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交流平台

人民江山 红色渊源历久弥新

发布日期: 2021-03-29 来源:

万建辉 王慧纯

  习近平总书记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上世纪20年代中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大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势将革命从广东推进到长江中下游省份,工农运动随之在鄂、湘、赣三省轰轰烈烈展开。中国共产党的中坚力量大多汇聚武汉。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多位党的领导人和党掌握的部分军队从武汉汇集南昌,举行了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起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军队。此后,鄂、湘、赣三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纷纷举行武装暴动,建立工农武装割据。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前,中国境内的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主要建立在鄂、湘、赣三省。

  革命将武汉、长沙、南昌三座城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让三座城市有了深厚的红色渊源。循着先辈的革命足迹,长江日报记者分赴南昌、长沙,探访红色遗址,触摸三座城市红色的历史脉络。

我们都是英雄城,万水千山阻不断

  “我们都是英雄城,万水千山阻不断,同心战疫心相连。英雄城武汉,我们在一起!”

  2020年3月上旬,武汉抗疫保卫战还在进行中,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决定联手武汉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举行线下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书——连环画中的红色经典》展。5月18日,展览开展,许多南昌的小朋友以红色题材现场作画,挂到展厅,受到参观者交口称赞。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公号推文说:“武汉和我,一对江湖兄弟,你叫江城,我曰洪城,我们何其相似!曾记否,武昌一呼,天下响应,腐朽的封建王朝就此轰然倒塌!南昌起义,军旗飘扬,新型的人民军队就此发展壮大!庚子鼠年,你不幸蒙难,病毒缠身;我忧心忡忡,坐立难安!”

  3月16日一早,长江日报记者乘出租车前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沿途看到南昌街头刷有“天下英雄城”的醒目标识,配以绿底和圆形滕王阁图案,与武汉“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的提法惊人的相似。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武汉、九江也曾作为武装起义的目标城市,只是由于沿江,周围都是敌人,条件没有南昌好,‘第一枪’最终历史地选择在了南昌。”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研究馆员肖燕燕告诉记者,当时南昌国民党军队的部分军官到庐山避暑去了,朱德在南昌的部队中打下了好的基础,贺龙、叶挺的部队已从武汉到了九江,经南浔铁路很快能开到南昌,一旦起义,不会像在武汉、九江那里容易遭到敌人很快反扑。条件具备了,时机也成熟了。

  “这历史性的‘第一枪’能否打响,就看当时党的领导人的勇气、胆识和决断力。什么是英雄,关键性的历史性时刻,在理想指引下,能大智大勇,这就是英雄。南昌为什么成为‘英雄城’,就是参与决策、领导南昌起义的党的领导人,和参加起义的战士,他们是英雄,历史的风云际会,让英雄汇聚南昌,让南昌成为‘英雄城’。”

  新中国成立后的南昌市第一任市长邓飞,1952年在长江日报上发表了《南昌,英雄的城市》一文,首次提出举行过震惊中外的八一武装起义的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而当年的长江日报,是设在武汉的中共中央中南局机关报,武汉、南昌两座英雄城市的红色渊源可见一斑。

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来自武汉

  肖燕燕说,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懂得了直接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于是发动了各地的武装起义,进入创建红军的新时期。中共中央在武汉决策发动南昌起义。参加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之前都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开国的十大元帅十大将当中有18位当年从武汉出发,成为各地武装暴动的中坚核心力量或骨干。

  走进“南昌起义,伟大开端”陈列展,记者发现1张合影照片和4张人像照片,合照注明“1927年7月下旬开始,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30余名学员陆续来到南昌参加起义,成为人民军队中第一批女兵,图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合影”,4张女性照片注明为“南昌起义女兵胡毓秀、谭勤先、杨庆生、王鸣皋”。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讲解员刘可告诉记者,这些来自武汉的女兵在起义中从事宣传、救护、通讯联络和协助管理财务等工作,其中杨庆生在起义中曾救过陈赓,这批女战士在南昌起义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还有一张照片显示的是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门前,有3名学员在站岗。图片说明为“毛泽东在武昌主持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农政训练班80余名学员参加了南昌起义”。

  “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士兵,人数最多的是湖南人,也有湖北人。南昌起义部队南下过程中,一些人伤病离队,有的战士被打散,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回到湖南、湖北家乡组织或参加暴动。”

  肖燕燕列出一组参加南昌起义后回湖北家乡领导或参加暴动、起义的名单。如刘光烈,协同组织黄麻起义;程俊魁,参加黄梅秋收暴动;胡亮寅,回黄冈参与组织农民暴动;侯中英,回阳新领导农民武装斗争……

