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记忆拾贝

亲历九八抗洪

发布日期: 2020-07-07 来源:

张基尧

  1998年入夏以来,我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河水暴涨。主汛期内,长江流域降雨频繁、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引发了仅次于1954年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田受灾面积3.34亿亩,倒塌房屋685万间,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其中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受灾最重。面对特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广大军民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斗争,并最终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这种精神源于民族血脉、展现鲜明时代特征,它激励中华儿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当洪水袭来的时刻

  1998年7月2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一次洪峰,宜昌洪峰流量53500立方米/秒,武汉流量65400立方米/秒。7月18日,宜昌出现第二次洪峰,流量为55900立方米/秒。这两次洪峰量级虽小于1954年,但由于多年来洲滩民垸处处设防,长江两岸的洞庭湖、鄱阳湖等大小湖泊大面积被围垦,调蓄容积急剧减少,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长江年均移沙量约5.2亿吨),壅塞河湖,致使长江水量并非很大的情况下,水位却不断攀升,给长江堤防造成巨大压力。

  7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打电话给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下称国家防总)总指挥温家宝,要求沿长江各省市特别是武汉市做好迎战洪峰的准备,抓紧加固堤防,排除内涝,严防死守,做到三个确保: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武汉等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防总连夜向长江流域六省二市、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下称长江防总)、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立即行动起来,打一场保卫荆江大堤、保卫汉江平原、保卫武汉三镇、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人民战争。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沿江各省立即组织数十万群众和武警官兵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日夜巡堤,严防死守。中央组织部向各地发出通知,要求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抗洪抢险斗争和救灾护民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民政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紧急下拨资金,组织抢险物资,派出防汛专家,加强沿江水情水量监测及调度。水利部打破领导分工,实行部领导防洪值班和每日汛情会商制度,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斗争。

  7月24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三次洪峰,宜昌洪峰流量51700立方米/秒,沙市(荆州附近)水位43.85米,武汉洪峰流量71200立方米/秒,洪峰水位28.96米。石首、监利、螺山、湖口等水文站水位再创历史新高,湖南安乡县洞庭湖安造垸溃决。

  7月25日,我受水利部钮茂生部长委托,赴湖北了解防洪情况,检查防洪工作。到武汉后,我立即赶赴长江抗洪重点险区汉口龙王庙险段,这里地处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江面宽阔,江水湍急,洪流裹挟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树根,咆哮着,冲刷着江堤,翻滚着向下游奔去。1931年、1954年两次长江大洪水,由于龙王庙堤段的溃决,导致武汉三镇被淹。1998年此险段再次出现险情,护卫武汉的长江堤防已出现渗漏,城内管涌的出水点附近房屋正在拆除,人员已撤迁。我在抢险现场看到从上游运石料的大船停靠在堤边,抢险队员正在朝渗漏的部位投抛大石块。抛下的石块击起巨大水柱和砰砰声响,旋即被滚滚江水冲走。岸上的抢险人员正在把块石、混凝土块串联在一起,加大入江石料的重量。附近的江面上,运石船不断等待靠岸。在管涌的出水点,正在打围堰、抛砂砾石、抽水作业,整个抢险工作紧张有序。

  第二天清晨,我驱车溯江而上,由于连日降雨,江堤路面松软泥泞,不时得下去推车。站在洪湖监利江堤上,眼望南岸,江面如同大海一样一望无际,水天相连,江水在风力的作用下,如同被激怒的野兽,欲把江堤撕开缺口,江堤在洪浪的冲击下颤动着、挺立着、抗争着。守堤抢险的人们不停地把堤后的泥石装入编织袋,混合着泥水和汗水,沿着陡峻的堤坡把土袋背上堤顶,在堤顶筑起一排一眼望不到头的白色新堤。

  下午,天又下起阵雨,路更加难走。等车行到铺着水泥路面的荆江大堤时,天色早已暗下来。作为长江最重要的堤防荆江大堤,由于多年来的整修,堤身厚实,堤顶宽阔,堤坡整齐,防洪物料充盈,作为一级堤防,比起洪湖监利的二级堤防要强很多。随行的同志告诉我,荆江大堤是国家级的,可列入国家项目,安排整修资金,洪湖监利大堤是省级堤防,投资不足,虽然都属长江干堤,但级别不同、待遇不同,其整修的结果自然不同。我似乎听明白了:修堤的关键其实还是钱!

