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研究

湘鄂西苏区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地位

发布日期: 2015-04-16 来源:

  冯传武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西苏区),是大革命失败后,由周逸群、贺龙、万涛、段德昌、崔琪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广大军民,通过武装斗争创建起来的,是我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三大块革命根据地之一,由跨越湖北、湖南、河南三省包括洪湖、湘鄂边、巴兴归、鄂西北等8块根据地组成,这些地区是在中共湘鄂西特委及以后成立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而形成的一个整体。湘鄂西苏区为中国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湘鄂西苏区的创建与形成
  1、发动秋收起义
  湘鄂西地区是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初步奠定了革命工作基础的地区。中国共产党曾先后自武汉、长沙、宜昌、常德等地派党、团员回到家乡从事革命活动,据1927年5月间的不完全统计,湘西的常德、澧县、华容、桑植之间12县,鄂西的石首、荆门、江陵、宜昌之间10县,鄂中的监利、应城、汉川、潜江之间8县,鄂北的随县、竹山、钟祥、襄阳、均县之间10县地区,大都成立了县、区、乡级的农民协会或农协筹备处,有的建立了工会组织。有些县还自发地建立了工农自卫武装,呈现了较好的革命形势。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后,攫取了湖北、湖南政权,疯狂残忍地屠杀革命者,实行白色恐怖,广大工农群众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所取得的政治权利被完全剥夺,工会、农会及其武装被取缔,年轻的湘鄂西共产党组织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927年8月7日,党在汉口召开了紧急八七会议,确立了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党的最主要任务。中共湖北、湖南省委根据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决定在鄂中、鄂西、和湘西北地区分头发动农民秋收起义,抽派了大批干部前往组织领导。
  在鄂中,成立了鄂中南部特委和北部特委,于9月中、下旬分头发动了沔阳、监利、潜江地区和汉川、汉阳、天门地区的多起起义,摧毁反动政权,打击地主武装,组建革命群众团体和农民赤卫队,其中汉川榔头等地起义农民打出了“工农革命军榔头独立团”的旗帜。12月3日,鄂中南北特委合并成立鄂中特委,率武装农民数百人,攻克沔阳县城,处死反动县长,从狱中救出中共县委书记和共产党员、工农群众80余人,次日撤离县城,转往沔阳西部,以拖船埠为中心开展斗争,并将部队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五军,军长肖仁鹄,党代表娄敏修。
  鄂西区将所属22县以长江为界划为南北两片,分别以公安、当阳为中心组织暴动。9月14日,共产党员李超然、汪效禹率领当阳瓦仓农民自卫团和农协会员2000余人攻打团防局,拘捕恶霸地主、土豪劣绅80余人,将其中罪大恶极的30余人处死。成立了傅殿云为主席的瓦仓区革命政权。当阳观音区5个乡和远安南乡、方家口等地农民也纷纷暴动,控制了当阳、远安、荆门、南漳4县广大地区,后遭地主武装的围攻,汪效禹等100余人牺牲,起义军余部突围至荆当远边界地区,坚持斗争。9月20日,共产党员樊学赐、杨荣祥率领公安农民武装与澧县农民自卫队邹资生部进驻公安县城。23日攻占了江陵南部重镇弥陀寺。起义胜利后,农军返回公安,开展反苛捐杂税、反豪绅的斗争,割据了公安南部地区。
  湘西北地区的秋收起义,历时3个多月,遍及30余县,有近10万群众参加,建立了数块赤色区域和游击武装,初步掀起了土地革命风暴。
  2、举行年头暴动
  1927年12月,中共中央致信湖北、湖南省委,要求利用年关时机,发动新的起义暴动。1928年1月中旬,受中共中央委派去湘西北发动武装斗争的贺龙、周逸群抵达武汉,湖北省委决定由他们牵头组成湘西北特委,先到荆州两岸地区领导年头暴动。21日,贺龙一行到达监利县反嘴,与贺锦斋、李明铨领导的游击队会合。随即与监利、石首、华容、沔阳等县委商定发动农民起义,并提议会同鄂中地区起义军攻取监利县城。月底,鄂中特委派肖仁鹄率工农革命军200余人到达监利下车湾,与吴先洲领导的石首农民革命军和贺锦斋领导的监利游击队会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十九路军,下辖1个大队、2个区队、6个分队,共300余人,贺锦斋任军长,由贺龙统一指挥。
  工农革命军成立后,游击于监利、华容、石首等地,所到之处,打土豪,分浮财,废租捐,焚契约,宣传土地革命,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深受广大群众拥护。到2月中旬,共毙俘地主武装和土匪2000余人,革命军发展到1000余人,扩编为3个大队,由史施元、滕树云、肖仁鹄分任大队长。
