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记忆拾贝

怀念我的父亲谢子长

发布日期: 2024-08-14 来源: 学习时报

谢绍明

  20世纪30年代初,在父亲谢子长的指引下,我家的男丁都参加了红军,我那时只有几岁,但也随兄长为红军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回想起来,那一段时光是我一生中最高兴最开心的。

  现根据我的记忆结合见闻写成此文,以怀念我的父亲和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播撒革命火种

  1897年元月19日,谢子长诞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一个农家。1921年夏,谢子长投笔从戎,到山西太原学习军事。1923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在“学兵团”结业,到河南、北平、天津等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4年春,谢子长回到家乡创办安定县民团,任“团总”。他带领民团剿灭土匪、惩办土豪劣绅、禁止军队任意拉差,被群众称为“谢青天”。此外,他还帮助学兵团同学李象九成立“学兵连”,学兵连和安定县民团后分别改编为石谦团第三、十二连,李象九和谢子长分别任连长。

  1925年冬,谢子长联络李象九、史唯然等再次奔赴北平和天津,受教于共产党人李大钊、刘伯庄、耿炳光等人。不久,经白超然和白志诚介绍,谢子长在北大支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春,谢子长率部进驻安定县城,协助建立了中共安定特别支部。谢子长组织召开“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主持制定了《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组织大纲》《农民协会案》等8个决议案和《安定县农民协会章程》,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还在全县成立了1个县级、14个区级、100多个村级的农民协会,9个党支部。农民运动在安定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陕北的革命火种得以播撒。

粉碎两次“围剿”

  1934年1月,谢子长回到陕北。当时,陕北党组织和游击队受到敌人的血腥镇压,处在十分困难的时期。谢子长经历了无数艰险,终于找到地下党组织。3月8日,他恢复了陕北红一支队。4个月后,在安定阳道峁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

  为了粉碎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围剿”和转交中央给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特委的指示信,谢子长率陕北一、二、五支队南下,7月23日在南梁阎家洼与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会合。

  7月25日召开了红二十六军、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及陕北特委的联席会议。在会议上,西北军事特派员谢子长宣读了上海临时中央局、中央北方代表给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特委的两封指示信。会议决定由谢子长担任红四十二师政委,派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到陕北,配合陕北军民粉碎敌人对陕北苏区的第一次“围剿”。

  会后,谢子长率部队北上,先后取得了安定景武塌、清涧县张家圪台、清涧河口镇战斗的胜利。在清涧河口镇战斗中,谢子长不幸胸部中弹,但依然带伤指挥部队作战。在胜利粉碎敌人对陕北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后,谢子长由于伤势过重,再也无法坚持工作,暂时离队养伤。

  1934年初夏的一天,谢子长在谈起家里为革命牺牲的亲人时,告诉我们说:“共产党人就像毛脑柳树一样,割了这茬,那一茬还会长出来。二哥和同志们虽然有的被杀害了,有的被关进监牢,我还活着。咱们家,整个陕北还有这么多共产党员。共产党是杀不绝的,红军会更强大。”

  当年9月5日,谢子长给中央北方代表写信,汇报了回西北后的工作和恢复陕北红一支队、整顿红二十六军的任务完成情况。不久,谢子长由于伤势严重,无法履行红四十二师政委职责,于是建议由张秀山担任红四十二师政委。

  10月,北方局巡视员黄瀚(张子华)到陕北视察工作。黄瀚在郭洪涛陪同下来到阳道峁看望养伤的谢子长。他们就谢子长和陕北特委对陕北、陕甘边党政统一领导和红军统一指挥的建议交换了意见。为粉碎国民党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谢子长推荐刘志丹来指挥两支红军作战。黄瀚将谢子长的建议带到北平,在向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汇报后,随即给陕北特委写信,同意陕北特委和谢子长的建议。

  1934年11月14日,谢子长再次致信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对刘志丹和陕甘边根据地给予了高度肯定。谢子长还致信刘志丹和陕甘边特委,建议红二十六军北上,由刘志丹指挥陕甘边、陕北两支红军并肩作战,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

  1935年1月中旬,刘志丹率队从南梁来到安定。1935年腊月底正月初,马明方、郭洪涛、白坚陪同刘志丹到柳沟探望养伤的谢子长,并就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的党和军队统一领导和指挥问题,交换了意见。

  1935年正月十八(或十九)那天,刘志丹到灯盏湾看望谢子长。谢子长和刘志丹一致同意要尽快成立西北军委,统一领导指挥陕甘边和陕北红军。刘志丹提出让谢子长担任西北军委主席,谢子长推让说:“我的伤病不好,现在根本不能工作,这副担子就由你挑,不要再挂我的名字了。”刘志丹说:“你是老大哥,是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你在陕北的名声大,人们早就称你为谢青天,只要你在世一天,主席就由你当。”并说:“你有伤,具体工作我负责,把你的名挂上。”两人为此再三谦让。最后谢子长说:“我以西北军事特派员的身份确定你为军委主席。”刘志丹看到谢子长讲话艰难,便不再和他争,只说等到联席会议上再决定。

  谢子长的支持和推荐,为刘志丹统一指挥陕甘边和陕北红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月5日,陕北特委和陕甘特委在赤源县周家崄召开了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统一领导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和两支红军。惠子俊任西北工委书记(未到任,任由副书记崔田夫代理),谢子长任军委主席,刘志丹任副主席兼前敌总指挥。

“谢子长,虽死犹生”

  1935年2月21日,谢子长由于病情恶化,不幸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38岁。临终之前,谢子长慈祥地对身边的家人说:“老百姓怕我死,这个心情好理解。只可惜我给他们做得事太少了。”记得那天外面下着小雪,老百姓都说:“这是老天爷为谢青天流眼泪啊。”

  1935年秋,中共西北工委决定改谢子长的故乡安定县为子长县,永志纪念。1939年春,毛泽东在延安接见了谢子长的亲属,给谢子长以很高的评价。他说:“西北红军的创始人谢子长败不丧志,真了不起呀!”同时,毛泽东为谢子长烈士墓两次亲笔题词:“谢子长,民族英雄”“谢子长,虽死犹生”,并亲笔为谢子长撰写了长达277字的碑文。

  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为谢子长修建了陵园,举行了入葬典礼。毛泽东再次题词:“谢子长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也纷纷题词,高度评价了他的历史功绩。

  谢子长带领全家17人参加了革命,全家出了9位烈士,留下6名遗孀。为此,毛泽东在瓦窑堡时,专门嘱咐秘书黄有风说:“要好好关照谢子长的家属,这是个英雄的家族。”

  1981年10月3日,子长县党政军民各界举行了谢子长烈士立碑仪式。我应邀从北京赶去参加了仪式。当我看到新立的毛泽东题词和碑文,看到会场上重新出现的1946年中共西北局送给子长陵的挽联原文:“一心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叫你青天。”我深深意识到,包括父亲在内的无数革命先烈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来源:学习时报)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