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中 秋
2006年3月15日
创新与先进性,是一个同一体,又是一个对应关系。先进性要通过创新来体现,创新是实现先进性的根本有效途径。从创新的过程来讲,创新是体现先进性的方式与方法。先进性是创新的目的之所在。实现创新,必须要具备基本的能力要素。
一、创新,是实现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任何事物,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提高,就没有先进性。所以,创新是各项事业乃至各项工作发展的真正出路。
创新与先进性,是对现实基础和条件而言的。现实基础和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它也是通过创新而形成的,它也表现过它的先进性。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它又成为陈旧甚至落后的客观。创新和先进性,是站在现有的客观基础和条件上的倡导和要求。创新,就是以新代旧,以进步代替落后,这是客观运动的规律。所以,先进性的条件和标准是不断变化着的,创新也就是不断循循渐进的。
创新是属于人的活动行为。人的活动行为,就是要研究掌握客观事物变化运动的规律,再通过人的智慧和能动作用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提炼,产生一种新的事物或新的局面,这就叫做创新。新的事物和新的局面,就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任何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都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普遍的课题。就中国的社会制度而言,封建社会制度比奴隶社会制度要先进得多,社会主义制度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又要先进得多。一个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发展的程度,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进步的程度。其它事物也是一样,如一个工业产品的更新,一个农业良种的产生,一个新观念的形成,一个新政策的出台,都是创新的结果。所以,创新是整个社会的需要,是体现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事物运动发展的方向。
二、实现创新,必须要具备基本的能力要素
开展创新,是所有社会人特别是共产党员必须思考的课题。社会进步,不是由一两个指标或一两个方面所能体现的。它必须通过社会整体来体现。创新型社会,是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行业以至各个社会人的创新而构成的。整个社会的发展,靠和谐协调创新作保障。我们每一个社会人,特别是共产党员,都在各自的社会工作岗位上,从事着各自承担的每一项社会工作,都面临着一个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行创新的问题。而且,创新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对于每一个人来讲,必须要具备实现创新的基本能力要素。
第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存在就是客观,存在就是现状。对工作要有激情,要敬业爱岗。对我们的现实工作要有不满足于现状的意识,要有刻意追求的心态,要有积极进取的动力。要克服固步自封、自我感觉良好的意念。创新意识,是一种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使然。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还要有立足本职、大胆创新的动机;要有全局一盘棋的观点,还要有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人人都应该创新,事事都需要创新,时时都有创新的机遇。思想有多远,人的行动就有多远。勇于探索,勇于开拓,是实现创新的先导;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是阻碍创新的大敌。
第二,要有扎实的创新素质。人是创新的主体,现状是创新的客体。创新是一种超越现状超越自我的行为和结果;行为不对,也就会出现与创新相勃的结果。这种结果,或者是后退,或者是维持现状。人的创新,必须要有扎实的创新素质。科学知识是创新的基础。要有深厚的本职业务基础知识,还要有与本职业务相关的信息知识。要对本职业务工作情况有透彻的了解,还要对业务技能有娴熟的掌握。要有创新思维。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我们的世界观,就是方法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深厚的业务知识、娴熟的实践经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构成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和工作领域实现创新的基本素质。
第三,要有高尚的创新境界。创新,是一种开拓;实现创新,又是一种收获,有收获就有喜悦。同时,要收获,就要付出代价。天上不会掉馅饼。所谓付出,就是要克服个人利益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的观点。而要树立在创新过程中克难奋进、吃苦耐劳的精神。创新者,是拓荒牛。创新与困难同存。要有勇于克服创新过程中的困难的勇气,要有持之以恒、攻坚奋进、百折不挠的毅力;要以创新为荣,以苦为乐,以科学创新与事业发展的成就感和荣欣感来诠释人生价值和装点人生画卷。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史编研室主任)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