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记忆拾贝

母亲于文兰在华北联合大学

发布日期: 2022-05-18 来源: 《百年潮》

柯六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终于取得胜利。母亲离开延安,于1945年12月6日进入位于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的华北联合大学学习。

  华北联大于1939年7月7日在延安成立,是将原有的四所陕甘宁边区党的干部学校: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合并而成。这些学校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仅陕北公学在两年中就为抗日的各条战线培养了6000多名干部。毛泽东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在华北联大成立时,毛泽东亲临祝贺,他站在没有扩音设备的延安桥儿沟天主教堂广场,对全校几千名师生说:“我也赠给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五天后,华北联大的全体师生带着毛泽东的赠言,奔赴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成为边区的最高学府。

  成仿吾是华北联大的校长。他早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制造兵器。1931年从德国回国后参加革命,在红军时期做党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此后,他一直在战火中办大学。在母亲的华北联大毕业证书上,盖着校长成仿吾的红色大印。母亲十分尊敬成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每当他与夫人方琳来上海,母亲都要前去拜望。成校长博学,精通多国文字。他曾对我的小妹妹传授他的学习方法。他说:“我学日语,先是通读日文字典,然后一页一页地背,背会一页就撕掉一页,因为这一页字典上的内容都保存在我的记忆之中了!”

  1975年,成校长写信给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指出当时发行的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等中译版的译文,与德文原著对照,不甚确切。毛主席便委托成校长,由德文原著重新翻译。1976年,母亲在北京小住时专程去成校长位于中共中央党校的家中拜访,他正忙于此事,并送给我们他的新译本。成校长对学问对工作认真负责,投入了全部心血。

  1945年,母亲在华北联大教育学院教育系读书。教育系不仅开设教育概论和文教政策课,还开设教育行政、小学教育、社会教育等课程。华北联大的师资大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教科书中除了社会科学、马列主义是新编的教材外,其他学科的教材与当时大学的课本基本一致。华北联大分设教育学院、外语学院、文艺学院,等等。新中国成立后,华北联大各分院改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外语学院、外交学院、外贸学院,等等。

  1945年日本投降后,朱德总司令命令解放区各路大军,向被我军包围的敌占大城市展开大反攻和准备接收。华北联大也准备进北平。但国民党军队抢占了北平、天津等大城市,华北联大教育学院便随进攻张家口的部队从阜平来到张家口。教育学院接收敌伪铁路局一批房舍作为校舍,学校开始有了比较正规的教室、礼堂、宿舍和食堂。在教育学院就读的母亲在张家口照了张相,她头戴军帽,身穿军装,腰系皮带,面露微笑,是很英俊的一位女兵。

  母亲在大学里经历过一次艰苦而难忘的“小长征”。成仿吾校长在《战火中的大学》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这次历时三个月、行程800里的“小长征”:1946年9月,“随着国民党发动内战,向解放区全面进攻,飞机的轰炸不断威胁张家口。我人民解放军遵循党中央、毛主席的‘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战争的胜负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在有生力量之消长的战略方针,已经准备撤出张家口,所以这时学校也离开了曾经定居大约一年的张家口,转移到了晋北广灵县的农村”。“华北联合大学在广灵停留了大约一个多月”,“师生们帮助当地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的要求。此外,我们也组织了教学活动”。“11月间,我们开始了向冀中转移,中间经过灵丘、阜平、唐县、安国、深泽等县,于年底到达束鹿县,全程800里左右。这是一个不短的行程,特别对平津一带跑出来的知识分子来说,更是一个艰苦的行程”。“这一段行军生活,都深深印在联大师生,特别是印在平津一带来的知识分子的脑海中”。“同学们受到很大的锻炼,特别是在通过冀西山区时,看到被敌人‘扫荡’过的农村,断墙颓壁,群众衣不蔽体,使同学们受到很大的教育”,“都把这次行军称作小长征”。

  母亲的同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之1999年3月回忆道:“1945年至1947年,我和于大姐同在华北联大教育学院学习,是老同学了。1946年10月国民党大轰炸,我们学校从张家口转移到河北束鹿县。2000多名学生分散在农村各处,教育学院住常家屯。上下午都有课。大课在露天场地上,学生们自带小马扎坐着听课;小课在地主家里上,他房子大。课本都是油印的。我们的笔记本是边区造纸厂生产的,纸张发黄,又薄又脆。先写铅笔字,写满了再在上面写钢笔字,一个本子当两个用。每人每月发一块钱零用。食堂以小米饭、大白菜为主。学院实行半工半读,每人上交一定的劳动报酬,比如帮老乡拔麦子所得的报酬上交一些,自己留一些。每人发一套制服,不够穿的自己买布做。我们学院的学制为两年。但在大军南下时急需大批干部,有些学生几个月就毕业了。我们那时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是很艰苦的,有的学生怕苦,个别人要离开,也有想自杀的。”

