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理论指导

关于党史研究的理论借鉴问题

发布日期: 2014-11-12 来源:

  欧阳淞

  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我们既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坚持和发展党史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也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方法,还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精辟阐释了在党史研究中加强理论借鉴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党史研究的水平指明了方向。所谓加强党史研究的理论借鉴,主要是指在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个根本前提下,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思辨的眼光,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宝库中,采纳和吸收一切有利于深化党史研究的思想、方法和手段,从而进一步丰富党史学的理论宝库,提高党史研究的科学化水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党史研究,应当重视解决党史研究的理论借鉴问题。

  一、充分认识加强理论借鉴的重要性

  党史研究为党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的学术支撑,是党史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第一位重要的工作。多年来,经过广大党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和积极努力,党史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加强理论借鉴,对于进一步增强党史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理论借鉴是深化党史研究的迫切要求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通过加强理论和方法借鉴促进党史研究深化,不仅符合现代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更是党史研究不断提高水平的迫切需要。

  第一,从现代学术发展的历程看,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激荡和彼此融合是现代科学成长之道。科学作为人类准确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知识体系,无不以继承以往的科学成果为基础,在海纳百川、传承创新中实现自己的进步。近代以来,科学发展迅速,逐渐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门类,各学科不仅有明确的专业分工,而且有许多可以共同遵循的规律,有日益密切的交流对话。党史研究作为一门对党的历史进行全面研究、总体观察的科学,具有内涵丰富、外延广博、涉及学科知识面广等鲜明特点。只有借鉴吸收相关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全面系统、完整深刻地认识和反映党的历史。

  第二,从党史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看,单一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难以充分揭示其内在联系和深远意义。党史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随着党领导人民执掌全国政权的时间越来越长,积累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党史研究面临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横向来看,党史研究要全面考察党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祖国统一等各个领域的历史活动,科学总结党治国理政管党的经验教训,深刻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纵向来看,党史研究要系统把握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历史进程,深入探讨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党史研究既是一门具有高度理论性的科学,又是一门具有广泛博洽性的科学,它要前进要发展,就必须摆脱封闭状态,与相关学科展开有广度有深度的交流,并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就必须借鉴和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将叙事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做到既考察细致、表现灵活,又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既清楚地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对研究对象作出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历史考察,又深刻地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对研究对象作出正确的、本质的说明和解析。

  第三,从党史研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看,着力解决学术理论基础薄弱、研究内容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等制约研究深化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理论借鉴。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党史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准确叙述历史的演变,而且更要科学阐释历史为什么会这么演变,从理论高度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述往知来、资政育人。党史研究的这种使命,要求党史研究人员要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和多种多样的方法作支撑。但同其他一些学科相比,党史学从产生到成型的时间相对较短,学术积淀相对较少,因而学术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遵循科学成长的海纳百川之道,从其他相关学科中借鉴理论和方法,就成为党史学更为直接、更为有效的成长进步途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史研究不能停留在堆积史料、罗列档案、引述文献的层次上,应当有相应的思想之“核”和理论之“魂”。因为,没有扎实史料打基础的党史研究没有“根”,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的党史研究没有“魂”,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理论借鉴,我们才有可能改变将各种材料和观点简单组合的倾向,以更大的努力探究出历史发展的“核”或“魂”来,真正做到高屋建瓴、见微知著,这样的党史研究成果才能让人感到有新意、受启发,才能真正起到资政育人的作用。

  (二)加强理论借鉴是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障

  党史工作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说,依赖于党史研究水平的提高。党史研究要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就需要加强理论借鉴,从而促进整个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第一,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需要加强理论借鉴。党史工作要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要从国际大背景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形势任务出发,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谋划党史研究,做到课题从社会实践中来、成果回到社会中去,使党史研究进一步同发展着的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更加自觉地关注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就需要及时掌握和准确认识国内外有关经济社会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学习掌握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甚至部分自然科学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党史研究者多层次、多角度认识大局、了解大局的能力,从而以新的视角、新的分析框架去研究大局对党的历史之所需,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主动参与大局、有效服务大局,确保党史工作同事业发展和时代进步同步伐。

  第二,提高党史资政水平需要加强理论借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党史资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政工作以外,围绕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都迫切需要开展相关资政专题研究,需要用新的视角和方法提供来自党的历史的借鉴和启示。因此,要提高党史资政工作水平和成效,充分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提高党史育人水平需要加强理论借鉴。新形势下,党史育人工作要积极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回应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这也迫切需要加强对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借鉴。只有将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我所用,才能从多种角度说明和回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功的原因,说明和解释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用党的历史鼓舞人、教育人、激励人、警示人。党史育人工作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还负有正本清源的重要责任。应对国内外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中共党史的歪曲和污蔑,同样需要加强理论借鉴。因为,这些人的成果有很多运用了某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有他们的理论和分析框架的。如果对此不甚了解,那么,我们的反驳就有可能是不甚得法甚至苍白无力的。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