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歌》刚传入中国时有两种中文译本,但翻译的都不太理想。
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国开始着手重新翻译《国际歌》。重译《国际歌》的宗旨是要让翻译过来的歌词既准确又易唱。瞿秋白对照原文逐字逐句的推敲,在译到“国际”,也就是“International”这个词时颇费踌躇,这个词对应的中文只有两个字,但是外文却是多个字母和音节。
如果照例译成“国际”一词,配上原谱,那么“国际”这个词唱起来就拖得很长,不好唱,瞿秋白想到的办法就是音译,把“International”直接翻译成“英特纳雄耐尔”来解决这一难题。
《国际歌》翻译完成后,瞿秋白曾对人说过,“英特纳雄耐尔”这个词,在西欧各国文字里几乎是同音的,现在汉语用了音译,不但能唱了,更重要的是唱的时候,可以和各国的音一致,使中国劳动人民和世界无产者得以同声相应,收到万口同声,情感交融的效果。
1924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纪念日那天,在上海大学的纪念会上,瞿秋白登上讲台,和任弼时等与师生一起唱起《国际歌》,从此这首歌就一直伴随着中共的革命历程。
(摘编《民国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闻》,团结出版社2015年版)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