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为革命献身的湖北省委书记

周逸群

发布日期: 2016-04-25 来源:

    
  周逸群,贵州铜仁人,192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来到湖北洪湖地区从事革命活动,7月任鄂西特委书记,1930年10月任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1931年5月,周逸群在湖南岳阳贾家凉亭与敌激战中英勇牺牲,时年35岁。

  

  周逸群,字立风,笔名黔铁、易穹、一群、翊勋,化名左应龙,祖籍湖北省蒲圻县,1896年6月25日诞生于贵州省铜仁县城关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父母早年去世,由叔娘抚养,从小就开始独立生活,逐渐养成了刚毅顽强的性格。
  1906年,周逸群进入城南小学读书,1914年考入贵阳南明中学,毕业后回到铜仁被聘为教育会会计。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19年春周逸群东渡日本,在东京庆应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此间,他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有关苏俄十月革命的书报,思想受到熏陶。他写信告诉亲戚朋友:“中国要想达到大同世界,就得照苏俄的样子办,把资产阶级体系彻底打碎,建立新的无产阶级体系。”
  1923年春,周逸群回到上海,开始宣传革命道理。翌年5月,他联合在上海的贵州青年李侠公等,组织了贵州青年社,并创办《贵州青年》旬刊,决心“唤起民众的阶级自觉,以与权力阶级对抗”,以“促进真实的民主政治实现”。《贵州青年》一问世,立即受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和《中国青年》杂志社的重视,肖楚女撰文向全国青年推荐《贵州青年》,说它是“贵州人为了要求贵州前途底光明而办的”,并称赞周逸群在《贵州青年》创刊号上的文章是一个“周到的政治见解”,“远虑的革命态度”!肖楚女的名字,周逸群早就听说,但一直未见其面。他与李侠公相约,去《中国青年》编辑部拜访肖楚女,以便进一步得到他的支持和帮助。原来他俩都以为肖楚女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编辑,女作家。可是见面后才知道是一位高大而魁伟的男性。三人见面谈起此事时不觉捧腹大笑。事后,周逸群写了一首诗赠给肖楚女:
  原来楚女非巾帼,
  忧国忧民慈母心。
  诛伐魑魅如椽笔,
  九卅风雨一奇人。
  从此,周逸群在与肖楚女、恽代英的接触和交往中,建立了亲密的革命友谊,进一步认识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秋,周逸群从上海到广州,见到了在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的李侠公,写下了投笔从戎的豪迈诗句:
  废书学剑走羊城,
  只为黎元苦匪兵。
  斩伐相争廿四史,
  岂无白刃可亡秦?
  1924年10月,周逸群进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二期辎重队学习。不久,经鲁易和吴明(陈公培)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军校,他一面孜孜不倦地攻读革命理论、学习军事技术,一面在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及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领导下,从事青年军人运动的宣传组织工作,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25年9月,周逸群在军校毕业后,根据党和周恩来的安排,留军校任青年军人联合会主席,专职从事革命青年军人运动。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根据共产党的安排,周逸群到国民革命军政治训练部任军委常委兼宣传科长。他与政治训练部秘书张其雄一起,协助周恩来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周逸群在北伐军总政治部任宣传科长。9月,他率领北伐军宣传队到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工作,被早就对周逸群有敬仰之情的九军第一师师长贺龙留下,任师政治部主任。12月,贺龙、周逸群率部从湘西出发,连克公安、沙市、宜昌,直指武昌城下。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五师,周逸群仍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5月,十五师从武汉出发,参加向河南的北伐。周逸群以身作则,要求共产党员“先兵士而牺牲,为兵士作模范”,他协助贺龙指挥部队大战武胜关,强渡沙河、淮河,直逼开封,震惊全国。6月,十五师奉命返回武汉,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下辖两个师,贺龙任军长,周逸群任军政治部主任。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武汉的汪精卫也蠢蠢欲动,白色恐怖笼罩大江南北,中共中央决定将贺龙、周逸群和叶挺领导的部队,集结于南昌,举行武装起义。7月10日,贺龙、周逸群率部向南昌进发,7月21日,周恩来代表党的前敌委员会,任命贺龙为南昌起义总指挥,派刘伯承到二十军军部和周逸群一起协助贺龙制定武装起义的行动计划,作好起义的准备工作。
