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故事集锦

左权躬身筹建兵工厂

发布日期: 2017-04-18 来源:

郭胜伟

  随着抗日武装力量的不断发展和战争规模的扩大,单靠战场缴获武器装备来装备部队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作战需要了。所以,为了保证部队不断得到军火接济,中央军委电告八路军总部:“我们必须在一年内增加步枪一万支,主要方法是自己制造。”根据军委指示,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司令彭德怀经过反复酝酿,决定建立八路军自己的兵工厂,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左权。
  受领了这个光荣而艰巨任务的左权,了解到八路军原有的随军修械所,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只能修枪而不能造枪,仅能生产红缨枪、大刀、手榴弹、地雷等兵器,且驻地分散,随军流动,制造质量不高,产量很少。他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组建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的建议。这一建议已经提出,便得到了朱德、彭德怀的同意。
  左权认为,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基础,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军械修造的领导;二是集中技术工人和机器设备;三是扩大生产规模。在工厂的选址上,左权认为,作为一个较大规模的兵工厂,除了要有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生产条件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必须具有方便和充足的燃料来源。为此,他致电晋冀豫军区司令员倪志亮,请其立即“调查辽县、武乡、榆社三角地区内,何地产煤及便于安设工厂”。很快,倪志亮将几个合适地点报告左权。经过反复比较衡量,左权最后将厂址选定在山西榆社县讲堂镇韩庄村。
  1938年9月中下旬,“八路军总部修械所”正式开始组建。20日,左权向在延安参加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朱德、彭德怀报告:“兵工厂拟设于武乡榆社间之讲堂镇附近,余吴镇之机器即向讲堂镇搬移。工兵机器共有三部,惟缺零件。造枪工人尚不够,仍须向各方寻找。管理工厂尚无适当人员,最好请从延安找一个来。”
  八路军总部修械所的建立,是八路军军火生产从分散到集中,从修理到制造,从随军流动到建厂定产,从作坊生产到工业生产的重大转变。它标志着太行山军事工业的诞生。
  但是,就在左权于前方积极组建八路军总部修械所期间,日军于10月相继侵占武汉、广州,抗日战争逐渐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从此,日军转而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特别是华北敌后战场上的八路军,抗战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敌后抗战需要出发,毛泽东明确指出:“游击战争的军火接济是一个极重要问题,一方面,大后方尽可能的接济他们;又一方面,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等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中央决定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攻实力”列为全中华民族当时的紧急任务之一。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左权进一步加强了对发展军工生产的领导。
  兵工厂一经开工,冶炼烟幕大,机器噪音大,人员流动大,运输车辆多,易于暴露目标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左权认为,为了建设一个八路军长久、稳固、可靠的军火生产基地,兵工厂还应该搬迁到更为隐蔽安全的地方重新建设。所以,他一面组织生产,一面开始着手选定新的厂址。
  为尽快选定新的厂址,左权开始了艰辛的勘察行程。他带上参谋和技术人员,一起深入到太行山区,遍寻榆社、和顺、辽县之地,尽管前后数次出行,却均未能找到理想的地点。一天,左权在久久地凝望地图之后,忽然查出在黎城县境内一个叫黄崖洞的地方,凭直觉他判断此处应该比较适合建立敌后兵工厂。他再次带上随员,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来到这里。
