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研究

湖北抗战的历史地位及经验启示

发布日期: 2005-12-15 来源: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
                            湖北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伟大民族革命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世界各国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那场血与火的战争中,英雄的湖北军民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为赢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荆楚大地上铸就了不朽的历史丰碑。
                                   一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武力侵华的序幕,也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湖北,荆楚大地就发出了抗日的呐喊,在武汉等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抗日爱国运动。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浪潮席卷湖北后,武汉成立了“武汉中等以上学校学生救国联合会”,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国民政府对日宣战。继武汉之后,应城、安陆、宜昌、襄阳、樊城等地的学生也纷纷举行集会、罢课、游行,声援北平、武汉等地学生运动。武汉工人和工商业者及其他市民,也纷纷发表宣言,集会、请愿,抵制日货,并为抗日救亡募捐。与此同时,早于1934年11月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命令撤离荆楚大地的红二十五军,在创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后,也适时将工作中心转入抗日救亡。在湖北地区的湘鄂赣、鄂豫皖、鄂豫边游击区的军民,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保存和锻炼了一批武装骨干力量,为尔后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此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南京沦陷后,武汉遂成为战时首都,抗日战争进入到以保卫大武汉为中心的武汉抗战时期。在此前后,坚持鄂豫皖、湘鄂赣、鄂豫边区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根据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关文件精神,分别与国民党举行谈判,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统筹抗战全局的同时,对武汉外围的抗战也极为重视,先后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长江沿岸委员会、中共中央长江局、中共代表团,负责对长江流域及中国南部抗战的领导。随着中共湖北省委及各地区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把创建武汉外围抗日根据地的工作,视为中国抗战大局中的一个“活眼”,并着手进行部署。1937年10月,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成立。12月25日,新四军在汉口成立。中共湖北组织和人民群众,为新四军的初创建军、东进作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中共湖北省委(工委)的领导下,湖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救亡团体象雨后春笋,到1938年8月,湖北救亡团体发展到340余个,大多成为共产党在国统区聚集广大群众的主要组织形式。抗日宣传活动声势浩大,各类救亡团体通过宣传周、纪念日、祝捷会、追悼会、募捐慰劳等活动,组织宣传队、歌咏队、放映队、剧团、讲演室,从城市到农村广泛发动群众,将宣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1938年7月7日,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在武汉发起献金运动,武汉各阶层各行业的人民群众纷纷响应,5天内50万人次踊跃献金93万余元。为支持国民党军队作战,中共湖北各级组织还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各种战场服务工作,组织救护队、输送队,义务为伤员换药治伤,修指洗衣,代写家信,将以武汉为中心的抗日救国群众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在以武汉为中心的抗日救亡群众运动高涨的同时,中共湖北各地组织在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下,加强了对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准备。1938年 3月6日,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指示中共湖北省委将主要干部大部派往农村,准备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周恩来等对湖北各地的抗战进行了积极的布置。在他们的支持下,中共湖北省委(工委)先后举办七里坪干部训练班、青年训练班和应城汤池训练班,并把七里坪、汤池建成发动鄂豫边区抗战的战略支点。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一大批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为后来新四军第五师及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基础。
    为了阻止日军继续北上、南下、西征,打破敌之“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迷梦,迟滞日军,争夺华中、中原敌后,做活武汉外围抗战这盘棋,周恩来等于8月1日在武汉致电毛泽东,请求中央抽调二百名军事干部到鄂豫皖工作。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决定派李先念等到鄂豫皖,参与领导敌后游击战争。
    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也进行了积极部署。1937年12月13日,即南京沦陷的当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就拟定了保卫武汉作战计划,随即调集100万的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保卫大武汉。1938年6月,日军集中约35万兵力,在120艘海军舰艇、300余架飞机配合下,沿长江南北两岸和大别山北麓分两路向武汉进攻,武汉大会战揭开序幕。
中国共产党对武汉会战给予了多方支持和配合。会战开始前,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中共湖北省委积极组织和参与保卫武汉及持久抗战的动员宣传工作和献金运动,极大地鼓舞了前方将士的杀敌热情。会战开始后,中共中央一方面就会战的政治、军事战略和经济、文化保障提出详尽方案,通过中央代表团向国民党中央提出建议,一方面以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先后进行上千次作战,钳制住日军30万兵力,从战略战役上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
    为保卫武汉,中国军队同日军展开了一系列防御作战,使日军付出重大代价。在4个半月的作战中,中国军民共毙伤日军近4万人。武汉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其军事行动,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它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此后,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日军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被迫转入战略保守。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