  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爆发,起义军获胜后于3日至6日先后撤离南昌,沿抚河南征。途中,周逸群、谭平山介绍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贺龙每当回忆这段往事时,总是怀着十分尊敬的心情说:“逸群同志是我的良师益友。”潮(州)、汕<头)战役失利后,周逸群根据党的指示,离开潮州,乘船去上海。

  

  1927年10月5日,周逸群到了上海,遇见了取道香港来上海的贺龙。贺龙想回湘西拉队伍打游击,周逸群当即向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作了汇报。经过研究,党中央同意了贺龙的要求,决定派周逸群、贺龙参加湘西北特委工作。中央在给湖北省委负责人郭亮的信中说:“中央决定在湘西北组织特委,发动群众,造成暴动割据的局面,并派贺云卿(贺龙)、周逸群等同志返湘工作。特委书记由兄(郭亮)担任,其他委员为贺云卿、周逸群、柳直苟、徐特立。……贺、周、柳、徐诸同志均将一二日内往汉,在汉计划下乡路线。”
  1928年1月中旬,周逸群、贺龙带领张海涛、史遮元、卢冬生等7人从上海乘轮船抵达汉口,由于接头的两个关系被破坏,在东方旅馆未能接上关系。后来就直接去找郭亮,果然在汉口谢弄北里17号见到了郭亮。这时,湖北省委正在组织武汉三镇的武装暴动,郭亮不能一同前往湘西北,于是湘西北特委书记就由周逸群担任,湖北省委也要他们先参加暴动,并让贺龙担任暴动总指挥。这样,周逸群和贺龙就参加了郭亮主持的湖北省委会议,研究武装暴动问题,决定吸取广州暴动的经验教训,成功则好,若失败就去沔阳会师。商定趁旧历腊月二十三日晚上“祭灶”放鞭时举行起义。不料腊月二十二日,党的一个秘密印刷厂被敌人破坏,查获暴动计划,立即宣布全市戒严,军警四处加紧搜捕革命者。周逸群、贺龙暂住的郭亮家,又恰是这个印刷厂的铺保,因此,他们只好迅速撤离武汉,暴动未能实现。
  周逸群、贺龙根据湖北省委的要求:先组成以周逸群为书记的中共鄂西南特委,前往荆江两岸地区领导年关暴动,然后按党中央原定计划,赴湘鄂边发动武装斗争。1月18日,周逸群、贺龙带领史遮元、卢冬生等10余人,携带两支手枪,化装成商人,混过敌人的搜查,乘小火轮离开汉口,溯长江而上,20日抵达监利观音洲,奔袭团防队,强行“借枪”10余支,子弹200多发。21日,周逸群一行到达监利县反嘴,与党先派来此地开展武装斗争的贺锦斋、李明铨领导的100多人的游击队会合,力量有所增强。这时,正是旧历年关,周逸群、贺龙与贺锦斋商量后,率部借“拜年”之名,处决了几个罪大恶极的土豪,把他们的财产分给了穷人,并广贴布告扩大影响,群众高兴地说:“共产党又回来闹革命了!”
  1月下旬,中共鄂西南特委移驻监利下车湾,周逸群通过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潘锦城,与石首中心县委和沔阳、监利、华容等县县委取得联系,召开会议,全面分析了荆江两岸的敌我形势和群众斗争情绪,共同商定:监、石、华、沔党组织全体动员,领导农民起义,摧毁反动民团,发动游击战争;同时致函鄂中区特委,提议会攻监利。月底,鄂中特委派肖仁鹄率工农革命军第五军200余人来到朱河,与吴先洲领导的石首农民革命军和贺锦斋领导的监利游击队会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十九路军,由贺锦斋任军长,鄂西南特委统一指挥。
  这时,荆江两岸的地主武装、土豪劣绅反动气焰十分嚣张,周逸群、贺龙决定举行年关暴动,狠狠打击反动势力。在周逸群、贺龙的领导下,在石首中心县委的协助下,以四十九路工农革命军为骨干,华容、石首、安乡、监利等县农民参加的年关暴动开始了。工农革命军所到之处,打土豪,分浮财,废租捐、焚契约,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宣传土地革命的伟大意义,帮助当地农民组织农民协会或农民自卫军,深受广大群众拥护。到2月中旬,第四十九路工农革命军共毙俘团防、土匪武装2000余人,工农革命军也发展到1000多人,开创了荆江两岸革命的新局面。
  2月下旬,周逸群在石首县焦山河召开鄂西南特委会议。会上,大家认真讨论了以山区和湖泊为依托,开展武装斗争的问题,最后决定撤消鄂西南特委和工农革命军第四十九路军番号,周逸群、贺龙带贺锦斋、李良耀等10余人前往湘西北发动旧部起义,肖仁鹄率鄂中武装返回监(利)、沔(阳),贺锦斋部交石首中心县委领导,约定各路分片发展,日后在松滋、公安一带会师。
  1928年3月上旬,周逸群、贺龙、贺锦斋、卢冬生、李良耀等10余人过江穿湖,翻山越岭,到了桑植县的洪家关。这里是贺龙的家乡,大革命时期就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经过周逸群、贺龙的发动,很快就组织起一支3000多人的武装。湘西北特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组成工农革命军,贺龙任军长,周逸群任政治委员。贺、周指挥部队,举行了桑植起义,迅速攻占桑植县城,建立了以李良耀为书记的中共桑植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在湘鄂边的崇山峻岭中升起了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战旗。
