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故事集锦

一篇文章与一首红歌搅动春潮

发布日期: 2018-12-26 来源:

余 玮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那感人肺腑的歌词、亲切舒缓的旋律,既展现出邓小平的个人魅力,也再现了当年“南方谈话”前后中国改革的大背景,一时间,这首歌曲响彻中华大地。中国,从此走进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谈

  1992年1月17日,农历腊月十三日。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出,向着南方奔驰而去。这是一趟没有编排车次的专列。谁也不曾料到,这趟专列的南方之行将会载入史册。
  专列上的主人公邓小平,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精神矍铄,身体健康。选择新年伊始出京,无疑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刚刚过去的一年,国际上局势错综复杂,风云变幻莫测,与动荡的世界相比,中国的稳定则为海内外所称道。刚刚开始的1992年,将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将要召开,它将是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大会。
  邓小平此次南行的目的地是广东,出发前并没有向沿途各省打招呼。南行的专列穿过华北平原,越过中原大地,过黄河,跨长江,于1月18日到达武昌。专列在武昌停留了短短20分钟。邓小平在站台上一边散步,一边和湖北省负责人进行了言简意赅的重要谈话。
  1月19日上午9时,专列到达深圳火车站。深圳国贸大厦高耸入云,这是深圳人民的骄傲。因为这里曾创下了“三天一层楼”的纪录,成为“深圳速度”的象征。1月20日上午,邓小平在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深圳市委书记李灏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国贸大厦参观。大家乘快速电梯直达大厦160米的最高层——旋转观光层,这里室内古香古色,室外天高云淡,邓小平站在巨大的玻璃墙边俯瞰着深圳的市容。当他看到高楼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很高兴,充分肯定了深圳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他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邓小平思路清晰,记忆力强。他谈笑风生,幽默的话语总是引得大家发出一阵阵笑声。在谈话中,他还强调,要多干实事,少说空话。他指着窗外的一片高楼大厦说,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
  1月23日,邓小平结束了在深圳的考察,在谢非的陪同下,登上海关快艇,启程前往珠海特区。当邓小平第二次来到珠海视察时,这里已成为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花园式海滨城市。当汽车驶近珠海影剧院时,他指了指窗外说:“我1984年来这里时,记得有一座大房子,现在都盖上新大楼,变化真大呀!”这位88岁高龄的老人家记忆依然是那样清晰。
  在珠海期间,邓小平马不停蹄地视察,并语重心长地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倒退。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
  此次,邓小平的南方之行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史称“南方谈话”。这次南方谈话不仅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和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更是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而且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此,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一篇文章发表的背后

  1992年1月18日下午5时许,时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陈锡添在办公室接到电话通知:速到深圳市委接受一个特别采访任务。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告诉他,明天一早邓小平同志抵深圳视察,市里决定全市媒体只选派他一位文字记者全程跟随采访。
  听到这个消息,陈锡添的职业敏感使他意识到这是一次非常重大的采访任务,感到很荣幸。他想:“从小平同志上次视察深圳至今,已经过去8年,8年间深圳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是否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完全变成了资本主义?一向倡导实事求是的小平同志此番前来,亲眼看、亲耳听是一方面,肯定还会发表关系我国改革开放走向的重要观感。”后来发生的一切果然印证了陈锡添的猜测和判断。
  从1月19日至23日,陈锡添每天都是凌晨2点以后才入睡,因为白天要跟随邓小平采访,只有晚上才能静下心来整理记录。有些场合,他临时因故不在邓小平身边,还要找当时在场的有关领导追访,对重要言论及时进行补记。
  3月25日上午,陈锡添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拿着已经打印出来的长篇通讯稿小样同当时的社长区汇文一起到深圳市委宣传部送审,时任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杨广慧却说:“发吧,稿子我就不看了,你们社里自己把关,但一定注意,要把小平同志写成人,不要写成神。”
  当夜,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被排上了次日出版的《深圳特区报》一版头条位置。此时的陈锡添非但不敢欣欣然,反而不由地生出几丝惶恐。他对那些自己反复核实过的材料和对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表述是否准确仍有些不放心,心想,如果出一点纰漏,影响就大了。
  26日,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深圳特区报》一版头条位置刊出。同日下午,《羊城晚报》送到,陈锡添看到该报以少有的规格几乎全文摘发了自己的报道时,“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28日,上海《文汇报》及北京《中华工商时报》全文转载《东方风来满眼春》。
  28日晚,《光明日报》指示驻深圳记者站向陈锡添要邓小平南方视察时的照片,并决定30日进行全文转载《东方风来满眼春》。当陈锡添将此消息转告新华社深圳支社时,支社于29日晚迅速将通讯全文传至北京的总社。
  当30日的《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全文转发了《深圳特区报》的报道后,新华社也于当日正式向全世界播发了《东方风来满眼春》全文,同时,还以少有的规格配发了一条消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次日开始,全国几乎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报纸都在一版显要位置刊发了《东方风来满眼春》。这篇通讯一炮打响,曾名不见经传的陈锡添也因此一跃成为中国新闻界的名人。

