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故事集锦

毛泽东改鲁迅诗寄怀

发布日期: 2017-05-16 来源:

赵英秀

  翻阅鲁迅先生1935年12月5日日记,文中写道:“为季市书一小幅云,曾惊秋肃临天下……”这一书幅的诗题是《亥年残秋偶作》。原诗是:
  曾惊秋肃临天下,
  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
  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
  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
  起看星斗正阑干。
  日记中的“季市”,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挚友许寿裳。许寿裳生于1882年,卒于1948年,浙江绍兴人,系鲁迅同乡,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1935年12月5日,鲁迅将此诗书法成条幅赠给许寿裳。因1935年系农历乙亥年,故而诗题以“亥年”冠之。
  鲁迅当年对于时事与人生的无限感慨,深沉的观察与体验,深深地给毛泽东以启迪。在鲁迅此诗写成24年后,即1959年12月,毛泽东一气呵成,写出《改鲁迅(辛亥残秋偶作)》诗一首。改诗如下:
  曾惊秋肃临天下,
  敢遣春温上舌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
  金风萧瑟走高官。
  喜攀飞翼通身暖,
  苦坠空云半截寒。
  竦听自知皆圣绩,
  起看敌焰正阑干。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箴言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毛泽东写此诗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帝国主义妄图称霸世界,不断使“冷战”升级,而当时的苏共领导层,却为己国利益,与美帝相交甚热。所以,诗的起首两句即以此为切入点,以喻残秋的肃杀之气降临人间。而苏共领导人竟公然挥旗呐喊,摇唇鼓舌,赞扬美帝首脑是“明智派”,“真诚希望和平”,说什么苏美首脑
  会晤“在国际气氛中引起了某种转暖的开端”,令“冷战”的冰块开始融化云云,企图以“春温”的谎言欺人耳目。诗之颔联,表现诗人面对多事之秋的世界情势,忧心如焚,感慨良多,遂结为万千沉郁,随之诗锋陡转,进入颈联。此联要揭示的内涵是:是秋,赫鲁晓夫访美,美苏串联,意欲何往呢?诗的第五句描摹出赫氏飞美的兴奋情态:第六句则预计此行的不测,犹如空悬垂落,苦果自尝。此联“喜攀”对“苦坠”,“飞翼”对“空云”,“通体暖”对“半截寒”,对仗工整,含义深邃,可谓妙语联珠。诗的最后两句,重在讽刺赫鲁晓夫。因当时赫氏在美期间,一再吹嘘“苏联七年计划完成以后,不折不扣地将使苏联达到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又虚夸自己的原子破冰船“不仅划破海洋中的冰层,并且要划破‘冷战’冰层”等等。一系列禅语妄说,教人听之,毛骨悚然。诗的结末一句,集中指出帝国主义扩军备战的疯狂气焰,正如火如荼,甚嚣尘上,昭示世人拭目以待。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毛泽东运用自己的敏锐洞察和艺术构思,巧妙地将立意与诗魂,溶于鲁迅诗歌当中,水乳交融,天衣无缝,不愧为当代诗词创作史上的一段佳话。
  (摘自《党史文苑》2012年第6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