  4月初,国民党黔军龙毓仁一个旅和湘军陈渠珍两个团,趁工农革命军立足未稳之时,倾巢出动向桑植县城和洪家关进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经过洪家关、梨树垭、苦竹坪三次激战,部队遭到严重损失;周逸群和贺龙也被冲散。贺龙转移到桑植和鹤峰交界的红土坪一带,收集溃败人员300余人,组成工农红军第四军,贺龙任军长,恽代英任党代表(未到职),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1928年5月下旬,周逸群历尽艰辛,辗转回到石首。这时,中共鄂西特委在沙市遭敌破坏,中共湖北省委巡视员关学参、鄂西特委书记张计储、石首县委书记李兆龙等10余人被捕牺牲。周逸群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赶赴沙市,会同原特委幸存人员,组建鄂西临时特委;在危急时刻毅然担负起领导责任,并将特委机关迁往宜昌。7月上旬,中共湖北省委正式恢复鄂西特委,由周逸群任书记,万涛、曹壮父、周家勋、关大顺、石少渠、刘仁镜等为委员,辖区扩大到湖南南(县)华(荣)安(乡)地区。
  周逸群主持鄂西特委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清乡”,各地党群组织残缺不全和游击战争迟滞受挫等严重情况,首先加强了党组织的整顿和建设。周逸群认为:脱离群众的单纯报复,不切实际的“无动不暴”都是“左”倾盲动主义的表现;这些少数“勇敢分子”的行动,不仅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的恐怖统治,反而遭致群众的反感,造成革命力量受挫。特委指示各级党组织务必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彻底消除“左”倾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重新登记党员和发展新党员,恢复和整顿各级党组织和群众组织。此后,鄂西地区逐渐纠正了盲动主义的错误政策,停止了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的盲目暴动,发动党团员利用合法的社会职业作掩护,开展秘密工作,以一串十、十串百的方式,由点到面,壮大党的组织,建立秘密农民协会、妇女会和少先队等群众团体。经过半年的努力,鄂西区党的组织状况大为改善,下辖党组织增加封15个县委、4个特支和1个特区委,拥有党员2000余人。
  与此同时,鄂西区游击战争的规模、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和突破。周逸群初到荆江地区时,中共中央曾明确表示,在鄂西(指洪湖地区)建碉堡、搞寨子的办法行不通,不如依山建军再向平原发展。周逸群和鄂西特委认真考察洪湖及其周围地区的情况之后,认为在以洪湖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是可行的:第一,洪湖地处江汉平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一带河湖港汊,峦如蛛网,纵横交错,有无数茂密的芦苇荡。野草丛生的地理环境是可资御敌的天然屏障,复杂的水路和陆路,迫使强敌不敢贸然深入。第二,滨湖地带土地肥袄,良田万顷,盛产稻、棉等农产品,湖区盛产鱼、莲等野生动植物,经济上便于供给,具有比较牢固的后方基地。第三,红军游击队指战员中,大多数是生长在水网地带的农民,或为渔民,或为猎手,风里来,雨里去,熟悉水性地势,具有高超的泅水本领和驾船技术。他们和广大农民群众有着天然联系,可以实行寓兵于农的人山政策,“埋伏在群众之中,看清敌人的弱点,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后方”。中共鄂西特委提出,利用平原湖区的特殊条件,充分发挥灵括机动的游击战术,以湖区为军事退路,沿湖波浪式地向平原扩展,在河湖港汊平原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各县党组织因地制宜,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组建了多种形式的游击队、短枪队、特务队和赤卫队,将公开割据与秘密发动相结合,水浸式地发展红色区域,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到1928年底,在洪湖、大同湖、大沙湖、白露湖等处开辟了若干小块较为巩固的红色区域或较大面积的游击区域。
  1929年3月6日至7日,周逸群在江陵沙岗主持召开中共鄂西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传达党的“六大”决议和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确定今后鄂西区党的任务是大力发展游击战争,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创建革命根据地。扩大会议改选了特委领导机构,周逸群继续担任书记,万涛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郑炽昌任组织部长兼秘书长。
