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为革命献身的湖北省委书记

林育南

发布日期: 2015-12-03 来源:

  林育南,湖北黄冈人,中国早期职工运动和青年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代理中共湖北省委书记。1931年2月,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杀害,时年33岁。
  
  林育南,又名毓兰,号湘浦,笔名相拂、育南、林根、根等。1898年12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冬月初三)生于湖北黄州迥龙镇林家大湾。
  林育南的祖父林志高,出身贫寒,靠种田织布(板带)为生。父亲林协甫,排行第三,读过私塾,后来在汉口当学徒,习经商,在汉口黄陂街迥龙寺13号开设了“林协兴色布行”,为黄州迥龙一带的农民代售布匹,代购棉纱。他是一个爱国商人。
  林育南的生母华氏,贫苦农民家庭出身,林育南襁褓时,她就与世长辞了。继母袁昌恒,在林育南的开导下,思想进步,经常为武汉党组织传送情报,掩护同志,党组织在他家开会,她还亲自站岗放哨。
  林育南秉性聪慧,从小热爱学习,成绩优异,教过他的李卓候(李四光的父亲)先生称誉道:“林育南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弟子。”
  1911年,林育南考入黄州(现黄冈县城)洋学堂。他为辛亥革命潮流所鼓舞,断然剪去自己头上的辫子,并邀约同学,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1915年,林育南考入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学习。其时,新文化运动已经波及武汉,影响到中华大学。他一跨进中大校门,就感到耳目一新,陶醉在新文化运动中。
  1917年10月8日,恽代英发起组织了“互助社”。这是五四运动以前在武汉地区出现最早并有过较大影响的进步社团,也是当时全国最早和影响较大的进步社团之一。10月24日,林育南参加互助社,成为互助社里的活跃分子。
  林育南是《新青年》最热心的读者之一,受到的影响也较深。他曾深有体会地说:“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到曙光一样。”他认为救国救民,只有少数人的觉悟是不够的,必须宣传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奋斗。他决心“不揣愚陋,发一个大愿,做一项自觉觉人的事业”。于是,在1919年3月,他和胡业裕、魏以新、汤济川创办了《新声》半月刊。《新声》是武昌“第一个新文化出版物”,“是全国响应北大新思潮的先驱者”。紧接着,他和恽代英等一道,在武汉领导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5月6日晚上,他们商印《四年五月七日之事》的传单600份,第二天张贴在武汉三镇大街小巷,并以开运动会的名义在中华大学运动场举行了“五七”国耻纪念会。这一天,他们又收到北京朋友黄晓峰叙述北京五四运动的来信。林育南当即把这封信贴在中华大学门口的“揭示栏”上,激起了全校师生的爱国热情,因此也引起了与校监余家菊(国家主义派)的一场斗争。他后来回忆说:“在五四运动发生的第三日——五月七日——我住武昌中华大学附属中学,接着北京友人的信,报告‘五四’的情形,并请求我们响应,作一致行动。当时我把这封信贴在揭示处以布告同学,余家菊先生以‘校监’的资格和权威,干涉禁止,我和他再三交涉,但最后他竟用强力把这封信扯掉了。他的理由是‘怕官厅干涉,于学校和他的地位有危险!’然而余先生的权威,竟胜不过‘时代的潮流’、‘群众心理’的大力,‘五四’运动终于普遍全国……”
  17日,武汉学生联合会在中华大学正式建立,林育南被选为学联负责人之一。第二天,武汉学联领导全市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为了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学生的正义斗争,林育南等又积极地领导和组织了武汉学生的“六一”罢课斗争。在领导武汉学生坚持斗争的同时,林育南与恽代英等又积极号召商界罢市,支持爱国学生。在他们的宣传发动下,6月10日,汉口开始罢市,至12日,武昌也全体罢市。在罢市的日子里,林育南等同学每天都到市面了解情况,研究斗争动态,肚子饿了,就随便买块烧饼或一碗热干面、豆粉丝充饥。
  6月16日,全国学生联合会在上海建立。不久,全国学联给武汉学联来函,要求加派两名代表,前往工作。武汉学联当即推选林育南等两人前往,并由林育南代表武汉学生联合会发表了《武汉学生联合会意见书》。
  1919年9月,林育南从上海回到武汉,和互助社的成员创办了另一个新刊《向上》。与此同时,他又在自己的家乡八斗塆一座家庙里创办了浚新学校和一所通俗演讲社,实施理想的教育和宣传农民地位的改造。11月,他和恽代英等一起,在原中华大学书报贩卖部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利群书社,于1920年春正式营业,地址设在武昌横街头18号。这是武汉地区和长江中游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的重要基地之一。继利群书社以后,林育南又与恽代英、林育英(张浩)等同志,在武昌大堤口创办了利群毛巾厂。1920年9月,林育南考入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当时北京正在开展“社会主义论战”,随着论战的深入,他愈益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常和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刘仁静(原互助社成员)一起研讨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的改造等问题。1921年4月21日,他在给利群书社朋友的一封信中,汇报了他们在北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情况。在讨论是用“平和运动”(改良主义)还是用“大破坏的激烈运动”(暴力革命)的方法改造社会时,林育南认为“须同时并进,互相为用,不可缺一”。但是在具体解释时,他又强调:“阶级的利害太冲突了,仅用和平的运动奏效甚难,而且太慢”。同年6月,他在给恽代英的信中明确表示不同意“共同生活”的主张,认为共同生活既不可能,也没有实现的必要,并诚恳地批评了恽代英的《未来之梦》一文中的观点,开诚布公地说,靠共同生活的扩张和发展教育、实业来实现社会主义,只能是“空想”,进而严肃地指出:“我们这种理想是仿佛对的,但审察社会情形和我们的力量,恐怕终久是个‘理想’,终久是个‘梦’呵!”
  1921年7月,林育南从北京回到武汉,和恽代英、李书渠、林育英等一起积极倡议,于7月16日至21日在黄冈迥龙山八斗塆浚新学校,召开了受利群书社影响及有联系的各团体代表大会。长沙文化书社派易礼容参加。在恽代英、林育南等主持下,会议着重讨论了建立革命团体问题,决定成立共存社,确定其宗旨为:“以积极切实的予备,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的目的。”
  1921年7月,林育南获悉中国共产党诞生,不久便申请并加入党组织,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