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交流平台

武汉警予中学与烈士故乡学校同上“开学第一课”

发布日期: 2018-03-01 来源:

  
  武汉市中小学生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江岸区警予中学与向警予故乡湖南溆浦县警予学校的师生现场连线,以一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开启新学期。两地师生共同重温了向警予、夏明翰等革命烈士的事迹,缅怀先烈精神。课上,江岸区红色校本教材《长江金岸 百年潮涌》首次发布。
  “开学第一课”在警予中学学校的操场举行。1928年5月1日,向警予就是在这里被反动当局杀害,牺牲时年仅33岁。今年是向警予烈士牺牲90周年。奏唱国歌之后,警予中学学生朗诵了夏明翰的那首著名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该校学生还自编自演了一台情景剧,把向警予学习、革命、牺牲的故事呈现在舞台之上。当台上扮演向警予的学生说出“为党和人民而死,虽死犹生”的话语时,操场上的不少学生都眼眶湿润。八(4)班女生顾婷说,情景剧给了她极大的震撼,向警予对知识的渴望,对革命、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深深地感动了她。“我们应该学习向警予的精神,并将它传承下去。”
  在“开学第一课”上,《长江金岸 百年潮涌》红色校本教材首次发布,一本本红色封面的教材发到了学生们手中,大家都迫不及待翻阅。去年,江岸区与长江日报共同编纂了这本教材,讲述了发生在江岸区的30个经典红色故事,其中既有二七大罢工、八七会议等标志性历史事件,还有向警予、夏明翰等革命先辈视死如归的事迹。
  最令师生们激动的,是与湖南溆浦警予学校的现场连线,两地师生同上一节“开学第一课”。操场前的大屏幕上,烈士故乡的孩子们手捧教材朗读,与武汉学子们共同重温历史。日前,由长江日报记者、警予中学教师组成的一支“红色基因小分队”抵达向警予的故乡湖南溆浦,将100多本红色校本教材送到警予学校学生手中。
  除了警予中学,江岸区长春街小学、鄱阳街小学、黎黄陂路小学、铭新街小学、武汉二中、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京汉学校等7所学校成为了“开学第一课”的分会场。此外,江岸区所有中小学都以“红色基因 江岸传承”为主题举办了“开学第一课”。
  江岸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区内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八七会议会址等39处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为了保护和传承当地的红色资源,江岸区与长江日报合作,开展了“红色基因 江岸传承”系列活动。未来,该区将把红色校本教材纳入中小学日常教学,开展“红色研学”旅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红色基因写进教材

