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故事集锦

西柏坡中央大院的建设与搬迁

发布日期: 2018-03-19 来源:

范文杰  范江龙

  革命圣地西柏坡,是我党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个仅有85户人家的小山村,是如何接纳中央机关,如何建房的?搬迁后又是如何复原的?有许多情节鲜为人知。

五大领袖住的农家小院

  西柏坡村坐北朝南,中间有一南北走向的干河沟名曰恶石沟,把该村分为东西两岸,西岸大,东岸小。日寇扫荡时,部分民房被烧毁,大都未恢复。1947年春,党中央撤出延安后,中央工委移住华北,筛选“红都”时,看中了西柏坡,尤其是看中了村东岸这块“宝地”。
  这里仅有13户人家,阎中允、阎受禄、阎受朝、阎中杰、刘凤明、闫受珍等六七处房院,地处东头,连成一片,僻静安全,容易保密,房子集中,方便工作,适宜机关居住。虽大部房屋被烧毁,但石基未动,容易修复。房前还有一片宽阔的打麦场,适宜集会、跳舞、放映电影等集体活动。稍西一些,还有不少空旷地方可以建房,于是东岸这块宝地受到了历史的垂青,成了中央的首选。中央工委暂住在邻近的北庄、南庄等村,组织了专门班子负责腾房建房工作。有6户房东迁入西岸,把房子让给了中央。由晋察冀中央局供料,中央党校学生承担建房,后又从陕北调来十几位技工,并雇佣了当地一部分技工和壮工,开始了紧张的建设。
  同年7月初,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中央工委领导人正式进驻西柏坡,刘少奇与朱德同住在闰中杰家,刘少奇住后院,朱老总住前院。董必武原住闰志林家,后又移住刘凤明家。1948年4月至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几位领袖,在陕北转战一年后,也相继来到这里。当时已为毛泽东建好了三眼石窑洞,室内冬暖夏凉,条件较好,毛泽东坚持让年迈一些的朱老总居住。两人互相谦让,朱老总执拗不过,11月份才搬进去。毛泽东住进了闫受朝家,周恩来住在阎中允家,任弼时住在闫受禄家,杨尚昆、廖承志等住在闫受珍家。
  毛泽东住的院是前后院,该院占地面积546平方米,建筑面积123平方米。后院是主院,有北、西、南三面房子,共计13间。房东住时,北房4间为寝室和过道。西房5间为储藏间。南房4间分别为过道、驴圈和磨坊。院中一进大门是翠竹和影壁,影壁后是鸡窝。院子西侧有1棵梨树,东侧有2棵香椿树。日寇扫荡时北房全部烧成了废墟,西房烧毁了一半。日本投降后,闫受朝修复了北房2间、西房1间半。
  中央移驻后,为了安全与方便,修复了所有的房子,并对该房院进行了简单的改造。将原房东修建的两间北房又进行了扩大翻修,并在室内立了一根木柱子。院内新开了后门与侧门,各房间通了内门,并修了火洞。现在复原的旧居,每面房顶上都有几道接茬痕迹,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年修复时的经过和原貌。北房东2间为毛泽东的办公室,中1间半为寝室,西半间是通往防空洞的过道。西房分别为资料室、江青住室、李讷和保姆住室。南房分别为大门和警卫住室。毛泽东办公室前的窗户及前边两根普通的木柱,后来竟成了中央在西柏坡标志性的建筑,许多报刊党建一类的专栏,都用此作过报头。
  前院是大门、甬道、磨盘、猪圈、猪窝、厕所和7棵大树。建筑工人把厕所移到了房后,将原厕所改成了水房。毛泽东坐在躺椅上的那张休闲照片,就是在水房前拍摄的。建筑工人在前院门口,还建了一个岗哨值班室,稍远一点又建了一个小伙房。
  毛泽东住进后,卫士嫌不美观,要求把前院的磨盘、猪圈、猪窝和后院的鸡窝也拆掉。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我们在这里不会住得太久,将来老乡还要使用呢,才使这些“古董”得以保留。于是警卫战士们把猪圈暂时填平抹了起来。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年暑季非常炎热,室内无法办公,前院由于有树枝遮阳,又在上面扯上了一个布棚,磨盘竟成了毛泽东的办公桌,成了他和其他中央领导商讨军机大事的地方。许多发往前方的电报都是在这里起草的,故有“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之说.
  在修建大门时,第一次两个门垛比围墙高,被毛泽东否定了。第二次,在门垛上又修了个弧形的囤门,毛泽东仍未同意。陕北技工的两次设计被否定后,西柏坡技工闫玉庆拆除了图门,把门垛与围墙修成了基本同一的高度,毛泽东才同意了。后来大家分析,毛泽东不讲究美观,要求的是安全。
  其他几位领导人房院的复原与改造程序,与毛泽东的宅院基本一样,都是恢复主建筑,改厕所,建水房,修火洞,通内门,开后门与侧门。所不同的是没有建警卫值班室和小伙房。
  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在闫更绪院中共用一个小灶。为了厨房排气方便,在房顶还特地修建了一个较大的天窗,此院现在没有恢复。
  刘少奇住的也是前后院,共计20多间,该院除磨房与大门外,全部被日寇烧毁,房东闰中杰只建了4间小房,其余均为中央复原。北房5间,是刘少奇的办公室和寝室。东房4间是刘少奇的秘书廖鲁言和朱德秘书黄华的住室。前院北房5间,原为朱德的寝室和办公室,两厢房为工作人员住室。第二年朱德迁到后沟三眼石洞后,这里成了新华社的办公场所。
  后来,中央又在后院的空闲地方扩建了3间西房(1间寝室,2间仓库),这里就是后来刘少奇与王光美结婚的洞房。建此房时,监工的老于说,因首长在办公,干活时要少说话,动作要轻,最好不要有声音。民工闫铠说,和泥抹墙可以没声音,砂房子不用力砸,砂不住,一用力就会有声音。“可以用抹子压,用砸房板轻点砸,以主人能承受为限度,如主人说麻烦,只用力抹一抹,就不要砸了。”老于讲了一个原则,大家心领神会,尽量不干扰首长办公。砂房开始时,民工们轻轻地砸着,朱老总和少奇同志都在室内,均没有提任何要求。后来少奇同志出去了,工人们便放手砸起来,结果房子砂得十分坚固。

中央大院和四个小院

  中央机关在西柏坡东岸的分布,以老鼠岭前后为中心,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央大院和四个小院。
  在老鼠岭前,首先修复了领袖们住的几处农家小院,并新建了中央军委作战室、大伙房、小礼堂(即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室)、中灶食堂(即九月会议室)、收发室、机要室、中央机关小学和许多宿办室。
  老鼠岭南自东而西,依次为:周恩来、任弼时、毛泽东、军委作战室、刘少奇、董必武、机要室等领袖住所和公共办公地方。这一片建筑比较集中,房院前原为村民的打麦场,中央移驻后成了露天舞场。稍西一些居住着几户村民,民房之间是中央的中灶食堂,稍西是集体小灶。这一大片东南北三面都有围墙,北边两个小门,南边一个大门,这里就是通常说的中央大院,即西柏坡的“中南海”。
  “中南海”往西,穿过几户民宅,有一处不规范的四合院,大门开在西北角。西房跨度大,窗户多,南门不经常开,北门是正门,门上挂着一个“小礼堂”木牌,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就在这里召开。这是第一个小院。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