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毛泽东在东湖

这是多么好的游泳场所……

发布日期: 2015-01-20 来源:

  1956年6月2日下午,毛泽东第二次横渡长江。这次,他提出要从长江上游下水,穿过桥墩,游过长江、汉水汇合处。
  下午两点多钟,雨停了,毛泽东出现在汉阳鹦鹉洲附近江面。这次是从汉阳江边下水,计划游到青山武钢码头。
  这里是长江、汉水的汇合处——龙王庙。水势异常湍急,漩涡套着漩涡。正常情况流速每秒三米,是游泳的险要地段。童叟皆知的“芳草凄凄鹦鹉洲”就在此。但沧海桑田,已难睹昔日的“芳容”。千百年来,洲与岸边连成一片。东汉时期那位才华横溢的祢衡,曾在江夏太守的盛宴上写了流传千古的《鹦鹉赋》。这位26岁的才子,因刚直不阿,血溅沙洲,鹦鹉成了沙洲的芳名,
  东去的江水中,已没有了芳洲,却洗刷不掉人民对这位才子的怀念。
  毛泽东就在这富有历史感、富有诗意的地方下水。穿过长江大桥l、2号桥墩后,一直向前游去。这天气温不到摄氏20度。
  三四级的东北风把江面卷得浪滚潮涌。
  毛泽东面对汹涌的波涛,避其锐峰,挥臂侧游。他沉着冷静,神态安然,两眼环顾左右,注意与桥墩保持距离。毛泽东绕道潜行,这里踹几脚,那里挥几臂,灵活机动,乘隙脱险,奋勇拼搏。他对陪游的王任重说:“这是多么好的游泳场所,应当号召人们到大江大河里去游泳,可以锻炼人们的意志。有些人害怕大的东西,美国不是很大吗?我们碰了它一次(指抗美援朝),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这时风浪更大了。每当浪层打来,毛泽东侧身迎浪;每当浪层后退,便奋臂顺势而下。当他冲到浪巅时,他感到与风浪搏斗的乐趣;当他跌入浪窝时,又想冲上新的高度。游到龙王庙时,浪峰铺天盖地,毛泽东在浪下潜游18秒钟后,又镇定自若地出现在江面上。船长急了,他连连发出警告:这种风浪轮渡要停航。叶子龙再也忍不住了,他不是在劝阻,而是下命令:“主席,赶快上船!”也许游了两个小时,毛泽东已尽兴,到了武昌徐家棚时就上船了,游程30里。又是一个飞流直下30里!
  晚上,王任重请毛泽东移居东湖客舍。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