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记忆拾贝

生命不息 初心不忘 奋斗不止——专访抗美援朝老兵贺友柏

发布日期: 2022-09-07 来源:

  按语:202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咸宁市委书记孟祥伟专程看望慰问了抗美援朝老军人贺友柏,与他亲切交谈,为他送去节日问候。贺友柏老人被孟书记的登门看望和组织深切关怀所感动,现场有感而发,即兴写下庆祝“八一”建军节诗两首——《老兵》《孟祥伟书记登门慰问老兵》,并将手稿原件送给孟书记。

贺友柏老人写诗两首庆祝“八一”建军节

  当天上午慰问结束后,按照孟书记的指示,市委办将手稿原件转交市史志研究中心。我们拿到手稿那一刻,就被贺友柏老军人那赤胆忠心深深感动。我们手里拿的虽然是一张轻轻的簿纸,却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件弥足珍贵的无价之宝,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也即时体会到孟书记将手稿交给我们史志部门的目的和用意——抢救历史记忆刻不容缓。

  为此,市史志研究中心迅即召开专题会,讨论如何抢救抗美援朝这段历史记忆,展开对抗美援朝老兵的专访。决定成立专班,制定方案,并计划以贺友柏老人专访为起点,开启《咸宁市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专题研究。

  2022年8月,湖北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但是再高的温度也高不过我们走近贺友柏老人的迫切度,再热的天气也热不过贺友柏老人对我们专访的热情度,8月12日,市史志研究中心课题调研组提前做好功课,冒着酷暑,带着使命,满怀敬意和激情走进了年近九旬老兵贺友柏家中,探访那鲜为人知而又振奋人心的中国故事。

贺友柏老人

  人物简介:贺友柏,湖南省邵东县古林村人,1933年出生。读三年私塾,12岁当学徒,13岁在煤矿做工,1950年参军,在46军136师407团,历任战士、连、营、团职,军龄29年。1952年赴朝作战,多次参加战斗,负过伤,荣立两次三等功,获两枚军功章。1953年入党,1955年从朝鲜回国后,入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1958年毕业,分配回原部队工作。1978年转业后任湖北发电机厂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其间所在单位,曾两次被评为湖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个人也多次被行业评为先进工作者。1994年退休,2007年和老伴儿谭自清一道参加咸宁市老年大学学习诗词书法至今。

  “这么大热天,你们赶来采访我,真的很感动,快吃点水果”市史志研究中心调研组刚进贺老家中,贺老及其家人就热情地招呼着,像待自己亲人一样,那样高兴、亲切、温馨,这也瞬间打消了顾虑,拉近了距离,融入了氛围,在欢声笑语中,我们走进了贺老的故事,和老人一起重温了无比艰难却又激情燃烧的不平凡岁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苦难童年磨砺出吃苦耐劳的坚强品质

  1933年12月,贺友柏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古林村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一个极为贫困的家庭。在他年幼的时光里,最愁的是每日三餐填不饱肚子。然而,贫困于他而言是导师,是造就他吃苦耐劳、激人奋进的原生动力。

  1944年初秋,日寇的侵略魔爪伸进了古林村,杀人如麻,强奸妇女,无恶不作,贺友柏一家只好背井离乡,到处逃难。为了生存,12岁的他离开父母在外当织布行学徒,可实际却被安排在织布行当勤杂工,每日在厨房生炉子、清炉灰、扫地下、挑用水,没有工作时间表,没有休息日,年幼的他很想家,偷偷地掉过眼泪。13岁的他随哥哥一道在牛马司煤矿做井下童工,每天做完一班的工,使尽全身力气,衣服常被汗水浸透,累得筋疲力尽。一个舞勺之年的孩子远离家乡、身处异地,干着与他年龄不相称的超负荷的繁重劳作。

  他幼小的心灵,饱受着战火之痛、流离之苦,在这命运的颠沛、坎坷的逆境中,充满着他对日本侵略者刻骨的愤恨,饱含着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孕育着他吃苦耐劳的意志力,焕发着他百折不挠的战斗力。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敬党爱国情铸就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弱者听从命运的安排,强者则是命运的主宰。离开牛马司煤矿之后,贺友柏又回到农村种田务农。听闻解放军已打过长江,部队正在往长沙方向开进,不久湖南省就要解放了,贺友柏心里期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1949年8月初开始,国民党白崇禧的军队,从长沙、衡阳向湘西方向撤退,在撤退的路上他们抓捕民夫,抢劫民财,扰乱民心,老百姓对其恨之入骨,这时在贺友柏心中已悄然埋下了跟着共产党走的种子。

