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交流平台

选择党史事业 人生无怨无悔
(全省党史和文献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工作经验交流)

发布日期: 2022-02-28 来源:

恩施州鹤峰县史志研究中心总编审  李悟珍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叫李悟珍。去年底,我很荣幸获得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先进个人称号,能获得这个殊荣,我深知这是各级组织对一名扎根贫困山区、长期坚守在党史岗位上的基层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首先让我向您们表达最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自身的经历,或者说是长期坚守的心路历程吧。

  一、爱岗敬业,是专注与坚守的力量源泉

  我于1989年7月从湖北大学毕业后,经组织人事部门分配到鹤峰县党史部门工作,迄今已在党史工作岗位上工作了32年。假如要对自己作一句评价的话,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是一名对党史事业倾注了无限热爱的基层工作者,在这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岗位上甘之如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记得我刚分到党史部门时,接受的第一项工作是对单位档案资料进行编目。为了尽早完成工作任务,我扎进档案室里,一本接一本的翻阅,作为鹤峰人,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鹤峰的古往今来,第一次知道鹤峰有长达400多年的容美土司、第一次知道鹤峰是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内心强烈震撼,原来鹤峰有这么深厚民族文化、红色历史,我手不释卷,沉浸其中,常常忘记了下班。看似简单枯燥乏味的档案编目工作,却让我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本地历史有了一次粗略而全貌性的了解,自然而然地对史志事业萌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我便形成了从事党史事业的初心。

  32年间,我也曾短时间离开过这个工作岗位,做过共青团工作,当过乡镇组织委员,因为对地方历史的兴趣,让我感受到做党史工作更能让自己得到充实和满足。经过深思熟虑,郑重向组织部门申请又调回党史部门后,从此心无旁鹜,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努力工作着,从不懈怠,也从不妄自菲薄。在长期的征编和研究的过程中,正是对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坚定了我的初心:把在党史这方清静雅致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当作自己的精神追求,把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为鹤峰党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当作自己的努力方向。这份挚爱随着时间推移已深入心海中,成为坚守和不懈努力的力量源泉。

  二、吃苦耐劳,是做好党史工作的必由之路

  记得刚走上党史工作岗位时,党史前辈就提醒我做党史工作要吃得起苦!由开始的不理解,直到跟随他们一趟趟翻山越岭搞调查后,我终于明白了他们所说的苦是什么。鹤峰的交通极为落后,直到近年来才得到较大改善,以前很多红色村寨本身就是偏僻的小山村,花几个小时步行前往调查是家常便饭。当年红军用脚步丈量的每一寸红土都是我们党史工作者要走的路!传承是潜移默化的纽带,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他们的言传身教的感召下,我深深体会到“做党史工作要吃得起苦”的苦,不仅是要吃得起腿脚的辛苦,更要吃得起默默无闻、埋头工作的心力之苦。

  多年来,我走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为党史正本的编写和党史宣传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全程参与鹤峰县党史一卷、二卷的编写奠定了工作基础,每一部书稿的付梓都倾注了自己心血和汗水,辛苦备尝,甘苦自知。记得主持编撰鹤峰党史二卷时,加了多少班自己也说不清。只记得出版前的那一阵,原本一直保持良好锻炼习惯的我放弃了坚持多年的晨跑,除了吃饭和必要睡眠,全身心地投入到统稿中,一遍又一遍,身心俱疲,而又放不下,整天不动,专注在电脑前、书稿中,一下胖了10来斤。过程虽然很辛苦,但只要能为党史事业、为鹤峰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我内心就充满了快乐感和成就感。

  三、明责尽责,是做好党史工作的使命要求

  在编撰地方党史基本著作一卷的过程中,我发现各地因为历史和地域的原因,往往对同一事件的记述不一致,这无疑对我们党史利用和宣传是不利的。比如湘鄂边红四军于1929年2月诞生于鹤峰县走马杜家村,这个历史事件的定论是经《贺龙传》调查组和我们鹤峰党史部门多次实地调研后得出的结论,是确实可靠的,在编撰鹤峰党史一卷时,我们郑重地把这一结论载入。但湘鄂边周边的县市在记述这一事件时,各行其是,说法不一,给读者和研究者造成了困惑,及至对我们党史的权威产生了不信任感。作为事件的发生地的党史工作者,我觉得有责任主动发声,把这一事件讲清楚,我一面会同党史前辈专门撰文陈述来龙去脉,利用网络平台发表,厘清史实;一面利用受邀参加周边县市党史书稿评审等机会,和同行加强交流和沟通,得到了张家界、桑植县和恩施州其他兄弟县市同仁的重视和肯定,相继接受了鹤峰党史部门的研究成果,在新出版的《桑植起义》等党史著作的相关记述中进行了修正。

  近年来,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随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宣传、宣讲和配合支持上来,自觉践行传承者使命。先后协助宣传部门拍摄《金戈铁马满山红——鹤峰苏区峥嵘记忆》等党史专题片;积极参与县融媒体中心《云游红色景点 重温百年党史》访谈节目录制;主动配合建设红色鹤峰数字展馆,整理提供展馆所需资料;为州县干部培训班学员讲授红色历史;为县委领导同志作《鹤峰红色历史》专题辅导。还应邀参与中央电视台《薪火相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巡礼》录制。配合县教育部门编撰《鹤峰乡土教材》,面向全县中小学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和乡土文化。

  鹤峰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着极其丰富的党史资源,组织把我安排到党史研究工作岗位上,是我无上的光荣,赓续红色血脉,是我的使命职责,我必须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对得起这个岗位!

  32年的执着,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我认为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只有当你迸发了热爱之心,那就会无怨无悔。基于对党史工作饱含热爱,形成的动力,督促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素质和能力,才使自己从一名党史工作的门外汉,到今天能为鹤峰党史事业做出一点成绩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30多年的坚守和执着,在党史工作岗位上度过了最美好的人生年华,我付出了很多,却得到了更多。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级组织多年来对我的帮助和肯定,使我倍感亲切、倍受鼓舞、倍增干劲!今后我将继续把精力和有限的能力全部融入到党史事业中,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并将积极引导和扶持年轻干部在党史研究的道路上接力前行!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