  母亲上大学时参加了土改和农村教学。成仿吾在《战火中的大学》一书中介绍了这一段经历:“由于又回到了农村,理论就更加密切联系实际了。当时,冀中正在搞土改复查工作,我们各个学院都参加了所在村的复查工作。”“教育学院教育系的同学,他们在1947年3月至9月,用了半年的时间,到冀中一个工作基础比较好的深泽县去进行乡村小学教育,社会教育和教育行改的实习和研究。他们分散到二十几个村庄去工作,每月集中汇报一次。”“六个月后,他们回到学校里,进行了一个半月的总结讨论。”“总结以后,同学们怀着极大的信心走上工作岗位”,“1947年10月土地会议和土地法大纲公布后。我校大部分师生又都参加了当时大规模的分配土地的工作”。

  小时候常听母亲回忆她的大学生活时说,你们这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只有到农村去生活一段时间,才能真正懂得天高地厚这四个字的含义。

  母亲在河北农村实习半年。一提起老乡们,她就很动情:“老百姓对我们真好啊!”村子里的大娘们见她常常头晕,抓给她一把红枣,或塞给她几只石榴,亲切地说:“快吃吧闺女,这东西能补血!”夏夜闷热,母亲和几个女同学爬上屋顶去睡觉,农村土房都是平屋顶,秋收时可以在上面晒粮食。脱离干燥蒸热的地面,屋顶上似乎凉快些,母亲和同学们仰望夜空数星星,终于睡着了。老乡们每到半夜就会喊醒她们回屋去睡,关心地说,夜深时分在露天睡觉容易受湿着凉生病。她们摸了摸当枕头枕的那双布鞋,果然被露水浸潮了。

  母亲说,她在河北农村教书时与老乡同吃同住:“农村妇女最辛苦,天一亮就开始干活,直忙到天黑,睡觉前两脚先互相磕打,把鞋底上的土磕打掉,再脱鞋上炕。当地缺水,要走很远的路去挑水。遇到旱季,连做饭用水都不能保证,根本谈不上每天的个人洗漱了。当地人一年到头洗不上澡不是稀罕事,不是不想讲卫生,而是不具备最起码的卫生条件。主妇们手腕的内侧看上去总是白白净净的,她们常做莜面卷,把和好的莜面放在手腕上搓出长条条,卷成一只只面卷卷,立着码放在笼屉中,上火蒸熟。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能把粗粮做成各式的花样,尽量让家人吃得舒坦。”当地的主食是莜面,颜色发灰,很粗糙,不容易消化,母亲因此引起严重的便秘。贫苦的人家,连莜面都不够吃。

  母亲在河北怀来县农村参加土改工作队,男同学发枪带在身上,因为时有土匪、国民党兵袭击工作队的事件发生。搞土改住在老乡家里,吃派饭,也就是到村子里各家轮流去吃,人家吃什么你跟着吃,家家户户的饭食都差不多,莜面就咸菜,吃完付钱。工作队分配两个学生负责一个村子的土改工作,学习做群众工作。这是华北联大的一门大课。

  翻开母亲大学时代的笔记本,看得出她是一个勤奋用功的学生,在发黄的纸页里密密麻麻写满偏紫色的钢笔字。有语文课、英语课、党史课的笔记,有列宁的文摘、斯大林的语录,有近代史年表,有文艺学院院长沙可夫介绍苏联情况的会议记录,等等。

  母亲在剪报簿贴的都是时事要闻,今天读来仍然吸引人:

  “新华社在华东前线报道的关于莱芜之战,歼敌5万余人的经过。”

  “合众社罗马24日电:有一万农民与妇女从罗马四郊傍山的城镇,乘卡车向罗马集中,要求土地改革、面包与工作。”

  一则题为《蒋管区经济危机》的剪报写道:

  “5日,蒋管区各地黄金美钞继续飞涨,蒋币再跌。上海黄金每两涨达49万元。平、津黄金每两涨达58.5万元。计涨40%。小米每斗涨87%。米每斗涨75%。”

  母亲通过学生们的民主选举,当选为学生会成员。成仿吾在《战火中的大学》一书中介绍道:“在张家口,我们学校每当学生会的选举,都形成一次民主生活的高潮。从小组提预选人名单起,至候选人总投票止,一直都在沉着、热烈、紧张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无论是谁,当选了都一定会感到这是群众拥护的无上光荣,因而就会更加倍地努力为群众服务。”

  华北联大的学生走到群众中是好干部,扛起枪来是好军人,上了舞台是好演员,著名艺术家陈强、王昆、郭兰英等都是华北联大的校友。

  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之后,华北联大改名为华北大学,吴玉章任校长。有的毕业生在工作简历表中不填写自己的大学学历。吴玉章同志知道后批评说:“为什么不填?应该填,你们是华大学生!”

  华北联大校友中有一位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韩叙。我的小妹妹80年代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读书,在一次聚会上巧遇韩大使,他一见小妹便亲切地说:“我和你母亲是大学同学!”母亲提起韩叙说:“他在华北联大读书时很年轻,很帅气,叫我于大姐。我经常看见他坐在宿舍窗台儿上吹口琴,他吹得很好,只是曲调有些忧伤。”

  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了。华北联大从束鹿县的农村迁到距石家庄20华里的正定县城。1947年11月28日,母亲从华北联合大学毕业。

  1947年12月11日母亲到达石家庄市,12月25日分配到石家庄联合中学男中任教。1948年2月5日,母亲调到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工作,参加石家庄八区土改工作。

  (作者:柯庆施之女,来源:《百年潮》2022年第4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