反思中得到启迪,起到以史鉴今的正面作用。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准确犀利点评,必须着眼于中国和世界当代及未来的发展大势,秉持客观理性的思维,严谨对待。党史授课不是教训人,而应起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历史唯物史观客观公正地认识历史,进行反思,吸取教训,防止偏差,凝心聚力,投入到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工作中去的良好作用。
  二、在历史命题思考中认识人生价值
  1、时势变迁与个体命运相互交融。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败。我们常常在媒体上一些关于亲历者回忆改革开放历史的节目中,了解成功人士谈经历与感受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不是一句空话和作秀的话,如果不是改革开放的政策,这些社会精英或许还在农村务农。从宏观角度看待历史潮流的巨大力量,任何人都微不足道,英雄人物也是顺应民意,应和潮流,借力前行,方得成功。历史告诉我们,时势成就英雄。只有积极顺应时代的呼唤,方能承担起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党和国家确立了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宏伟目标。当前正逢盛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得以实现。在党史教学中主动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引向自觉投入到历史伟业中,在时代大潮中将自身的命运融入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最大限度地丰富和提升自我人生价值,是党史教学者的使命和责任。
  2、理想与现实不能脱节。清醒认识理想与现实二者之间存在的距离。谈到革命理想必须回到现实世界,听党史课的人不但对历史感兴趣,往往会对现实问题更加关注,更加重视未来会如何发展。张为维教授的《中国震撼》一书之所以畅销,关键是回答了当代共产党人面临的发展与挑战。不回答现实问题,没有启迪借鉴的党史课,只能是党史知识的介绍,这样便失去了以党史资政育人的基本功能。《中国震撼》一书反复阐述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正是基于深厚的历史和国际视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模式”给予深刻的历史文化解读。党史课需要紧密与社会现实紧密对接,需要从历史思考中寻找现实问题的出路。党史研究和教育更需要重视与世情、国情、党情的结合,尤其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取得成绩经验,要给予充分的关注与解读。
  3、个性与党性有机结合。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党史人物个性都非常鲜明,他们的经历起伏与党性的坚守相息交融。在顺境逆境面前不改初衷,不抱怨党组织,没有背叛入党初衷,是过硬党性的集中展现。党史人物个性鲜明,性格迥异,但是在党的组织里,党性原则成为共产党人的首要标签,共产党员人的人格特征应该是党性与个性完美结合。党史教学中对党史人物的剖析要更加客观、立体、全面,尤其是要剖析人格命运背后的时代因素,用脸谱化的方式讲授党史课已不合时宜。党性是政党组织内部的共同社会理想,是以为人民服务宗旨为基础的政党成员共有的组织品性,每一位共产党人都应身在其中,用自身的实践和个性丰富彰显的党性。例如,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最终登上天安门见证革命胜利的只有两个人,一些人成为革命烈士受人敬仰,一些人脱党退党陷入迷茫,一些人意志薄弱沦为叛徒,一些人成为人人唾骂的汉奸。穿越岁月,审视历史,不禁会让人发出“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的感叹。我们无法苛求历史人物的选择,然而我们却能从中得到诸多思索和启示。张小红主编的《一大代表画传》给出这样的答案:一是革命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胜利属于那些自觉肩负人民希望,并不畏艰辛,努力攀登的人;二是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在革命年代如此,建设时期同样如此;对一大代表如此,对一般党员也是如此。这是一名党员应有的人生态度,党员个人的人生价值将因此而获得新的蓬勃生机,这是时代赋予共产党员的光荣责任和荣耀。
  三、在崇高精神洗礼中升华党性意识
  1、走进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世界,筑牢精神家园。一个为大多数人谋福祉的组织,其境界是如此崇高,一群品德高尚的人,其无私行为令人敬仰。共产党人的无穷魅力不单单体现于个体的人格魅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更体现于其是一个具有崇高社会理想坚强群体。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党派的一个显著标志,就在于它是一个以共产主义高尚品德为追求,以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宗旨和目标的政党。从道义认同来讲,这是共产党人服务民众、亲近民众,被民众认同的道德基础。毛泽东曾这样高度评价优秀共产党员张思德:“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张思德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群体,将奋斗目标与美好的社会理想结合起来,这些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先进代表,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先锋。
  2、牢记共产党人的社会理想,不忘历史使命。历史不适宜用放大镜来观看,评价历史需要从历史发展大势理性看待。如果见木不见林,有可能已经走偏颇。如果面对党史,从大处着眼,就必须回答共产党成立要干什么?它的最初的目标理想是什么?结合艰难曲折辉煌的党史,不难得出一个更加公正的理想答案,这就是一个政党对一种伟大社会制度信仰的力量,这一力量凝聚着人民对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广泛认同。如果我们能够以这个出发点看待各种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就不会再简单纠结于历史繁枝细节。因此党史教育要具备整体客观理性看待历史的史学素养,这样可以避免因重视条块化而忽视全局,重视纯洁历史现象研究,而忽视历史与现实结合而产生的思维偏差。
  3、不回避挫折、教训与挑战,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用怎样的眼光打量历史,用怎样的方法理解历史,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现在和未来。历史给了我们史实,还要有正确的史识,才能“出乎史”、“入乎道”。
  习近平曾经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选择,既需考据事实,更需辨明是非。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中共党史是一部有智慧,有规律,有感情,有细节,有温度的历史。共产党伟大之处不仅是创造历史和辉煌,也在于敢于面对错误和挫折,并能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行。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面对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渗透和冲击,资本追逐利益的价值观日益膨胀和无孔不入。新时期共产党人如何应对当下社会日益开放和多元?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崛起,各种各样的党史资料和不同言论都会出现,这是宣讲党史难以回避这些问题,必须做出有力的正面回应。如果听之任之,肆意歪曲和怀疑否定就会大行其道。授课人的总原则必须立场鲜明,既要把握宏观探讨和政治原则问题的区别、分清思想认识和学术观点边界之间的关系,又要掌握微观授课需要要厘清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历史情况的客观分析。要处理好以上问题,前提是需要在大量阅读相关党史书籍、查阅可靠史料的基础上,充分消化、吸收充足的养分,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方法,通过分析、抽象、概括、归纳和提炼,形成讲述者的主要观点,同时以生动的口述表达方式统摄驾驭,让授课者深入浅出、叙述生动、重点突出的讲述与受众者的心理感受和思想认知有效互联互通,形成互动同频的共鸣。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