  1949年8月下旬人民解放军解放邵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代表人民利益的县、区、乡人民政府。这一年,16岁的他参加了古林村的民兵队,在仙槎桥区、灵山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参与筹备减租减息工作,被当选为灵山乡第一届农民协会代表大会代表,在土地改革运动中,逐步成长为进步青年、工作积极分子、土改工作队队员。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在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1950年10月,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性决策。为了保卫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和土地改革所取得的胜利果实,贺友柏和众多有志青年一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报名参军。当时,要真正成为一名解放军,需要通过家庭、政审、面试和体检四关。然而,“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旧思想在贺友柏父母心中已是根深蒂固,一时半日难以扭转。贺友柏只好先斩后奏,绕道而行,先偷偷地报名参军,通过面试后,在村长、工作队员帮忙协调和接兵部队排长、班长宣传劝解下,父母最终理解支持贺友柏参军。1950年11月1日,贺友柏脱下便装穿上了军装,踏上了从戎报国征程。

  “17岁的我,虽然是未成年人,但在心里自己已然是‘成熟的大人’。身着军装,头顶军徽、佩戴胸章,踏上新的征途,面向新的生活,一切都须从零做起。”贺友柏在心中暗暗地为自己鼓劲。

  在1950年11月至1952年6月这一年半时间内,贺友柏一直进行着战前练兵。从最初的误以为手榴弹摩擦会引发自动爆炸的恐惧感,到他所在的407团2营5连3排8班取得湘西剿匪胜利的荣誉感,再到参加每一次深受洗礼和教育的政治课堂,贺友柏得到了极好的政治练兵和战前思想准备。尤其是在射击、投弹、爆破和土工作业四大技术训练中,贺友柏和他所在的8班经过艰辛苦练和群策群力的巧练,终于练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一年半的战前练兵中,练习精度实弹射击时,全班的射击成绩优秀率90%,名列全连之首。在代表连队参加全营的射击练习比赛时,贺友柏三发子弹三中10环,名列前茅。在参加全营土工作业比赛时,贺友柏成绩排名第一。挖掘一个单人掩体,从径试、挖掘、伪装到清扫射界,所限定的时间标准是15分钟为优秀,而贺友柏只用了9分50秒便挖掘完毕,经评定小组评定各项指标全部符合要求。这一年半的“黄金”练兵期,催生了他始终保持高昂士气、勇于追求一流、不畏艰难困苦的闯劲、拼劲、韧劲。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战争残酷考验锻造无畏生死的革命精神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952年6月,贺友柏的所在的部队46军136师407团2营5连接到赴朝作战的命令,结束了在粤东沿海的惠来县大长龙村一年半的备战练兵生活。贺友柏和他的战友们终于当上了早日盼望的志愿军,投身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中,欲与美帝展开殊死较量。

  距1952年已过70年,但当笔者问及贺友柏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有关问题,贺友柏总能清晰地告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仿佛这段历史像血液一样深深地融进了贺友柏的血肉里,刻印在骨子里,笔者对这位抗美援朝老兵的敬意油然而生、进而升华。

  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贺友柏参加过许多战斗。让他最记忆犹新的是每日夜间急行军和“三八线”上的坑道生活,让他难以忘怀的是那寒冬里一把炒面一把雪的味道,让他刻骨铭心的则是他九死一生的遇险。

  “1953年5月3日,夺取阵地后,敌人数次反扑失败,改用直射火炮向我阵地袭击,我军决心摧毁敌人火炮阵地。为侦察清楚敌人炮火阵地的准确位置和炮火型号,前去侦察的第一位战士牺牲了,接着第二位也负了重伤,我接到命令继续完成侦察任务,迅速地手握转盘冲锋枪,离开了隐蔽部,用低式匍匐前行,寻找好侦察位置,刚伸出望远镜,就被敌人发现并遭到炮击。头部腰部三处负伤,我已经血流满面,但情况十分紧迫,为了完成任务,来不及顾及伤口,立即寻找新的观察位置,并就地取材作了些伪装。大约经过一刻钟的观察,我终于将敌人的三个直射炮阵地全部找到,即刻返回隐蔽部将具体位置和型号标号报告给副营长,经过大约20分钟的激烈战斗,敌人的三个直射火炮阵地被我军重炮彻底摧毁,圆满完成了任务。事后上级为我记了三等功,我很感恩。”正在贺友柏记忆犹新地追忆这段战斗往事时,笔者凝望着他头部上的伤疤。对普通人而言,伤疤,是不希望出现在身体上的东西,因为它不美观,更意味着疼痛。然而,对于军人而言,伤疤是军人的血性标签,也是最美的勋章,象征着担当、责任和荣誉。