武汉、长沙先进知识分子携手探索救国济民道路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在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月16日上午,记者前往长沙橘子洲头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路上有游客用武汉话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吟诗的是来自武汉的汤问一家人,他们疫情后第一次驾车出游,途经长沙,临时决定到橘子洲头瞻仰毛泽东雕像。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耳濡目染读毛主席诗词长大。一直想知道橘子洲头是什么样的,今天终于看到了。”汤问的妈妈张女士说。看到32米高的青年毛泽东雕像,一家人在雕像前合影。眼前是浩浩汤汤的湘江,张女士不禁又吟起了毛泽东的诗句。

  《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秋天,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经过长沙重游橘子洲时写下此诗篇,抒发出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壮志。此后,毛泽东先在广州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又到武昌举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在长沙搜集和整理内容后,在武昌都府堤41号,毛泽东写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解决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敏说,在中共一大召开前,武汉、长沙的建党活动已多方位展开,两地一大批早期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寻求救国济民的真理,走上“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毛泽东与恽代英两位运动领袖志同道合,遥相呼应,集合革命同志、创建革命社团、开办进步书社、创办平民夜校,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民学会与互助社相伴而生,文化书社与利群书社相辅相成,武汉、长沙成为国内6个最早成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地方之一,成为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的起点之一,共同写就了中共党史上辉煌的篇章。

  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何利平告诉记者,抗战初期,武汉成为战时首都,中共中央长江局驻在武汉,领导南部中国党的工作,迅速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包括中共长沙市临时工委(1938年5月改为长沙市委)、中共南昌特委。长江局加强了对地方党的领导,训练和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使国统区中共的力量获得历史性大发展。

  1937年12月,新四军军部在武汉诞生。1938年1月新四军从武汉移驻南昌。新四军后方办事机构主要有五处,其中就包括武汉办事处、驻湘办事处和驻赣(南昌)办事处。

  解放战争时期,两湖地区党组织协同作战,在武汉、长沙、南昌开展地下工作,为三座城市迎接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武汉、长沙、南昌同为红色英雄的城市,是鄂、湘、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新旧文化、东西文化的交汇之所,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始终是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周薇介绍,武汉新文化运动初期,恽代英等人发起组织创立互助社,许多进步社团相继成立,在武汉掀起一股生机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良好氛围。武汉地区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过程中成就了一批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传播的中坚人物,他们翻译、出版了《阶级争斗》《劳农政府与中国》《共产主义与知识阶级》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著述,使武汉、长沙成为继北京、上海两个地区之后的第三个重要的主阵地。

  “其实,三座城市和鄂、湘、赣三省的历史渊源还可以向前追溯。”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旅游所所长曹国新告诉记者,自南北朝以来,北方世家大族不断南迁,江西是目的地之一,明清时期有过“江西填湖广”的大移民,许多湖北人的祖上就是从江西移民过去的。近代以来,三省民众革命思想活跃,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大革命的人数众多。

  曹国新分析,从地理结构看,鄂、湘、赣三省地处长江中游,汉江、湘江、赣江成为三省的母亲河,催生武汉、长沙、南昌三座城市,洞庭湖、鄱阳湖成为三省共同的“蓄水池”,由长江将三江两湖连通,构成中国中部一个整体的地理单元。从历史上看,三省经济文化深深融合在一起,又有楚文化作为共同的文化基础。古代文人钟情这一区域,留下众多诗词名篇流芳后世,中国“四大名楼”中的三个——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都在这一地理单元,显然不是一个偶然。

  近代,这一地理区域的低层人民受三座大山压迫很深,是能代表当时整个中国发展状况的近代中国典型区域,因而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在广东与国民党合作发起大革命,很快就发展到三省,有着从沿海向内地推进的趋势,党也随之不断调整革命的政策方针。面对三省相似的典型的经济社会状况和阶级结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拿出与三省实际相贴近的革命举措,先在湖南发起农民运动,在武汉掀起工人罢工和反帝高潮,大革命失败后迅速在江西探索工农武装割据,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党在鄂、湘、赣三省,在武汉、长沙、南昌的革命探索,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给了我们今天长江中游城市圈发展战略很多启示!”

  曹国新说,今天的长江中游城市圈的经济社会状况仍代表典型的当代中国,它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典型区域,因而对这一区域的协调发展,要从它们的红色渊源中寻求启示,一定要创造性地拿出发展举措,探索出一些开创性的发展经验、发展路径和发展理念。

  (来源:长江日报)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