  黄崖洞,是个镶嵌在海拔1600多米高的黄崖峰西面崖壁上的天然大石洞,洞高25米、宽20米、深40米。黄崖洞位居黎城县西北部,地处黎城、辽县、武乡之间,陡崖千仞,壁峰矗立,树林密布,四面环山,东与赤峪沟连接,北与左会山相倚,东南与水窑山、桃花寨山相环。洞正面有一条通道,是山涧汇流的出口,蜿蜒曲折,两侧高峰耸峙,从涧底仰视,只见一线青天,俗称“瓮圪廊”。瓮圪廊的尽头,是迎面壁立的断崖,一帘飞瀑,淙淙直下。瀑下有个深潭,叫“无底瓮”。靠东的潭壁上,有一条石阶道,叫“百梯栈”,共120余级,是从谷底登上断崖进入黄崖洞区的唯一通道。石阶分上下两段,以吊桥相连,收回吊桥,路断崖阻,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来到黄崖洞,左权看到这些,激动不已。他席地而坐,以石当桌,铺开地图,就着晚霞的余晖,用铅笔勾勒出黄崖洞绝伦无比的地形。然后,连夜赶到潞城县北村八路军总部,向朱德、彭德怀作了详细汇报。随后,左权又陪同朱德、彭德怀来到黄崖洞视察,两位首长无不称奇。
  左权见两位首长同意新厂址选择在此,马上拿出上次勘察时所做的记录和草图,胸有成竹地说着自己的打算:在黄崖洞中驻军,在水窑山山谷建设厂区。工厂打算造12栋房子,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最大的钳工房1000平方米,两层结构,楼下生产,楼上住人。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两位首长听后很是满意,当场拍板定下厂址及建设方案,并嘱咐尽早动工。
  在左权的正确领导下,原址兵工厂的生产和新址黄崖洞兵工厂的筹建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太行山区的军事工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此时,日军对晋东南根据地发动了九路围攻。7月6日,日军在侵占了沁县、武乡、辽县等县城后,分路向榆社地区合击,军工部和总部修械所面临被日军包围和摧毁的危险。当天,左权即令军工部和修械所迅速向黎城县黄崖洞搬迁。
  接到左权的搬迁命令后,军工部和修械所全体干部、职工立刻行动,迅速将机器工具全部拆卸,并冒着连日的大雨向黄崖洞方向转移运送。从榆社县韩庄到黎城县黄崖洞,相距100余里,既要走起伏不平的盘山小路,又要涉水流湍急的浊漳河道,而且大量笨重的设备器材,全靠肩扛人抬。在广大共产党员的带动和影响下,全所人员克服了千辛万苦,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全部机器设备安全转运到黄崖洞。
  修械所的搬迁和黄崖洞新厂的兴建让左权十分牵挂。所以,他利用晋东南反"扫荡"战斗间隙来到黄崖洞,不仅直接指挥工程建设,而且躬身力行参加劳动,组织干部、战士、工人们一起搬运体积庞大的锅炉,他招呼大家想办法,将锅炉按照部位拆成十余块,一块块地运进厂区。建设厂房没有砖瓦,他与大家商量,用石头垒墙,采石板盖房顶,伐树木作梁柱门窗。施工人员缺少食粮,他一面与大家同吃野菜充饥,一面从其他地方筹集调运。休息的时候,他常与工人们促膝谈心,耐心询问他们的要求和意见,并给工人、战士们讲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苏俄工人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利用废钢旧铁制造武器,送到前方支援红军,打败14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封锁和进攻的事迹,鼓舞大家的干劲和斗志。在兵工厂兴建的过程中,左权多次于风尘仆仆中抽暇前来指导,即使是实在太忙也要打电话询问工程进展情况。在左权和其他总部领导的关心下,广大干部、战士、工人们日夜奋战,艰苦作业,用不到半年的时间,一栋栋容纳动力机工、钳工、木工、锻工、组建等5个独立工部的石头厂房沿山谷建起,一台台包括车、铣、刨、钻和锅炉、发电等的机器设备顺利安装。
  黄崖洞兵工厂投产后,左权先后陪同朱德、彭德怀来工厂视察。朱德总司令与工人谈笑风生,与职工同吃一锅饭,还给做出突出贡献的工友题词。彭德怀副总司令指示:工厂不是部队,工人不是军人,要按照管理工业的办法管理兵工厂。左权在检查工作中发现工厂非生产人员较多,组织机构不够合理,材料运输有浪费现象等问题,便责成军工部负责对工厂进行整顿,实行科学化管理。此后,军工部按照左权的指示,逐步地建立起了计划、生产、记工、工具材料收发和财务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精简了机构和人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摘自《传承》)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