  会后,鄂西特委将江陵、石首、监利三县游击从合编为鄂西游击大队,由邹资生任大队长。游击大队在周逸群的领导下,在各地赤卫队的配合下,在广大范围内开展游击战争,集中进攻团防武装和国民党的杂牌部队。战斗中,周逸群及时总结和推广军事指挥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适应平原、湖区特点的游击战术,如“分散游击,集中指导”,“避其锋芒,击其无备”,“只打虚,不打实,要打必胜,不胜不打”,“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人多则跑,(敌)人少则搞”等等。与此同时,周逸群还十分注意提醒各地在开辟根据地的斗争中,要分析敌我友三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消灭地主豪绅、不反富农、保护商人的政策。由于鄂西特委和周逸群的正确领导,江(陵)、石(首)、监(利)、沔(阳)、华(容)等地割据区域发展迅速。8月,周逸群根据党的指示,将鄂西游击大队集中蓟到口柳家三屋墩整编为鄂西游击总队,周逸群任总队长兼党代表,段德昌任参谋长,下辖3个大队共1000余人。周逸群在游击总队设立政治部,中队以上设党代表,加强了部队政治教育工作,使游击大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游击总队驰骋在洪湖、白露湖、长江与汉水之间,到1929年夏秋,江陵、监利、石首、沔阳等县大部分乡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形成面积横亘数百里的洪湖革命根据地。鄂西游击总队的胜利,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斗争情绪,他们兴高采熟地唱道:“周逸群、段德昌,带着人民搞武装。一去个个空着手,回来人人有支枪。”对此,毛泽东后来曾给予高度评价。他说:“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坚持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

  

  周逸群在洪家关和贺龙分手后,不断派人与贺龙联系,及时向他们传达党中央的指示,介绍鄂西地区的工作经验,在党中央、湖南省委和周逸群的帮助下,以贺龙为书记的湘鄂边前蚕,经过艰苦奋斗,至1929年上半年,创建了以桑植、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
  9月,湘鄂两省敌军集结3个师又1个独立旅的兵力,向洪湖中心区域发动大规模“清剿”,鄂西游击总队兵分两路,以一、三大队坚守内线,派第二大队转战外线,利用河湖港汉星罗棋布的地形,袭击、伏击、尾击和骚扰敌军,同时对敌军官兵采取“投降受赏,来去自愿”的瓦解政策,取得很大成效。10月,游击总队在监利聂家岭击溃敌军1个团,歼其大部,随后转入反攻,沔阳、监利、江陵、石省、公安等县反动常练团和团防武装顿星崩溃之势。
  12月,周逸群在石曹袁家铺召开鄂西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鄂西目前的政治任务及其工作的决议》精神,深入讨论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等问题,全面规划鄂西地区的各项工作,通过了政治任务与工作方针、军事工作、苏维埃组织问题、土地问题和鄂西党组织问题等12个决议寨。
  《关于鄂西党目前政治任务与工作方针决议案》提出鄂西工作的总任务是利用一切条件、发动广大群众进行日常斗争,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加紧武装暴动的准备,加强城乡斗争的相互配合,实行土地政纲,建立苏维埃政权。
  《军事问题决议案》中明确规定了游击战争和红军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斗争,肃清反动势力,宣传和实行党的六大规定的革命政纲。在红军建设方面,强调健全党的领导,党代表改为政治委员,政委对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外进行政治宣传工作。设立士兵委员会,“一切工作都要建立于广大士兵群众基础上,使他们自动地过问纪律、生活、给养。”但要防止极端民主化现象。红军在战略上是进攻的,不是保守的。在战术上与战役上,一定要根据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状况而定,没有胜利把握的仗不应冒险去打,但这决不是逃跑主义,怍战中要遵循“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原则。
  《土地问题决议案》中,明确提出“只有根本解决土地问题,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具体规定了土地革命的步骤、方法。无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连同祠堂、庙宇、教堂的地产、公产及官乡或无主荒田,由苏维埃政府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使用,销毁地主剥削农民的契约,取消一切高利贷等。