  “那会儿您害怕死亡吗?”笔者问道,贺友柏不假思索地答到“那时在战场上一点都不害怕死亡,根本没有这样的想法,战友们和我一样都无畏死亡。”

  然则,最让贺友柏历历在目的是战友们牺牲时依旧保持的战斗姿态,有的志愿军烈士还保持着持枪的姿势,有的志愿军烈士没有了腿手里还攥着手榴弹,有的志愿军烈士少了一只手嘴里还咬着手榴弹的引爆线……他们大多都是十八九岁二十出头的青年,他们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利益、为了和平的到来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他们,正是他们,为了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举战旗,高唱战歌,以志愿军的英雄气概与英雄事迹诠释着革命的意义与人生价值。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思知行”俱进彰显生生不息的人生魅力

  今年,贺友柏老人90高寿了,一身军绿色的军装,一把手杖,几道岁月刻画的皱纹,一副慈祥和蔼的面容,时常在住宅小区里和几个老人坐在石台上聊着过往,看着年轻孩子欢闹、嬉戏……他无比欣慰看到自己和无数战友们换来的盛世繁华。

  贺友柏已退役44年,退休28年,但他全身上下散发着军人的威严和平凡人的勤俭朴实、亲切善良。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关注着党和国家大事,积极参加所住小区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建言献策,出智出力,学会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学诗写作,编写出版了诗文集《风雨印痕》,忙得不亦乐乎,生动诠释着“生命不息、初心不忘、奋斗不止”。

  2022年8月10日,国务院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笔者一行不禁向贺友柏问到了关于对白皮书的见解。令人振奋和敬佩的是,年近九旬的贺友柏及时跟进学习的速度如此之快,在白皮书发表不到48小时的时间里,已然阅读了白皮书,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与见解,极力称赞了党中央的英明之举,坚信祖国定会统一、必然统一。

  专访的最后,笔者向贺友柏问道“在亲身历经抗美援朝战场后,您有哪些感悟和取得的经验、启示?”一时之间,贺友柏认为这个问题比较大,他要深度思考后再答复。

  “近三年的抗美援朝生死较量,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国威军威,令世界人民刮目相看,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和信赖,为社会主义建设营造了长期的和平环境。和平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志愿军将士们在战场上,越打越精明,越打越强盛,从三八大盖开始,最终实现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海上有军舰,为后来的军队现代化建设,开阔了视野,创新了思路,我们的人民军队,令敌者望而生畏,再不敢轻举妄动。志愿军指战员,在朝鲜战场上,英雄顽强前赴后继,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压倒一切敌人,勇往直前,为了保卫祖国宁肯豁出一切直至生命,这就是抗美援朝精神。我们要将这种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发扬光大。建议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幼儿园娃娃抓起,贯穿于小学中学以至高等教育,并作为考核内容。咸宁市委书记孟祥伟关爱老兵,重视学习和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他是一个肯担当、有作为、有远见的好书记,我向他致敬!”这是贺友柏13日夜晚发给笔者的微信《我对抗美援朝战争史的感受》。

  时光荏苒,留不住年华,但比青春年华更可贵的是那种生命不惜的坚强品质、初心不忘的理想信念、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以及在每个时代都熠熠生辉的人生魅力。

咸宁市史志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采访贺友柏老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2周年来临之际,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在全省、全市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之时,我们更加需要把这一指示落到实处,见诸行动,要深入挖掘历史遗产,抢救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为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凝聚精神力量。

  下一步,市史志研究中心将全面启动全市抗美援朝口述史征编工作,邀请本地参加过抗美援朝等革命的老战士亲自讲述在党的领导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奋斗历史。

  讲述过去,珍惜现在;汲取力量,开创未来!

  (咸宁市史志研究中心 周子逸)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