  武汉中学生诵读诗句牢记革命先辈奋斗史
  “开学第一课”之后,警予中学的学生手捧新教材,轻声读着其中一首小诗:希望你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将来在没有剥削的社会中成长。这首向警予写给女儿蔡妮的诗,被印在了江岸区红色校本教材《长江金岸 百年潮涌》中《“警予精神”永放光芒》这一章节的开头。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也是保持党肌体健康的内在要素。2017年,江岸区联合长江日报,以江岸红色故事、革命旧址,以及在江岸奋斗过的革命先辈的革命经历为主要内容,开始编纂《长江金岸 百年潮涌》红色校本教材。翻开这本教材,开头就图文并茂介绍了7所“身边的革命场馆”,引导中小学生们走进革命旧址,探访红色历史。随后是一则“江岸革命大事记”,以时间轴的形式介绍了发生在江岸辖区的重要革命事件,帮学生们理清了历史脉络。全书正文分五个章节,讲述30个经典红色故事,其中既有二七大罢工、八七会议等标志性历史事件,也有收回汉口英租界、50万民众献金抗日、孩子剧团奏响救亡主旋律等众志成城的历史画面,还讲述了向警予、夏明翰、董必武、项英等革命先辈的故事。
  “把红色基因写进教材,让青少年们牢记革命先辈的奋斗史,通过红色故事和红色旧址,感受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继承革命传统。”江岸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江岸区将把红色教材纳入中小学日常教学,纳入“红色研学”旅行,全区学校还将依托“向警予纪念馆”“孩子剧团”等红色资源,不断拓展红色校本教材学习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引导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向警予故乡学校必修课将用江岸红色校本教材
  “这学期,我们将随着这本特殊的教材,去了解警予奶奶当年在武汉的英雄事迹,以及更多与她一同战斗过的革命先辈。”2月26日上午,湖南省溆浦县卢峰镇警予学校迎来“开学第一课”,由武汉市警予中学赠送的红色校本教材出现在课堂上。本学期起,这套教材将成为该校学生的必修课。上午9时,长江日报记者在溆浦县卢峰镇警予学校五(7)班看到,语文老师曹娟正在给全班40多名学生讲解教材中《“警予精神”永放光芒》一章。曹娟从向警予赴法勤工俭学的经历讲起,到回国后在武汉从事革命工作和妇女运动,直到如何被捕牺牲。“警予奶奶的牺牲地,现在也是一所学校,就是武汉市警予中学。”听曹娟讲到此处,安静的教室里忽然响起讨论声,学生们纷纷表示:“真希望能去警予中学看一看,为警予奶奶献一束花。”
  在自习和讨论时间,学生们手捧教材,仔细阅读关于武汉江岸众多革命遗迹的介绍,以及夏明翰、林祥谦等其他革命烈士的故事,并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陈如萱、刘泽楠等多位同学说:“生在烈士故乡,我们一直都在学习警予奶奶的故事,这本教材让我们接触到更多有关那段峥嵘岁月的人和事,希望老师们今后一一讲给我们听。”
  卢峰镇警予学校坐落在溆水河畔,与当地“向警予同志纪念馆”仅一墙之隔,其前身是向警予1916年创办的“溆浦女校”,1978年正式定名为“警予学校”。校门口刻有这样一副对联:“树千秋伟业吾辈雄姿再展,经百年风雨警予神韵犹存。”校内还建有一座向警予雕像。校长舒清红介绍,该校一直将传承警予精神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部分,并于每年清明节组织全校师生在雕像前献花祭奠。“我们向学生讲述的大多还是向警予烈士在家乡的故事,对她的革命经历涉及不多。”舒清红对长江日报记者说,警予中学赠送的红色校本教材,将帮助该校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向警予烈士伟大的一生,也将使该校红色历史教育的内容更加完善。
  警予中学湖南籍家长致信学校倡议学生去烈士故乡深入探访
  开学第一天,警予中学七年级学生黎康平家长给学校写来了一封信,讲述了他与警予中学的渊源。黎康平父亲黎鹏是湖南省华容人,他曾经在向警予家乡溆浦县工作、生活了十年,经常从大桥边的警予学校前经过。他记得当地经常举办纪念向警予的活动,向警予的女儿也曾来到警予学校探访。他的妻子是溆浦当地人,对向警予的事迹非常熟悉,两人经常把烈士故事讲给孩子听。向警予烈士的名字在这一家三口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2005年,黎鹏来到武汉工作时,听说向警予烈士墓在武汉,就约了几名同事去了一趟龟山,专程给向警予扫墓。去年,他把妻儿接到武汉来一起生活,为孩子选择学校时,看到了警予中学2017年清明祭扫活动的直播,非常激动,毫不犹豫为孩子选择了这所学校。“我对向警予非常敬仰,希望孩子能从革命烈士身上学到不畏艰辛、不怕牺牲的精神。”孩子入学那一天,他也把校内的烈士纪念馆好好看了一遍。
  “今年是向警予牺牲90周年,我真希望武汉的学生们能去一趟溆浦,参观向警予的故乡,了解她生前的奋斗历史。”在信中,黎鹏发出倡议,希望警予中学的学生们能有机会走进溆浦,深入了解烈士精神。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