  《关于鄂西党韵组织决议案》中,针对当时党的实际工作重点在农村,党内却片面强调要吸收城市工人、农村雇农入党的错误倾向,对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内涵作了科学的说明,指出了并不是只有工人和出身子无产阶级的人,才可以作共产党员,无产阶级化了的,其他阶级出身的革命者同样可以作共产党员。要克服“唯成分论”的错误倾向。决议指出党内存在的极端民主化、惩办主义、地方主义及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严重妨碍了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执行,要加强党内教育,提高觉悟。决议还强调要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会议根据湖北省委提出的意见,选举产生了新的特委,周逸群继续当选为特委书记。会后,周逸群领导鄂西特委分析了鄂西游击总队和地方游击武装不仅队伍壮大了,而且从政治素质、军事素质和斗争艺术上都有了提高,这都为建立正式红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根据鄂西党的二大制定的《军事问题决议案》中规定的“党必须以各种可能,在游击当中夺取敌人的武装,以扩大自己的实力,渐渐升长成为正式红军”的精神,将鄂西游击总队改编为正式红军已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了。就在这时,党中央派来湘鄂西工作的杨荣向周逸群传达了中央指示:“鄂西可以成立一个师,师的名号由你们自定。”因此,特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将鄂西游击总队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一师,段德昌任师长,周逸群任政治委员,下辖3个纵队,共5000余人。1930隼2月5日,中央独立第一师升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孙德清任军长(不久由邝继勋接任),段德昌任副军长,王一鸣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全军约7000余人。接着红六军挥师东征,主动向洪湖根据地周围的敌人出击,不断取得胜利,使江陵、石曹、沔阳、监利、潜江联成一片,扩大巩固了洪湖革命根据地。
  4月,鄂西特委在石首调弦口召开江陵、石首、沔阳、监利、潜江等五县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即第一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成立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周逸群被选为联县政府主席。周逸群任鄂西联县政府主席后,着手领导各县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几千年被压迫在最底层的劳苦群众掌握了印把子,犹如千年铁树开了花,他们热情歌颂自己的政权,在苏维埃政府门前贴上“肃清封建残余建设新的社会赤光照射金世界;推翻反动统治建设劳动致府工农直登大舞台”的对联。
  周逸群代表联县政府进一步要求各县苏维埃政府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遵照鄂西党的二大制定的《土地问题决议案》,实行土地革命。在周逸群的推动下,监利县发布了《土地革命宣传大纲》,沔阳县召开了工农兵第二次代表大会,研究开展土地革命问题,保证土地革命的胜利进行。1930年秋到1931年春,各地掀起了土地革命高潮。贫苦农民愤怒控诉地主恶霸不劳而获,欺压群众的罪恶。当时有一首《地主恶霸你听着》的歌谣:
  你的庄稼穷人栽,你的房屋穷人盖。
  你的衣服穷人裁,你的轿子穷人抬。
  金山银山穷人开,吃喝玩乐归你摆。
  如今穷人站起来,赶快拿出剥削财。
  土地回家归原主,血债就要还血来。
  力把握在穷人手,再不准你胡乱来。
  农民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他们深知是共产党领导红军打出了江山,使他们重见天日,成了土地的主人。他们心花怒放,唱起天沔花鼓,打起莲花落,歌唱土地回老家。他们唱道:“火红的红莲开了花,刀砍的枯树发了芽,我们祖祖辈辈当牛马,今年是第一次笑哈哈……一不笑小儿子娶媳妇,二不笑大媳妇生娃娃,喜只喜哪哟——打倒土豪分田地,今年土地回了家”。夺回了船和湖泊的渔民发自肺腑的唱道:“洪湖水,甜如蜜,红色湖水有利息,东湖菱角西湖藕,南湖蒿菜北湖鱼,只要勤劳不偷懒,人人都能有饭吃。”
  周逸群始终与群众血肉相连,带领他们斗倒地主、分得田地后,又帮助地方政府组织群众生产。一次,他亲自带领红军指战员来到周老咀的长河村新创院参加劳动,他和群众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铺,劳动空隙时,他同联络站交通员费同庆老人亲切交谈。周逸群和红军战士帮助老人收回豌豆,犁完地又种上芝麻的事迹不胫而走,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大大鼓舞了群众,他们说:“周主席都来参加劳动,大家更该加油干!”周逸群时常走访困难户,详细询问他们生产、生活情况,仔细了解他们的难处,还想方设法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一一设法帮助解决。群众称赞道:“你真是我们贫雇农的贴心人啊!”、“跟着这样的领导,真叫人放心。”