一首歌传唱的细节

  这年春天,在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穆棱县,时任县政协副主席蒋开儒拿着报纸,被《东方风来满眼春》饱含激情的叙述震撼了:深圳,那个他在1979年去香港探亲时路过的边境小乡村,真的一眨眼就成为现代化的新都市了吗?一个念头再也挥之不去——要去看看,一定要去看看是不是真的。
  蒋开儒在邓小平刚刚走过的深圳大街上追踪着伟人的脚步,真切地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于是,一首混合着春天的馨香,唤醒了人们心灵深处共鸣与憧憬的歌词就如清泉一样流淌出来……
  1994年3月,又是一个春天,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青联和广东省音协主办的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掀起了一股热潮,成百上千首参赛歌曲涌向设在各市的分赛区。在深圳分赛区,蒋开儒作词、王佑贵作曲的参赛歌曲《春天的故事》落选了。他们有点沮丧,又不甘心让这首歌就此泯灭,思来想去,希望能找到一个高手让作品“起死回生”。王佑贵想到了时任东深供水局副局长、广东省青联常委叶旭全,这位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当时已是活跃在深圳词坛的业余作家。叶旭全仔细一看歌词,心里就有底了,说:“确实是一个好坯子,修整修整可能有希望入选,我来试试吧。”
  叶旭全立即着手在结构、立意和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二度创作。其中,将原歌词第一段“1980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伟人在南中国的海边划出特区一片”,改为“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把时间往前推一年,把背景放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紧扣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背景;将原歌词“啊,深圳深圳,你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改为“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将原歌词“神话般崛起一座城”改为“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就这样,整首歌曲的立意从深圳一下提升至全中国的高度,从“特区一事”提升至“改革开放的大业”,内涵加深,境界也得到了升华。拿着新修改的歌词,王佑贵反复诵读,读着读着感觉就出来了,他找到了适合老百姓平和心态的音高——它不是唱歌,它是说话,平和、亲切、感人,《春天的故事》叙事的音乐主题就此诞生。
  叶旭全把二度创作后的歌曲直接交到了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评委会。此时,评委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多数评委认为,这是一首政治题材歌曲,唱的是改革开放,是国家领导人,用“画了一个圈”和“一位老人”这样通俗的语句来写,不够严肃,不能选用。但另有两位评委却坚持认为,群众歌曲正是需要这种通俗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写法,需要清新贴切充满深情的比喻,这首歌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小平同志的崇敬,是真正的百姓心声。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又一次站在了命运的分路口上。两位评委的据理力争,使这首作品摆脱了险被埋没的命运,在他们的坚持和说服下,其他评委也转变了看法,最后这首歌曲在1994年的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中独占鳌头,被评为金奖。《春天的故事》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叶旭全自信这是一首属于时代的歌曲,是一首将政治和抒情结合得非常完美的歌曲,应该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流行,于是,他想到了将歌曲拍摄成刚刚在中国落地不久的音乐电视——MTV。
  接着,歌曲传给了中央电视台导演孟欣,传给了精于摄像的张国立,传给了名满全国的歌唱家董文华。这些被歌曲打动的艺术家们,不约而同自费从北京飞到深圳,一致表示要义务拍摄这部音乐电视片。
  1994年10月,这部由孟欣总创意、策划,张国立总导演兼摄像,董文华演唱的音乐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一炮而红,12月,又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中荣获金奖。一时间,《春天的故事》在大江南北到处传唱,红遍中国。后来,这首歌被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选用,并先后获得1995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以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音乐奖等奖项,成为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金曲”。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这首歌曲传遍了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成为真正代表中国人心声和记录一个时代风采的歌曲,蒋开儒、王佑贵、叶旭全的名字也因此载入了中国音乐史册。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3月23日)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