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远
陈毅和项英:建议金条分开背
在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陈毅和项英的身上都保管着一些金子、金条,缠在腰里。那是党组织发展游击队的活动经费。为了安全,也为了减轻同志们的负担,陈毅和项英一直秘密带着。陈毅虽然在战斗中腿部受过重伤并经常复发,但却是“腰缠万贯不医伤”,舍不得花一分钱给自己买药。冬天衣服厚还可以掩盖,到了夏天,腰里就凸显出来了。有人就在背后对他们的腰部指指点点。
这在内部不很巩固的情况下,颇有谋财害命的危险。对这个问题,项英反复作过考虑,这是革命斗争的经费,分开背吧,给品质不好的人等于发了大笔路费;继续瞒下去吧,瞒不住了。后来,随着革命斗争越来越艰险,陈毅怕自己发生意外,思前想后、思忖再三,也建议说:“反正大家都知道了,就给大家讲清楚为好。”便把密带金子、金条的事公开了。
陈毅把机关人员和队伍集合起来,把金条、银圆、钞票全部摆到了桌子上,庄重地向大家说明了一切:“这些都是党的钱,是党给赣南游击队的活动经费,过去都是由我俩秘密保管。党要我们保管,我们从来没有乱用过一分钱。发展党的事业,要靠这笔钱;发展部队,也要靠这笔钱。现在,形势越来越紧张,我们有责任当面郑重地通知大家,万一我们在战斗中牺牲了,我们的尸首同志们可以考虑不要,但这些钱无论如何要拿走。这是党的钱,不能落入敌人手里。”对这些经费,陈毅和项英建议分开背,可是大家一致主张党的经费还是要由最可靠的人背。他们说:“我们信得过你们,你们跟我们有盐同咸,没盐同淡,党的经费还是由你们保管的好!”项英、陈毅的这一举动,在干部战士中引起了很好反映,带来了新的信任和团结。
刘锡五:自己拿钱出来干革命
1925年10月,21岁的刘锡五秘密入党。在大革命风雨的洗礼中,刘锡五迅速成长。1929年,刘锡五任上海沪西区委代理书记兼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1931年春,由于郭亚先、李国玉等人叛变革命,中共河北省委、省军委、团省委及北平市委先后遭敌破坏,安子文等党的干部和众多爱国青年相继被捕。7月中旬的一天,时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的刘锡五也被捕,关进北平草岚子监狱。
以前,刘锡五家里每月给他寄10元钱。这次他刚入狱时,家里一次就寄来数百元。刘锡五把钱全部交给了狱中党支部,用作革命经费。这笔钱不但改善了难友们的生活,而且狱中党支部还购买了《共产党宣言》《布尔什维克》等大量的原文马列著作和进步报刊,由懂外语的同志翻译出来,供大家传阅学习。中组部原部长安子文生前曾这样说过:“在我们党内有两位同志是自己拿钱出来干革命的,一个是刘锡五,一个是黄敬。”
苏继光:虎口夺金万两送延安
在八年抗战中,胶东特委为争夺招远的黄金资源,与日、伪进行了殊死搏斗,大批胶东儿女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将黄金源源不断地运往革命圣地延安。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夺金大战”中,苏继光无疑是关键人物之一。
1939年冬的一天,在掖县(今莱州市)夫子石中共胶东区特委驻地,时任胶东区工会书记的苏继光接受了一项特别任务。就是让他混进金矿,以矿工身份为掩护,为我党筹集活动经费。
接受任务后,苏继光装扮成一个挑柴禾的人,来到招远蚕庄,并在龙口码头老工友的帮助下,混在上班的矿工人流中进入金矿。当时,距金矿较近的柳行村,驻扎着国民党杂牌军孙务本的部队。孙务本为控制黄金,派了一个连的兵力驻守金矿。
苏继光和矿工们每天生活劳动在一起。表面看上去,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苦力。然而,一到晚上,他就走门串户开展工作,宣传革命道理。矿工们虽然不了解他的身份,但觉得他处处为工人着想,都把他当做靠山和主心骨。
苏继光把工人们团结起来后,就开始做矿主的工作。他化装成国民党官员,赢得当地最大的矿主“许小眼”的信任,利用“许小眼”私藏的几十条枪,组建起8支工人护矿队,由苏继光控制,最终将孙务本的杂牌军赶出矿区。从此,蚕庄金矿归我抗日人民政府所属。仅1940年,苏继光和陈文其等人,就秘送黄金至延安达2万多两。
(摘编自《世纪风采》2015年第7期 )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