  早在红六军成立的时候,周逸群就派万涛前往鹤蜂,传达党中央要贺龙率部东下洪湖,与红六军会师的指示。1930年6月,周逸群为迎接贺龙,率红六军渡江,连克华容、南县、安乡、公安、石首等县城。7月4日与贺龙率领的红四军在公安县陡堤湖胜利会师。7月7日,两军前委在南平镇召开联席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正式更名为红二军,红二、六军统一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同时组成以周逸群为书记的红二军团党的前敌委员会。二军下辖第四师和警卫团,军长由贺龙兼任(不久由孙德清接任>,政委朱勉之;六军下辖第十六、十七两个师,军长邝继勋,政委柳克明。全军团共10000余人,枪5000余支。
  7月中旬,周逸群在江陵普济观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了两军会师后的行动方针和根据地发展的方向。决定充分利用军阀混战、无暇他顾的有利时机,先集中力量扫除长江和汉水两岸的白色据点,肃清地方反动武装,巩固和扩大洪湖苏区;尔后逐步开辟襄河北岸地区,向荆(门)当(阳)远(安)地区发展。根据这一方针,周逸群、贺龙率部队相继扫除了龙湾、熊口、府场、新沟嘴、杨林尾、岳口等许多敌军据点,解放了广大乡村,使湘鄂西30多个县先后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红军也发展壮大到3万多人。从此,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同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构成了犄角之势,形成了对江西、湖南、湖北等省敌占城市的战略包围,震撼了国民党南京政府,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正当周逸群、贺龙率部实行巩固洪湖,夺取荆(门)当(阳)远(安),开辟鄂西北根据地的方针时,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在党中央占了统治地位。1930年6月,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主持下,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错误地制定了组织夺取全国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要各地红军配合行动,攻打南昌、九江、长沙、武汉、桂林等城市,以实现“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左”倾战略方针,并派邓中夏以中央特派员的身分,来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执行这一错误决议。
  1930年9月中旬,邓中夏从上海经白螺矶来到洪湖根据地。9月20日,他在周老咀主持召开红二军团前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央关于红二军团渡江南下,配合一、三军团进攻长沙的指示。讨论中,以周逸群为代表的一些同志认为,置多年艰苦创建的根据地于不顾,驱使红二军团从鄂西奔往遥远的长沙,直接违背了红色区域波浪式向外发展的原则,也超越了客观的可能性,即使打下来也站不住脚,要求与会同志慎重考虑。这些正确的意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会议决定执行中央南往命令。
  9月28日,红二军团向长江边前进,抵达朱河镇,上级派汤慕禹、刘鸣先赶到军中,传达中央关于一、三军团已退出长沙,二军团停渡待命的新指示。在红二军团停渡待命期间,邓中夏于10月上旬在监利县城召开鄂西特委、红二军团前委联席会议,将鄂西特委正式改为湘鄂西特委,邓中夏任特委书记、红二军团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调周逸群到地方工作,邓中夏带兵南征期间,周逸群代理湘鄂西特委书记。
  10月中旬,红二军团前委召开会议,讨论部队行动方向。周逸群再次力阻红二军团南下攻长沙,邓中夏坚持要渡江南下。鉴于岳阳方向守敌较强,红军不易得手,前委决定渡江后向华容、南县、安乡、公安二澧县进攻,开辟江南根据地,伺机夺取常德,直驱长沙,以军事胜利激起一、三军团再取长沙的行动。
  10月18日,红二军团分3路南渡长江。红军占领临澧县城后,从报纸上得知红一、三军团仍在江西北部活动,根本没有反攻长沙的迹象;而且,蒋冯阎混战结束后,敌军大批南调,有围攻革命根据地之势。据此,贺龙、段德昌等主张撤回洪湖根据地,准备迎击敌人的围攻,要求前委重新考虑行动方针。邓中夏坚持再打津市、澧县,以实现单独夺取常德、进击长沙的既定方针。12月1日,红二军团再次围攻澧县县城,激战7昼夜未下,遭敌优势兵力反扑,红军伤亡惨重,被迫转移至松滋县杨林市等地休整。
