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故事集锦

罗荣桓在武汉投笔从戎

发布日期: 2017-12-19 来源:

冯欣楠

  在新中国十大元帅中,只有罗荣桓是大学生出身。在25岁前,他一直奔波在青岛等地求学,想当工程师,立志实业救国。
  罗荣桓之子罗东进回忆说:“我听父亲说过几次,他说能去教书最好,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个老师。
  1927年4月,罗荣桓到武汉大学前身——武昌中山大学求学,度过了最后的学生生涯,随后投笔从戎,走上革命道路。到他当年7月离开,罗荣桓在武汉来去匆匆不过百日。
  武汉大学原档案馆馆长徐正榜曾经主编《老武大的故事》一书,其中一则讲述罗荣桓在武汉读书的经历。徐正榜认为武汉经历是罗荣桓革命生涯的转折点。
  1927年初,已经回到家乡湖南衡山寒水乡南湾村的罗荣桓,突然收到好友彭明晶的来信,信中说,他已离开青岛参加北伐宣传队,随北伐军由广州来到武昌,转入中山大学,建议罗荣桓也来这里读书。
  彭明晶是四川安岳人,在青岛念预科时和罗荣桓是同学,在成都上中学时曾受到恽代英的教诲,思想进步,生性活泼,口才又好,与罗荣桓同为青岛大学学生会的负责人,他们共同领导全校学生参加“五卅”运动,在反帝爱国的革命斗争中结为好友。
  好友彭明晶此时的来信和建议,让罗荣桓又喜又忧。喜的是他的追求知识、上大学本科的夙愿有望实现,忧的是他在家乡刚刚发动的农民革命运动是否还能坚持下去。
  经过反复权衡,罗荣桓选择到武汉去求学。
  1927年4月14日,他动身前往武汉,为了避免意外,他在这天夜里,由一位农会积极分子护送,秘密出发。临行前,他回到家里看看已经熟睡的刚刚半岁的小女儿,俯下身子亲了亲,然后告别家人出发。罗荣桓到达武汉后,通过补考,插班进入武昌中山大学理学院一年级就读。
  罗荣桓进入武昌中山大学时,正碰上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处于危急中,全校师生投入到反蒋、讨蒋的革命工作之中,因此课上得很少。
  此时的武汉,从外表看革命气氛依然热烈,但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政治舞台上乌云翻滚,一场摧残革命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时年25岁的罗荣桓积极参加各项革命活动,表现出非凡的组织才干。经昔日好友、如今又是武昌中山大学同学的彭明晶介绍,1927年5月,罗荣桓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团支部组织干事,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
  在《老武大的故事》中,记录着罗荣桓在老武大求学的3个月里,一方面抓紧时间学习功课,学习外语,一方面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1927年5月22日,罗荣桓参加了全校学生在理科演讲厅举行的隆重追悼南北烈士大会,中共一大代表、武大校务委员李汉俊(湖北潜江人。1918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回国赴上海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后脱离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1927年底在武汉被桂系军阀杀害)教授在会上发表演说,“常有一般号称革命同志,均自以为我是重要分子,我不能随便牺牲,牺牲了必须有很大的代价,这完全是错误的思想,我们必须无论何时何地,均必须有牺牲的决心。
  追悼大会悲壮激烈,“打倒一切反革命派!”“继续死难烈士精神”等口号响彻武昌上空,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去。
  1927年6月15日,学校邀请鲍罗廷顾问、杨贤江(浙江余姚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早期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1931年在日本病逝)、恽代英、何香凝等革命人士在罗荣桓学习的理科演讲厅演讲。随后不久,学校组织了“到农村去”的宣传活动,罗荣桓所在的理科院系的学生,奔赴武昌县广大农村,开展宣传、演讲、调查等工作。在二十多天的农村宣传工作中,罗荣桓的组织、宣传才能又一次得到锻炼和发挥。
  7月初,罗荣桓接到中共湖北省委的通知,分配他到通城县开展农运工作。他服从党组织安排,放弃了当工程师的理想,临行前,他把心爱的教科书、英汉辞典,还有计算尺等都送给了同学。
  坐在教室的书桌前,罗荣桓给家里写了两封信。一封写给父母,让他们再不要给他写信,因为今后行踪不定,生死未卜,希望父兄能帮忙照顾从前包办婚姻娶的妻子颜月娥和小女儿的生活。另一封信是给颜月娥,告诉她为了革命他走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家,希望她改嫁。
  信发出后,罗荣桓投笔从戎,奔向革命,再也没回过家乡南湾村。
  罗东进说:“父亲一直觉得自己是近视眼,不适合从军,却没想到自己终究还是参了军,也没想到会在军队里干一辈子。”
  1954年,罗荣桓利用养病休假的机会,回到阔别27年的武汉大学。回校的日子是2月28日,武汉还是春寒料峭。罗荣桓带着妻子林月琴和小女儿在美轮美奂的珞珈山校园参观,身着长大衣的他兴致高昂,走过山路登上老图书馆,在大门前留下了一张单人照。照片中的他,侧身长立,凝视前方。
  罗荣桓当年学习的教室、振臂高呼的礼堂等遗迹如今已不复寻,早已换成新的建筑。这张摄于1954年的照片,几乎成了他留存在武汉的唯一印记,见证了武汉大学在罗荣桓心中难舍的情结。
  (摘自《武汉文史资料》2017年第7/8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