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交流平台

红色小镇汤家汇因地制宜 全力做好红色旅游“大文章”

发布日期: 2020-10-12 来源:

姜绵红

  近年来,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坚持红色引领发展,把红色资源保护挖掘和红色旅游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致力做好红色旅游“大文章”,以红色为主基调的乡村旅游已具雏形,红色小镇正加快崛起,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活跃。

  革命遗址星罗棋布,红色旅游 “基础牢”。汤家汇镇是金寨县乃至皖西最早爆发革命的地方,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六安市境内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所在地,这里曾是豫东南、皖西北道委和道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境内遗迹遗存众多,现有革命遗址遗迹61处之多,其国保单位4处、省保单位11处、市保单位2处、县保单位26处。该镇红色古色相互映衬,大多古建筑都成为了红色遗迹,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距今300多年的国家级古村落斗林李家老湾,其中一个村庄有25人参加红军,被誉为“红军村”;大木山刘氏祠成为战时红军医院;胡氏祠至今还吸引着开国大将徐海东后人及北京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的关注,并投资建设红二十五军纪念广场。

  入选首批红色小镇,红色旅游“潜力大”。2014年,汤家汇镇成为安徽省首批红色小镇,这里红色革命政权机构设置早、部门全、运转时间长,有完整的红色政权道委、道区苏维埃乃至县、区、乡、村五级苏维埃政府的纵向体系,还有政治保卫局、工会、妇联、少共委、赤色邮局、枪械局、印刷厂、医院、报社等部门组成的横向体系,堪称一座完整的“苏维埃城”。近年来,汤家汇镇把红色文化旅游作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各项投入,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先后投入资金1.1亿元,拆除国保单位周边3000平方米的危旧房,对列宁小学等30余处濒危的革命遗址进行了抢救维护。对具有家族祠堂和革命遗址“双重”身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了“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专人管理、依法管护”的工作机制。对接善寺、徐氏祠、姚氏祠、易氏祠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布展。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将汤家汇遗迹最多的古街命名为“红军街”,实施立面改造、路网提升、生态广场、亲水画廊、拦水坝等景观提升工程,红色小镇开发利用条件逐步完善。

  党委政府倾力打造,红色旅游“底气足”。擦亮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将红军街革命遗址群作为县委党校现场教学点,免费对外开放,每年有省、市、县委党校学员和外地旅客10余万人参观瞻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该镇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系统性的搜集民间故事,组织专人编写了5本14万字的汤家汇红色文化丛书,传承历史经典、弘扬老区精神:编纂发行全市第一部名镇志——《汤家汇镇志》,拍摄一部汤家汇镇红色文化宣传片,用红色历史启迪后人;成立“金刚之声”民间文化协会,把地方文化发掘起来,把社会力量凝聚起来;新建以“重走红军路”为主题的红军步道35公里,让人们在体验中追忆历史、激发斗志、拼搏奋进。

  全镇氛围浓厚热烈,红色旅游“前景好”。紧抓省、市、县把汤家汇镇列为“十三五”期间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重点乡镇,以及金寨县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中把汤家汇创建“全国红色特色小镇”列为工作重点、把境内重点红色文物保护单位和红军街革命遗址群纳入以金寨红军广场为核心的红色旅游5A景区创建内容的良好机遇,紧紧围绕“红色”主题,充分挖掘开发一批独具特色的地方土特产品、红色旅游产品、红色纪念品等涉旅产业,在传承与发展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举办“重走红军路”登山活动,着力打造“长街宴”红色旅游品牌;在沿河滨水走廊绘制红军战斗场景,让游客驻足瞻仰,感受烽火岁月;建设红二十五军纪念广场,建成红军街游客休闲广场,引资建设红日剧院,提升整体红色旅游水平;引进城市连锁酒店和碧湖山庄宾馆,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一个金寨县全域旅游大产业上的红色“珍珠”正跃然而出。

  (来源:安徽学习强国网 北国网)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