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交流平台

从“黄安”到“红安”,这里经历了什么?

发布日期: 2018-11-19 来源:

智 善

  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这句话,说的是红安。
  这里曾经诞生了两任国家主席,走出了223位将军。这里还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红25军、红28军的重建地和鄂豫皖苏区的中心。
  红安一开始并不“红”,它过去叫做黄安。以“红”命名褒奖的县,它是全国唯一的一例。
  当我们翻开中国革命史,会发现,红安的红,其实是英雄的红安儿女,用惨痛的鲜血染红的,浓烈得像红色黏土般成团成块。
  91年前,伴着“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歌谣,这片土地上山摇地动、赤光沸腾,一场起义如火山般爆发,史称“黄麻起义”。
  那一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黄安(即今红安)、麻城一带三万多不甘压迫和剥削的农民揭竿而起,手持刀、矛、土铳、撇把子枪,一举攻克黄安县城,建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鄂东军。
  开弓没有回头箭,在敌强我弱,白色恐怖盛行的年代,革命,意味着九死一生,意味着骨肉分离,意味着流血牺牲。
  何去何从?红安人用行动做出了回答。“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
  据统计,红四方面军中每3个红军战士中就有1个是红安人,每4个牺牲的烈士就有一名是红安籍。早期参加红军的几万红安子弟,到全国解放时仅幸存600多人。这其中,就有陈锡联夜袭阳明堡,秦基伟鏖战上甘岭,王近山智取襄阳,韩先楚扬威海南岛……
  如今,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中,有一面红安革命烈士纪念墙,上面镌刻着22552名烈士的姓名。这些,仅仅是有名有姓、登记在册。而更多的无名烈士的名字,则浓缩在纪念墙的顶部“140000”的数字里。
  曾经,当我站在英烈墙前仔细端详这22552个名字时,却震惊地发现了这样一幕:秦基大、秦基太、秦基业、秦基木、秦基才...韩先义、韩先才、韩先友、韩先业...吴茂发、吴茂平、吴茂义……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很多地区,同族同辈份的男丁们名字里都有一个相同的字。仅仅在这些小小的角落里,就有49人名叫“韩先X”,56人名叫“秦基X”。
  在整个纪念碑上,类似的情况随处可见。石头上刻下的一个个名字,也许是秦家、韩家、郑家、方家等一个个家族的毁家纾国;砍不尽,杀不绝,前赴后继,投身革命不回头。
  黄麻起义领导人戴克敏一家14口人,有11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另一起义领导人吴焕先家中6名亲人被敌人杀害,母亲、妻子饿死他乡。此外,还有夫妻英烈王鉴、夏国仪,父子烈士詹必元、詹学道,兄弟烈士韩继伦、韩继祖,兄妹烈士程启波、程启东、程启宗、程训宣,革命母亲曾凤桂、帅贤女......
  如果这些放在美国,恐怕都是堪比《拯救大兵瑞恩》的电影素材。而在当年的革命老区,整个家庭、整个家族共同革命,共同奋战,共同捐躯的情况,多到令人震撼,令人垂泪,令人扼腕。
  从黄陂县带队支援黄麻起义的徐海东,一家死了66口人,其中近亲27人、远亲39人惨遭杀害,有一次杀了20多人,几近“杀绝徐族”。
  在起义纪念馆入口处,有一个雕塑,是一个老人带着小孩在村口张望,期盼着本该回来的人。据记载,七里坪镇100多个村庄消亡;天台山和老君山一带6万人口,到1934年年底只剩下300个病弱的老人和孩童。直到20世纪60年代,红安的人口数量才接近土地革命战争以前的水平。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村村有烈士。这是一个时期的悲壮,这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也是一个民族的觉醒。当硝烟散去,我们不禁想探寻,是什么才能铸就此般决然?
  从参加过一大的董必武在家乡建立党的工作组起,红色火种开始在这个小县城铺洒。从1923年到1949年解放,红安始终有党组织存在,始终有革命队伍存在,坚持革命红旗26年不倒。
  是的,当画着镰刀斧头的红旗出现在那些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赤贫人们面前时,他们知道了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可以改变不公。他们随手抓起身边的锄头、铁锤甚至仅仅只是一根长杆,跟随心中的信仰、跟随那面红旗一往无前。
  “头是我爹娘给的,命是我个人的,共产党却是劳苦大众的,老子要的当然是共产党。”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中国。凭着对革命坚定的信念,他们聚集在党旗下,党旗指向哪儿,他们就奔向哪儿。只要这杆党旗还飘在空中,他们就冲锋在前无所畏惧。
  柏拉图曾说:我们若凭信仰而战斗,就有双重的武装。这支队伍的成功,就在于他们自始至终都拥有着为国为民的理念和信仰。
  翻开美丽中国的画卷,每一幕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这样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每一幕都充满着苦难与抗争,却又绽放着奇迹和辉煌。如同他们开始长征之时就坚定地提出北上抗日,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而战;也如同作为本可免交公粮的苏区县,红安人民却在1955年至1983年间上交了18亿9千多万斤粮食……
  如今,我们再思91年前的那次起义, 再次把目光聚集在这片红色的土地,是为了追寻那独具特色的黄麻起义革命精神——
  紧跟党走,信念坚定;不畏强敌,拼搏图存;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
  如此,当我们面对任何闯关夺隘的搏击之时,一定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中国军网)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