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市委组织部
洪湖,这里诞生了英雄的革命首府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诞生了英雄的革命队伍洪湖赤卫队,诞生了英雄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这里曾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红色政权,走出了一支长征主力军,创造了湖区革命范例,为中国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留下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
洪湖,地处四湖流域最下游,有名的“水袋子”“虫窝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工业发展,渔民围网养鱼,水域污染严重,“浪打浪”变成了“竿连竿”,洪湖美景不再。
“实施长江大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中央一声令下,洪湖闻讯而动。三千渔民上岸迈向新生活,60万亩洪湖水浪打浪美景再现。
生态得以保护,民生得以改善,洪湖得以新生。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
近年来,洪湖市大力实施基层党建,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基础,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堡垒,为建设“红色洪湖、绿色洪湖、金色洪湖”提供组织保证。
“穷窝子”变成示范村——“红色头雁”领航乡村振兴
洪湖市万全镇黄丝村位于洪排河边,地势低洼,十年九涝,是曾经远近闻名的“水袋子”,建档立卡的“穷窝子”。
2015年,刚过而立之年的谢靖,在众多村民信赖和期望中,放弃温州经营尚佳的服装生意,走马上任挑起黄丝村党支部书记重担。作为土生土长的黄丝人,谢靖深知,单纯靠种植粮食很难摆脱贫困,必须走出一条符合村情民意的新路子。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他提出“依水兴村”思路,挖掘背靠洪排河的地理优势,发展生态养殖,实施乡村旅游。
村“两委”和党员干部带头,成立“黄丝垸”生态水产养殖合作社,对全村4800多亩水产养殖面积统一规划,围绕蟹、莲、虾三大主导产品进行规模养殖;将农户房前屋后闲置土地清障平整,引进市场主体种植橘子、油桃、水蜜桃等水果;筹资100万元建设80亩花卉苗木基地和70亩有机蔬菜园,形成沿河蟹莲虾、沿村果蔬花的产业布局。
2020年,黄丝村人均纯收入突破2.5万元,比2014年净增2.2万元。昔日穷村现已成为省级文明乡村、洪湖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近年来,洪湖市大力实施“红色头雁”工程,将党组织书记的选拔、培育、管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18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洪湖市一次性调整13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其中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59人进村任职,回引能人返乡37人,整体建强了“头雁队伍”。
2018年回乡的乌林镇乌林村80后党支部书记漆国伟,带领村党支部发展农旅融合,使乌林村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村”“湖北省省级生态村”。
老湾回族乡丰垸村以前是有名的软弱涣散村,班子不团结,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环境脏乱差,干群关系紧张。2018年11月,老湾乡将90后机关干部朱义选派到丰垸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朱义上任后,一方面以身作则,狠抓班子建设;一方面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两委”还领办了一个劳务公司,集中调配全村在家闲置劳动力,服务周边市场主体。2020年用工工资过百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群众有获得感,干群关系就融洽,班子做事也有劲。2020年11月,受老湾回族乡党委指派,朱义又转战另一个软弱涣散村沙洲村。
今年即将换届,洪湖市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拟调整党组织书记67人,回引返乡能人15人。
村史馆让村里有了“魂”——“红色阵地”助推乡风文明
“刘绍南,1903年出生于沔阳县戴家场土地沟,也就是现在的洪湖市戴家场镇绍南村。1927年秋,刘绍南等人率领共产党员和农民群众共300余人,在戴家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武装暴动,打响洪湖地区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5月18日,戴家场镇绍南村妇联主席黎新娥,向前来参观刘绍南烈士陈列室的洪湖市税务局机关干部讲述刘绍南烈士革命事迹。黎新娥说,为了更好地缅怀刘绍南,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了刘绍南烈士陈列室,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地方。
“从小就听长辈们讲刘绍南故事,现在通过参观陈列室,能够了解得这么详细,心里更充满了崇敬,感觉找到了村里的魂。”村老党员刘昌洪说。
作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洪湖市境内革命旧址众多。近年来,洪湖市累计投入2亿多元,大力开展“红色阵地”建设,对市内红色资源进行普查,依托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修复了抗日战争汉沔县委中心等一批革命旧址,建设了刘绍南、彭国材等一批革命烈士纪列馆,打造了20多个红色教学点。
燕窝镇燕子窝村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升隆”号轮船遇难所在地,16名新华日报社记者和9名八路军战士在此壮烈牺牲。2018年,该村建设“新升隆”轮遇难烈士纪念馆。今年清明期间,新华日报社记者专程来此缅怀革命先烈,周边乡镇和村庄的党员干部也在这里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20多场次。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洪湖市充分利用这些“红色阵地”,开设农村“微党校”,组织党员干部就近就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瞻仰一次红色旧址、重温一遍入党誓词、聆听一个红色故事、高唱一首红色歌曲等活动,在红色“润心”之旅中寻找初心使命。
除了挖掘红色资源之外,洪湖市还因地制宜建设100多个村史文化馆、民俗文化馆、村级产业馆、微型政治生活馆等,形成螺山——老湾“乡村振兴”示范带,峰口——滨湖“田园综合体”示范带,瞿家湾、沙口、戴家场“红色教育”示范带。
滨湖办事处杨嘴村有“凤舟之乡”美誉,该村历史上留下的一艘凤舟,曾到澳门参展,2016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该村建设凤舟文化馆,大力弘扬团结拼搏、勇争第一的凤舟精神;沙口镇刘桥村挖掘村名来历,打造“孝”文化为题的村史馆;螺山镇复兴村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建立“一蟹五虾”产业馆……
这些村史馆各具特色,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助力洪湖市成功举办全省乡村振兴现场会,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等称号。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