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毛泽东在东湖

“你谈的是长江的事,我们到长江去谈吧!”

发布日期: 2015-02-27 来源:

  在武汉军区合影结束,毛泽东没有多停留,返回东湖客舍,林一山正等候毛泽东,要向毛泽东汇报关于长江三峡的事。
  毛泽东一见林一山,便风趣地说:“啊!又见到我们的长江‘王’了。”接着又说:“你能不能找个人替我当国家主席,我帮助你来修三峡。”
  天气燥热至极,电扇也吹着热风。
  谈了没有一会儿,大家都汗流浃背。毛泽东对林一山说:
  “你谈的是长江的事,我们到长江去谈吧!”
  毛泽东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他每次来武汉,几乎没有忘记这位老朋友。他曾对林一山说:“长江的事情,我找了好多年才找到你这个人。”大有相见恨晚的味道。
  4点钟,毛泽东一行又来到武昌造船厂码头上船。
  今年以来,在东湖客舍,毛泽东已听过林一山汇报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和处理泥沙问题,也就是三峡水库的寿命问题。
  这次汇报的中心议题,仍然是三峡中的泥沙问题。既然毛泽东对三峡工程兴趣不减,想早点实现“高峡出平湖”。在汇报中,当林一山谈到许多自然科学问题,毛泽东听得津津有味时,但他生怕同行的张治中、王任重听不懂,常回头进行解释。如果说一年前,林一山对泥沙问题的考虑是不成熟,此后,对泥沙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使他这次汇报大有进步。林一山说:长办正在集中力量研究水库寿命问题,从理论上讲应当可以解决,只是还需要些调查研究的时间。毛泽东对林一山在泥沙问题上能做出肯定回答很高兴。
  如果毛泽东当年在听取林一山关于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的汇报时,不提出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同意兴建,或者提出问题后林一由知难而退,至多在延长水库寿命上做一些努力,而未从水库能否长期使用上考虑问题,我国的大型水库的建设将不是现在的局面,至少三峡工程不是现在这个局面。当年在水库泥沙问题还没有正确的处置措施时,如果贸然兴建,它的命运不会比三门峡水库更好,甚至影响更坏,技术上更难处理。更显而易见的,如果在理论与实践上不能对水库长期使用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三峡工程当年批准固然困难,现在批准更不可能。国家耗费巨额投资修建的工程不能长期使用,中央怎么贸然批准呢?
  毛泽东听完林一山汇报,更衣下水,遨游长江。泳毕,毛泽东一行随王任重去汉口老通城品尝豆皮。
  毛泽东也请林一山参加。对于林一山来说这是一次暂别性质的聚餐,含有慰勉与期望的意思,希望林一山勿负重托。因为在1月份的南宁会议上,毛泽东已将南水北调工程与三峡工程两件大事托付给了周恩来,似乎表明他以后不再直接过问。果然如此,此后毛泽东再也未召见过林一山。一位大国的领袖为一项工程,多次召见工程专家垂询并作指示,这在中国史上、世界史上绝无仅有。毛泽东两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进行研究讨论,且为三峡工程赋诗抒情,前后五、六次,几十个小时与林一山不拘一格地探讨治理长江。这种探讨一次比一次深入,凡是对治理长江盼重大技术问题,对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问题基本弄清了,于是形成了中共中央对三峡工程的指导方针,积极准备,充分可靠,有利无弊。
  1963年,在东湖客舍,王任重弄清了毛泽东对三峡工程上与不上举模不定的原因是因为水库寿命有限时,对毛泽东说:“一山同志说水库寿命问题,外国人不能解决,我们不一定不能解决。”
  毛泽东听后非常高兴,对王任重说:“那你现在就给林一山打电话,要他赶快写个报告来。”并又引发了毛泽东对上三峡工程的兴趣。由于电话太突然,林一山对水库寿命的研究尚处于理论性阶段,给毛泽东的报告写得空泛、粗浅、费解。王任重读了林一山报告未看懂,毛泽东读了林一山报告同样未看懂。久而久之,这份报告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了。
  六七十年代,中苏两党发生公开论战,继而苏联陈兵百万于中苏、中蒙边境,蒋介石嚷着要反攻大陆,美国人在越南的战争继续升级……毛泽东对世界局势的判断是:在冷战格局下,世界大战早晚要打起来,中国开展了备战,“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建设大三线,把工厂和机器都搬到深山老林、人迹罕见的地方,而在光天化日下,建一个大水坝,万一挨炸,其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从毛泽东来讲,不管国内外局势如何恶化,仍是念念不忘三峡工程。他曾对人说,将来我死了,三峡工程修成后,不要忘了在祭文中提到我啊!他也没有忘记“长江王”林一山,在“文化大革命”中,当林一山陷入囹圄时,是毛泽东再一次解救了他……
  三峡工程一耽搁就是20多年。1980年7月,还是在东湖客舍,邓小平在视察了三峡坝址、葛洲坝工地和荆江大堤后,听了长办关于三峡工程的汇报后,立即把国务院有关领导从北京召到东湖客舍进行研究。邓小平说:“三峡工程效益很大,尤其在防洪上。”他要求国务院进一步研究,提出方案。他自己认为:不要轻易否定三峡工程。邓小平在东湖客舍的谈话,实际上给三峡工程投了赞成票,决定了三峡工程的命运。1982年12月24日,邓小平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未来20年工业发展电力紧张需建设三峡工程汇报后说:“我赞成低坝方案,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三峡工程终于在这里,在毛泽东生前的驻跸之所——东湖客舍,由邓小平拍板,将三峡工程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三峡工程决议的表决。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票未按。赞成票超过2/3,这是在全国人大各项提案中反对和弃权票最多的一项。
  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宣布:“赞成票超过半数,《三峡决议》通过!”会场响起了长时期的暴风雨般的掌声,许多人老泪纵横。他们想起了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想起了为建设三峡工程呕心沥血的毛泽东,周恩来……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