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研究

鄂豫边区整风运动的历史启示

发布日期: 2005-12-15 来源:

                                   胡晓丹   
    
    抗战时期,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的整风运动,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吸取延安、华北等根据地整风运动经验的基础上,于1943年11月全面开展起来的,它是全党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整风运动,使所有党员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比较系统地清算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根本上保证了抗日斗争和抗日根据地的胜利发展,并为尔后经受以中原突围为起点的解放战争艰苦斗争的考验,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当前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整党整风的主题是统一全党的思想,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实现党的新的任务奠定思想、组织基础。
    鄂豫边区所处的环境是极其复杂的。由于它长期处于农村分散的游击战争环境中,各种封建势力对党实行“内外夹攻”。而且,封建势力以宗族、亲朋、封建社团为社会基础,以地主豪绅为其中坚力量,势力很雄厚。所以“封建势力和其他反革命势力腐蚀党的最厉害的一招,是用各种方法从思想上来扩大它,破坏我们的思想基础,下层党的无产阶级思想又非常差,这就给敌以方便腐蚀我党甚至操纵下层党组织。”鄂豫边区党委根据边区党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加强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的战斗力,以保证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实施。
    第一,大力倡导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为搞好整风运动,从思想上、理论上、组织上作坚实的准备工作。
    由于鄂豫边区长期处于被分割包围之中,党的干部来自四面八方,党的干部成分又是多种多样,有本地、外地的,有新的、老的,有工农分子也有知识分子,党的高级干部缺乏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缺乏党性锻炼;长期以小块根据地为独立作战单位,易形成小山头和宗派,不认真执行党的政策,不遵守党的统一行动的原则等。这些不良作风和思想,对党的工作影响极大。鄂豫边区党委根据党中央要求各根据地要组织干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若干重要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在边区军民中掀起了一个学文化、学理论的运动。边区党委组织的在职干部研究班根据中央指出的183种学习材料,翻印了大量的书籍报刊,供大家学习之用。对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意义和态度,边区党委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学习工作,“都应以马列主义为目标”,我们“要向马列主义看齐”,每个共产党员要找出自己和马列主义的差别,“我们的任务和目的,就是为消灭这个差别”,我们每个党员应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学习马列主义,坚决清除教条主义态度。我们不应该只学习马列主义著作中的个别原理和结论,“光会引证马列主义词句,是不好的。我们学习马列主义,应该从观点、立场、方法学起,从实质学起。”
    鄂豫边区的整风运动作为全党范围内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冲破了长期以来存在于党内的教条主义束缚,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大解放,端正和确立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从根本上解决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有力地推动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普遍深入地进行阶级教育,提高阶级意识及觉悟,坚定阶级立场,统一全党的思想。
    对党员进行阶级教育,这是当时边区斗争形势的需要。鄂豫边区地处中原,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根据地建立伊始,就受到敌、伪、顽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不但要同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作斗争,而且还要对付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由于边区党所处的环境,加之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民族敌人、阶级敌人的反动宣传,边区党内干部、战士中“受国民党影响之深,阶级意识之模糊,政治认识之低落,实使为之一震”因此,“对党员进行深刻的阶级教育,提高阶级意识及觉悟,坚定阶级立场”,认清国民党顽固派的阶级本质,是十分必要的。
    边区党委从当时对敌斗争的实际和党员的思想实际出发,一面坚持斗争,一面整风学习,在党员中普遍深入进行阶级教育,把阶级教育和整顿党风紧密结合起来。
    阶级教育的中心内容及目的,主要在于肃清干部在思想上潜伏的国民党影响,加强干部对阶级、对党的正确认识,坚定干部的阶级立场及斗争信心,提高干部政治思想理论水平。通过普遍深入的开展阶级教育,使广大党员和干部认清了国民党蒋介石代表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本质,清除了对国民党的幻想,认清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树立起我党我军必胜的信念,对党和毛泽东更加衷心拥护和热爱,对全国和边区的前途有了胜利的信心,士气更加旺盛,党和军队的战斗力显著提高。
    第三,经常不断地进行党性教育。
    由于边区党所处的环境对党的组织发展的影响,再加上党的基层组织在日常工作中对党员教育不够,致使不少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不甚了解,对党的认识很差。有些党员根本不知道党主要是为人民谋最大的最后的利益的党,把党当成“难民收容所”,“给钱给米就入党”,以解决生活问题,有人人党是为了保障自己的政治安全,如此等等,都是为了个人的目的而入党。因而,一部分党员由于入党动机不纯,在入党以后又未能及时加强教育,非无产阶级思想未能得到改造,所以在革命斗争中消极,不求进步,甚至动摇逃跑。
    针对这种情况,边区党委采取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党性教育大致有四个方面:自上而下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集中培养党的干部,训练普通党员;加强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教育;加强基层支部的建设;开展创造模范党支部的活动。
    通过党性教育,边区党员的阶级觉悟和政治素质有了根本的提高,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党的组织和部队的战斗力,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