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研究

红军长征与湖北——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发布日期: 2015-05-08 来源: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它向全世界宣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长征的胜利,是全党、全军在各根据地和长征沿途人民群众全力支持下,紧密团结、共同奋斗所创造的历史性胜利。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和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根据地,湖北为这场伟大战略转移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陆续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地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作为红四方面军、红二军团(长征途中与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以及红一方面军一部的诞生地,湖北是党领导开展全国土地革命战争、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发展人民革命力量的重要地区之一,是红军出发长征前的重要战略基地,在红军长征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
  建立人民军队,进行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在党的创建时期和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波澜壮阔的工人罢工斗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同时也经受了两次斗争失败的考验,获得了深刻的历史教训。这就是要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必须建立和发展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南昌起义、召开八七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开始独立领导开展人民革命战争。从此,建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领导开展革命战争、武装夺取全国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历史主题。
  八七会议以后,湖北地区党组织迅速制订暴动计划,在1927年9月初至1928年春的半年多时间里,先后领导秋收起义、黄麻起义、荆江两岸年关暴动、鄂北农民起义等大小数十次武装起义,为人民军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就诞生在以湖北地区为主体的鄂豫皖根据地。1927年11月黄麻起义军攻占黄安县城后,即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湖北地区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军队正式诞生。鄂东军在1928年1月改称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同年7月又改称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成为后来建立的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基干力量。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鄂豫皖根据地党组织坚持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指挥年轻的红军队伍多次打败国民党军的重兵“会剿”。1930年3月,鄂豫皖根据地红军发展到6000余人,改编为红一军。1931年1月,红一军与鄂东特委领导建立的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同年11月,红四军与1931年在根据地建立的另一支红军队伍——红二十五军在湖北黄安(今红安)组成红四方面军,总兵力4.5万人。此后,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连续粉碎国民党军队三次“围剿”,取得大量歼敌的辉煌战绩。由于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决定转移外线作战。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西越平汉铁路,转战至川陕地区。
  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入陕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将部分地方武装并入正规红军,重建红二十五军,担负坚持和发展鄂豫皖根据地斗争的重任。1932年11月,红二十五军在湖北黄安(今红安)重建。面对险恶的斗争环境和艰苦的生存条件,红二十五军顽强拼搏,坚持战斗,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清剿”,部队一度发展到1万余人。
  在鄂豫皖根据地红军建立发展的同时,以湘鄂边和洪湖苏区为主体的湘鄂西根据地红军主力——红二军团也在建立和发展。1928年荆江两岸年关暴动以后,贺龙、周逸群分别“上山”、“下湖”,在湘鄂边和洪湖地区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建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1月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鄂西游击总队(后改编为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师),开始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洪湖地区的红军改编为红六军。同年7月,红六军与从湘鄂边东下的红四军(后改称红二军)在湖北公安会师,合编为红二军团,兵力近1万人。红二军团(1931年3月改为红三军,1934年10月与红六军团在贵州会师时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转战湘鄂边、荆(门)当(阳)远(安)和鄂西北地区,创建鄂西北、襄枣宜、巴兴归等根据地,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三次“围剿”,根据地面积不断扩大,红军力量也得到发展。1932年6月,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 “围剿”,根据地中心区域相继被敌侵占。同年10月,红二军团转战至鄂豫陕边界地区。1933年12月,在恢复湘鄂边根据地的斗争失败以后,红二军团转至湘鄂川黔地区,开辟新的根据地。
  鄂南地区是湘鄂赣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8月中旬,鄂南崇阳、通城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农民自卫军。下旬,自卫军在党代表罗荣桓率领下转至湖南,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9年6月,大冶中心县委领导进行刘仁八暴动,将所辖各县地方武装统编为红十二军。10月,以彭德怀为军长的红五军第五纵队1000余人从井冈山根据地进入湖北地区。12月,红十二军编入红五军第五纵队。红五纵队在江西、鄂南发展到8000余人,于1930年6月扩编为红八军,与原红五军合编为红三军团,转战于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后编入红一方面军。此后,由红五军一纵和湘鄂赣边独立师扩编的红十六军(后改为红十六师)一直坚持战斗在湘鄂赣根据地。
  红军长征之前,在湖北及其相邻地区诞生、战斗的红军部队已发展到近10万人,地方武装约40万人,成为全国革命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长征的胜利进行奠定了重要基础。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