  入夜,我在电话中向钮茂生部长汇报抗洪形势。我说,长江堤防正面临着洪水的考验,湖北人民正全力抗洪抢险。与1954年的长江堤防相比:一是长江堤防湖北段并非全线告急,多年的堤防工程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荆江大堤坚固完好;二是长江石首至武汉、武汉至小池口河段已经封航,江面上只有运送抗洪物料的船只,在全国的支持下,编织袋、土工布、砂砾石等防汛物料准备供应充分;三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全省动员,一切为了抗洪、一切服从于抗洪,人力、物力、财力都向抗洪抢险一线集中,湖北、江西于7月26日依据《防洪法》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四是上游各大水库已按照长江防总要求实行统一调度,尽管主动弃守洲滩民垸阻力很大,但是省、市政府正在全力做工作,牺牲局部顺从全局,洲滩民垸的破口行洪,能有效缓解长江堤防的压力。最后我说了自己的看法:“今天的长江堤防不同于1954年的长江堤防,今天的抗洪环境更不同于1954年的抗洪环境,长江堤防虽面临严峻考验,但并非不堪一击。”

长江抗洪斗争的关键时刻

  8月1日,湖北省嘉鱼县合镇垸溃决,在抢险中19名解放军官兵牺牲。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在茫茫洪水中,小女孩江珊依靠一棵小树,坚守十几个小时最终被救的画面,震撼着全国人民的心。

  8月7日,宜昌出现第四次洪峰,洪峰流量63200立方米/秒。荆州市公安县孟溪垸溃决,淹没耕地18.8万亩,受灾人口14.88万,340平方公里成为一片汪洋。同日,长江大堤九江堤段发生溃决。

  8月8日4时,沙市水位达44.95米,超过1954年分洪水位0.28米,荆江分洪区30万人紧急转移。

  8月9日,监利县三洲联垸实施破口行洪。

  8月12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五次洪峰。

  8月16日,宜昌出现第六次洪峰,流量63300立方米/秒,为1998年的最大洪峰。洪峰到达宜昌之际,湖北省防汛指挥部下达荆州分洪区人员转移命令,要求在16日21时前全部人员撤离,分洪区内坚决做到不留一人。这次洪峰在向下游推进过程中,与洞庭湖及汉江的洪水遭遇,中游各水文站于8月中旬相继到达最高水位,汉口水文站20日出现了1998年最高水位29.43米,为历史实测记录第二位,比1954年水位低0.30米。

  在连续出现洪峰、长江中游水位较长时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长江两岸堤防险象丛生,大型、特大型管涌不时出现,成为潜在的溃口倒堤的巨大风险。

  在洪水面前,党中央、国务院时刻关注汛情发展,高度重视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8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对抗洪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8月8日,朱镕基总理第二次亲临长江视察汛情,指挥九江堵口。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紧急指示》,要求参加抗洪部队确立持久作战、再抗大洪的思想准备,直至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

  8月11日,温家宝副总理在湖北荆州主持召开国家防总特别会议,有针对性地提出严防死守长江大堤的意见。

  8月13日至14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长江荆江大堤、武汉龙王庙、松花江月亮泡等险段,慰问军民,指挥抢险,发出决战决胜的总动员令。

  8月15日,国家防总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抗洪抢险工作的紧急通知》。

  8月24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抗洪抢险兵力27.6万余人。这是自渡江战役以来,在长江沿线最多的一次兵力集结。

  8月25日,江泽民总书记打电话给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就迎战长江第七次洪峰向抗洪抢险部队发出指示。当晚,长江抗洪一线部队17.8万人全部上堤防守。

  8月下旬,我再次奔赴湖北省抗洪抢险前线,同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矫勇登上冲锋舟,到嘉鱼县簰洲湾溃口处查看溃口的位置、长度,与躲避洪水住在堤上帐篷中的老乡交谈,了解溃口时的情况和当地的水情,以及灾民的生活和急需,盘算着洪水退去如何复建,灾民又如何安置。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