  一这时,敌军已大批集结子洪湖根据地周围,准备发动“围剿”。根据地兵力空虚,形势危急,周逸群和湘鄂西特委多次来信,要求红二军团返回洪湖。12月12日,前委在杨林市开会讨论今后行动方向。邓中夏片面强调洪湖地区河流湖泊太多,不利部队行动,主张红军主力离开洪湖地区,另找地方“创建第二中央苏区”。贺龙、段德昌等前委大多数同志积极支持周逸群和湘鄂西特委的意见,认为洪湖是老根据地,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有湖泊、平原等复杂地形可供利用,只要坚定信心,正确运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完全能够打破国民党重兵“围剿”。邓中夏武断地否决了前委大多数同志的意见,决定以松滋刘家场为根据地,依靠山地,与敌作战。14日,前委继续开会,让段德昌返回洪湖后方担任赤色警卫总队总队长,所遗六军军长一职由汤慕禹继任。
  正当前委在杨林市争论不休、徘徊不定的时候,敌人争取了时间,迅速作好包围部署。17日拂晓,敌人向红军发起猛烈攻击,兵分数路突人红军阵地。18日,敌军完成对红军的分割包围,直逼红二军团指挥机关所在地杨林市。贺龙亲临前线,指挥部队突围向刘家场转移。20日,红二、六军在刘家场集结,向湘鄂边根据地转移,于12月下旬转移至鹤峰,次年1月进入长阳枝柘坪休整。
  1930年冬,“湘鄂川边区清乡督办”徐源泉指挥6个师又7个旅的兵力,采取分区重点围攻,稳步向前推进的战术,组织对湘鄂西根据地的大规模“围剿”,并把重点置于洪湖地区。从1l月上旬开始,敌人陆续向洪湖根据地中心区域进逼,先后占领监利、潜江、沔阳等县城。由于红二军团远离根据地,南征时不仅没有留下部队,而且还将地方武装悉数带走,洪湖地区仅剩300多人和80多支枪,反“围剿”斗争十分艰难。
  周逸群领导湘鄂西特委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依靠广大党员、群众,为保卫苏维埃政权,采取了果断、正确的措施:第一,重建地方武装,在各县组织脱产的赤色警卫大队,分设江左、江右两个指挥部统一管理。按年龄、性别将18至50岁的群众编成赤色教导军和赤色守备从,平时不脱离生产,战时担负支援与配合等作战任务。第二,指挥根据地军民利用水网、湖泊、堤岸、柴林等有利地形,大力开展游击战争,骚扰和迟滞敌军。第三,将红二军团的一部分伤病员和杨林市战斗中被敌隔断后圆到洪湖的部队约1000余人,组成新六军,由段德昌任军长,作为反“围剿”斗争的基干力量,在长江南北两岸寻机歼灭敌人。
  1931年1月1日,国民党军各部分别从潜江、岳口、仙桃、新堤、监利等地出动,数路并进,发起第一期“围剿”,企图围歼江左军于柳家集、瞿家湾地区,然后向西扩展战果。周逸群领导江左军与赤色教导军相配合,运用夜袭、伏击、破坏等刀刃战术与敌作战,一度收复沔阳县城,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中旬,国民党优势兵力猬集洪湖地区。江左军改变策略,留少数兵力在内线坚持斗争,大部分兵力转移至沔阳沙湖、汉川翔汊湖、江陵白露湖等地区,展开外线游击,继续打击敌人,敌军未能达到预期目的。3月1日,国民党军队向江南发动进攻,开始实施第二期“围剿”。周逸群领导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顽强阻击,与敌逐镇逐村展开争夺,终因力量悬殊,未能遏制敌军攻势,藕池、石首县城等军事要点相继失陷。3月7日和13日,周逸群、段德昌、段玉林指挥新六军、江右军和武装农民1000余人两次反攻石首县城,遭到国民党飞机、军舰和步兵的立体扫射,伤亡过大,被迫撤出阵地。3月中旬,周逸群在石首调关主持召开湘鄂西特委紧急会议,决定将领导干部和革命武装划为3部,统一计划,分头活动,相互策应,尽快构成北有洪湖、南有洞庭湖、中有桃花山的斗争格局,与敌人长期周旋。22日,徐源泉令其主力在军舰、飞机掩护下,向调弦口、焦山河等地发动全面进攻。按照特委分工,石首、华容、南县等县干部率领部分游击队,向洞庭湖挺进,以柴山林为基地,积极向滨湖各地发展,开辟沿岸工作;段德昌率领新六军及特委、联县政府机关趁虚渡江,进抵监利下车湾,向洪湖方向转移;周逸群、段玉林率领江右军掩护石首、华容数万群众、干部到桃花山坚持斗争。同时,周逸群和湘鄂西特委再次请求红二军团回援洪湖根据地。
  3月下旬,红二军团前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部队行动方针。邓中夏虽然同意大多数同志关于援救洪湖的意见,但片面强调洪湖是湖泊之地,又有国民党重兵守候,贸然驰入犹如“从井救人,人固不救,救者必死”,不是解围的良策,提出北渡长江,开辟荆(门)当(阳)远(安)根据地,从外线打破敌人的“围剿”。会议制定了北渡长江的军事计划。在此期间,段德昌率领部队进入监利,3月27日与贺炳炎指挥的江左军四大队在朱河附近的王福二桥进行整编,成立洪湖独立团,段德昌任团长。4月初,独立团先后攻克柳关、瞿家湾和峰口,初步控制洪湖沿岸局势,中共湘鄂西特委、联县政府及后方机关迁驻瞿家湾及其附近地区。独立团稍事休整后移兵洪湖西北部,收复周老咀、新沟咀,老新口,4月20日猛攻驻余家埠之敌,聚歼一个团。这时,独立团扩编为红三军第九师,师长段德昌。江北红军连战告捷,极大鼓舞了江南群众的斗争意志。周逸群、段玉林率领被困军民从桃花山突围,一路拼杀,终于辗转抵达洞庭湖地区。5月,由于蒋介石与桂系矛盾又趋尖锐,两广爆发了反蒋事件,洪湖地区的国民党主力相继撤走。周逸群、段德昌指挥正规红军和游击从乘机转入反攻,不断取得胜利,前后歼敌2000多人,江北老区除监利、潜江、沔阳等县城外,全部恢复,江南的游击战争又活跃起来。洪湖根据地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红色武装在周逸群的领导下,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终于粉碎了国民党第一、二次“围剿”。
