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记忆拾贝

爷爷说“我不要孝子贤孙,我要的是革命接班人”

发布日期: 2018-06-05 来源:

朱和平(口述)  罗 京(采写)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3个月后,朱德元帅迎来第一个孙子的诞生。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他给长孙取名为“援朝”。
  两年后,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和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开城进行和谈。和平有望,朱德元帅添了第二个孙子,遂取名为“和平”,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的有用之才。
  出生8个月之后,朱和平被送到中南海,由爷爷朱德和奶奶康克清养育。朱和平回忆,2岁时随爷爷上天安门,老听到游行的人喊“世界和平万岁”,他不解地问爷爷奶奶,“他们老喊我万岁干吗呀?”
  这一问逗得朱德和康克清哈哈大笑。从1952年送到爷爷朱德身边,到康克清1992年去世,朱和平与爷爷奶奶相处近四十年。
  几十年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朱和平用四句话概括爷爷朱德的家风:“朴素廉洁的生活作风、大爱至深的情感世界、大孝为国的奉献精神、严以律己的崇高风范。”
  “我不要孝子贤孙,我要的是革命的接班人。”“要做无产阶级。”回忆爷爷教诲,朱和平认为朱德元帅的这两句话,对朱家后人影响最深。
  第一句话,是朱德对后人的教诲。朱和平讲述,1937年9月,朱德率八路军奔赴山西抗战前线,当他与家人取得联系后,立刻要求自己的亲生儿子朱琦上前线,“决不要误此光阴。”
  朱琦听到父亲朱德的召唤后,立即奔赴延安,经中央党校培训后入党,1938年东渡黄河到山西一二O师参加抗日作战。1943年11月,朱琦在山西方山县一次突破敌人封锁线的战斗中负伤,成了三等甲级残废军人,回到延安养伤并到抗大工作。
  朱德在山西抗战近3年,儿子朱琦在山西抗战5年,他们父子俩在抗战前线的战斗经历,已成为他们辉煌人生中的精彩篇章。
  1974年,朱德的独子、朱和平的父亲朱琦去世后,海军领导考虑到朱老总老年丧子,将朱和平在青岛当兵的弟弟调回到北京机关工作。两个月后,朱老总发现了,将海军首长请到家中说,“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但是我不要孝子贤孙,我要的是革命的接班人。
  朱和平说,朱总司令说了这句话后,弟弟接到通知,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登上了离开北京的列车。
  “要做无产阶级”,这句话是朱老总的临终遗言。朱和平说,放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理解,就是要求后人做一个终身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合格的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
  朱和平说,老人家的这两句话,是自己终身的行动指南。他是这么要求自己的,也是这么要求自己孩子的。
  从朱德到朱和平,朱家已经是三代军人。朱和平说,爷爷奶奶从红军时期、父母从八路军时期投身革命,自己是解放军。
  朱和平是1970年当的兵,在河北北戴河某炮兵团服役。当时,部队本来准备推荐当排长的朱和平到宣化炮兵学院去学习指挥,走指挥军官的成长路线。
  朱德知道后并不赞成。朱和平说,爷爷认为,未来的战争,是技术性的战争、科学家的战争,没有很深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是打不了仗的,不要急于上指挥学院。
  当兵前,朱和平只读完初中。朱老总认为,朱和平科技知识学习不够,应该先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要秘书将当时北京市高中的全套教科书寄给朱和平,嘱咐其自学。
  朱老总对未来战争的预测,让朱和平至今仍感到折服。他说:“非常有远见。”
  得益于爷爷的鞭策,朱和平在当兵期间自学完成了高中课程。后来,他进入北京理工大学,并走上科技强军之路,成为一名军事专才,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军科技进步奖多项,为解放军武器装备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能够在专业领域取得成绩和突破的比较少。”朱和平谦虚地说,自己比较幸运,取得了一点成绩。
  作为人民军队主要缔造者之一,晚年的朱德,依然非常关注军队的建设。1974年,朱和平曾陪同88岁的朱德在北戴河检阅人民海军。
  他记得,检阅的时候,朱老总心情非常好,和战士一一握手,向给他敬礼的士兵回礼,并嘱咐部队首长,“一定要把我军的光荣传统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军魂不变,使命不改。”朱和平说,作为新时期的军人,仍要将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军队在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
  (摘自《武汉文史资料》2017年第7/8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