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故事集锦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保存记

发布日期: 2020-11-09 来源:

张依盟  高杜康

  无论是“白色恐怖”笼罩还是烽火连天的岁月,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刘集村共产党员心中,有一本书值得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因为它承载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是共产党人的“宝书”。它就是《共产党宣言》,这是目前中国最早版本的中文译本。

  1920年,《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在上海问世,首版仅印了1000册,全部是内部发行,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要想将其完整保存下来极其困难。

  现珍藏于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中的首版《共产党宣言》,是1975年由广饶县文管会从该县刘集村农户家中收集来的。该书长18厘米,宽12厘米,封面印刷均为赭石色。

  由于藏存时间久、保存条件差及其它因素,封面上的图文变得暗淡。但仔细看,还可以见到印着的马克思半身像,上端横印四行:第一行自右而左横印着“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第二行印有标题“《共党产宣言》”,据分析,系排版印刷和校对疏忽所致的错讹;第三行印有“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第四行为“陈望道译”。

  全书用5号铅字竖排,共56页。封底竖排共五行:第一行印有“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出版”,第二行为“定价大洋一角”,第三、四行分别印有著者和译者,第五行是“印刷及发行者社会主义研究社”。

  那么,这本被称为“国宝”级革命文物的《共产党宣言》是怎样出现在山东农村的?它是怎样被保存下来的?

  该藏本最早在济南共产主义者中广为流传,其首页右下角盖有一方“葆臣”朱红印。证明最初该书为“葆臣”所有,后辗转传到了刘子久、刘雨辉、延伯真等人手中。1925年春,刘子久带着这本书回到故乡刘集村,组建了刘集支部,并把这本书送给刘集支部的支部书记刘良才,作为该支部主要的学习和宣传材料。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逐渐笼罩了山东,刘集支部被迫转入地下活动。为了对付敌人的大搜捕,保守党的秘密,保护同志们的安全,上级党组织决定,凡是党的文件和书籍,看后要一律销毁。刘良才深知这本书的宝贵,便把它秘密保留了下来。

  1931年,山东省委调刘良才到潍县任县委书记。临行前,他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了支部委员刘考文保存。刘考文先是将它藏在粮囤底下,后又封入灶头,再转至房顶脊瓦下。1932年8月以后,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日趋恶化,许多共产党人被捕入狱,刘考文估计到自己有可能被敌人逮捕,便把该书转交给了忠厚老实、不太引人注意的共产党员刘世厚保存。不久,刘考文被捕,刘良才牺牲。刘世厚把这本书作为对老战友的怀念、对未来革命胜利的希望和寄托,精心地用油纸包好,把它秘密封到了屋山墙的雀眼里。

  在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里,日寇曾三次到刘集村“扫荡”。最严重的一次是1941年初,1000多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刘集村,见人就杀,见房就烧,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刘集惨案”。已逃离村庄的刘世厚,心里却总是惦记着那本藏在家中没有来得及带出来的《共产党宣言》。最后,他硬是不顾个人安危,从小路偷偷返回村庄,躲过敌人的搜捕,从烈火熊熊的房屋内,从屋山墙的雀眼内抢出了这本眼看就要被大火吞噬的《共产党宣言》,使它又躲过了一次浩劫。在解放战争时期,它又经过刘世厚的秘密藏匿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1975年秋,广饶县文管会到大王镇刘集村征集文物时,84岁高龄的老共产党员刘世厚,将这本《共产党宣言》捐献给了国家。多年来,刘集村的后人们没有忘记老辈人的坚守与牺牲,更以这件国家一级文物而自豪。

  (来源:大众日报)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