  这时,王明统治的党中央派夏曦代替邓中夏,作为中共中央代表来到洪湖根据地。3月27日,他宣布成立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统一领导全区党、政、军、民工作,中央分局由夏曦任书记,徐锡根、周逸群、朱盘铭等为委员。4月16日,中央分局作出《关于苏区党韵组织问题决议案》,全盘否定湘鄂西党、政府及红军在艰苦斗争中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认为根据地内党组织严重不纯,提出“发动一次改造党的运动”、“彻底改造和充实各级领导机关”。周逸群的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的职务已不存在,联县政府主席也被免职。
  周逸群以革命利益为重,忍辱负重,带领少数干部,红军和地方武装,全力开辟洞庭湖特区。以“鱼米之乡”著称的洞庭湖滨,地处长江南岸,与湖北江汉平原毗连,方圆八百里。这里湖塘众多,土地肥沃,柳林荷丛与水路交错,便于游击队灵活机动的袭击敌人,大革命时期这里的革命运动如火如荼,现在又有游击队,发动了游击战争。周逸群决定建立洞庭湖特区,作为坚持江南斗争的依托。部队到达监利时,周逸群病倒了,高烧40℃,同志们劝他休息,他说:“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他还语重心长地对监利县委书记李铁青说:“你是铁匠出身,知道铁有多硬,钢有多坚,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铁一样硬,像钢一样坚呀!”在离开监利周老咀告别战友时又说:“我虽生在贵州铜仁山区,一到荆江两岸,就爱上了洪湖水乡,革命胜利后,我一定要回来和大家一起,把洪湖建成聚宝湖。”战友们抑制住惜别之情,送周逸群踏上征程。
  周逸群领导洞庭特区区委在各地抽调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和武装骨干;在原有的江右军和部分赤色守备队基础上,又组建了特务营,还制定了依靠渔民、樵民及贫苦农民,团结知识分子的政策,发动组织群众,使党组织、革命武装扎根于群众之中。接着,周逸群和洞庭湖特送区委领导江右军和赤色教导军,袭击了岳阳杨林所团防,夺取了刘公局团防枪支,攻克了杨罗洲,为建立洞庭湖特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湖南省清乡督办何健获悉后,立即组建清湖指挥部,调集重兵,开动大小气艇、帆船,大举“清剿”。周逸群当机立断,以江右军与地方游击武装密切配合,采取避实击虚,化整为零,伏击敌人,扰乱其后方,驰骋在华容、沅江、岳阳等滨湖地带,机动灵活地打击“清湖”敌军。
  5月中旬,周逸群巡视检查华容等地的工作,并准备返回洪湖,向湘鄂西中央分局汇报开辟洞庭湖特区工作情况,战友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为周逸群的安全担心,有的劝阻,有的叮咛,依恋之情,溢于言表。周逸群理解大家的心情,深情地说:“路途小心谨慎就是。”于是,周逸群率领八大队一中队,乘船到达采桑湖。上岸后,从王家港沿着丛生的树林隐蔽前进。那时,正下着麻麻细雨,雾霭潆潆。周逸群身挎加拿大手枪,警惕地摸索前进。在岳阳贾家凉亭的王家屋场,他所率领的部队和从岳阳河南过来,准备偷袭红军江右军而埋伏在那里的敌军遭遇,敌军误以为是江右军主力,于是开枪射击,激战中,周逸群不幸中弹牺牲。
  6月,噩耗传到洪湖瞿家湾,当时湘鄂西中央分局正在举行扩大会议,立即停止开会,举行了庄严隆重的追悼会,许多同志悲痛欲绝。为了纪念将毕生精力贡献给革命事业,贡献给荆江两岸、洪湖、洞庭湖人民的好儿子,扩大会议决定将瞿家湾红色书店改名为“逸群书店”。1931年6月18日,湘鄂西省委给党中央发电,报告了周逸群不幸遇难的消息以及为纪念他,将湘鄂西军事学校改名为“逸群军政学校”的决定。
  周逸群牺牲时,年仅35岁。短暂的年华,卓著的功勋,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每当贺龙忆起往事时,总是满含悲伤地说:“周逸群同志,不仅懂政治,而且也懂军事,是我们难得的全面人才。”他的牺牲,是党和军队的一大损失。1957年,国务院为洪湖革命烈士纪念碑题的碑文,肯定和赞扬了周逸群的历史功绩——“湘鄂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湘鄂西特委领导下,……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由贺龙、周逸群同志统一领导指挥,形成了一支强大力量,配合全国红军攻势,威逼武汉”,“由于武装斗争的开展,开辟了湘鄂西广大的革命根据地,打倒了豪绅地主,分配了土地,建立了湘鄂西苏维埃政权”,形成了与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鼎足相依的有利形势,“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周逸群的革命业绩永垂不朽!他的英名永远铬记在荆江汉水流域、洞庭湖畔和洪湖人民心中。

  (张广立)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