  在工农革命军速战连捷的鼓舞下,湘鄂西20余县掀起了年关暴动的高潮,公安、石首、江陵、沔阳、潜江、汉川、咸丰、巴东、石门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在暴动中均有较大发展,2月上旬,湖北省委作出《最近鄂西工作方针决议案》和《湖北各县工作决议案》,强调党领导的农民武装斗争的重要任务不在于夺取县城,而在于依靠农村,发动群众,以游击战争创造割据区域,还指示荆江地区暴动主力应向公安、石首等农运基础较好的县份转进。但是,鄂西南特委由于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决定集中主力攻打监利县城,结果遭到失败,被迫撤回石首砖桥休整。2月下旬,特委讨论以山区和湖泊为依托开展武装斗争的问题,决定撤销鄂西南特委和工农革命军第四十九路军,周逸群、贺龙按照党中央原定,组建湘西北特委,带领贺锦斋、李良耀等10余人前往湘鄂边发动旧部起义。贺锦斋所部革命军交石首中心县委领导,肖仁鹄率鄂中武装回监(利)沔(阳)。会议约定各路分片发展,日后在松滋、公安一带会师。
  3、创建湘鄂边根据地
  以桑植、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界地区,交通不便,社会经济文化落后,贫富悬殊,民性强悍,封建习俗很浓。该地国民党正规部队较少,地主豪绅地主大都拥有武装,但有矛盾,经常混战,加上以“神兵”为代表的原始自发而又政治背景和倾向比较复杂的农民自卫武装比较普遍,相互关系错综复杂。
  贺龙是湖南桑植县人,年轻时即组织武装,锄强扶弱,维护乡里,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威望。后参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时期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率部参加南昌起义失败后,第二十军有相当数量的官兵潜返桑植一带,组成几支独立的武装。湘西北特委决定利用贺龙的特殊关系,将分散的武装组织起来,尽快发动武装起义。
  1928年3月上旬,贺龙、周逸群一行到达桑植洪家关,联合贺龙亲友或旧部属领导的10几支互不辖属的派系武装,经过艰苦的教育,打起工农革命军的旗帜。3月下旬,工农革命军3000余人发动桑植起义,攻占县城,成立县革命委员会。4月初,国民党黔军龙毓仁1个旅和湘军陈渠珍2个团联合镇压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连战失利,大部失散。贺龙收集溃散人员300余人,退出县城和洪家关,转移到鹤峰与桑植交界地区休整。周逸群在战斗中与贺龙失掉联系,转往洪湖地区领导斗争。
  5月初,湖南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将湘西北特委并入湘西特委,另在工农革命军中组建以贺龙为书记的湘西前敌委员会。6月,黔军从桑植西撤,工农革命军被打散的部队陆续返归建制,全军又扩大到1500余人枪。7月,湘西前委将部队改名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贺龙任军长,恽代英任党代表(未到职)。9月初向石门进击,在渫阳、泥沙连续遭敌袭击,师长贺锦斋、参谋长黄鳌等100余人牺牲,部队退回鹤桑边的堰垭、红土坪和梅坪一带,处境极为困难,给养、弹药匮乏,全军减员至100余人。
  上述半年时间内,工农革命军两起两落,使前委认识到对旧式武装必须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党所领导的、有高度革命自觉和严格组织纪律的革命武装,才能经得起革命斗争的考验。为此,前委于11月中下旬组织整训部队,加强党的领导,发展党、团组织,充实基层骨干,严格教育管理。整训后,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全军仅剩91人、72支枪,但政治、军事素质明显增强,成为后来大发展的基础。12月,红四军向宣恩、恩旋、咸丰、利川和建始等县展开游击活动,沿途改造、吸收了部分“神兵”武装。同时,贺龙受湘西特委之托,将湘西前委改为湘鄂西前委,领导红军和湘鄂边党的工作。1929年1月7日,红四军攻占鹤峰县城,歼敌100余人,成立以吴天锡为主席的鹤峰县苏维埃政府。1月中旬,湘鄂西前委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决定以鹤峰为中心,开辟湘鄂边根据地。红四军分兵游击五峰、石门、长阳等县,消灭反动团防武装,摧毁乡村反动政权,开展没收土豪财产、焚烧契约、取消地租和苛捐杂税的斗争,中共中央又致信介绍毛泽东、朱德在中央苏区实行的游击战术。红四军利用战斗间隙,多次对部队进行整训,在前委领导下,建立4个党支部,健全政治工作机构,按照官兵一致的原则建立各项民主制度,进一步促进了红军的发展。3月中旬,湘鄂西民团联防总指挥王文轩纠集鹤峰、石门、桑植、五峰、恩施、建始、巴东等7县团防数千人,分路进攻鹤峰县城。贺龙指挥红四军主力在各区、县农民赤卫队的配合下,围歼了王文轩部2000余人,王文轩亦被击毙。5月,红四军主力向湖南桑(植)大(庸)慈(利)推进,7月初在桑植南岔歼敌向子云旅1个团大部,接着又在赤溪河全歼向子云余部。两次大捷,共歼敌3000余人,缴枪2000多支,使桑植、鹤峰两县红色区域基本上连成一片,湘鄂边根据地初步形成。10月,红四军回师鹤峰,推动根据地向五峰、长阳、巴东等北线地区发展,全军人数增至4000余人。
  4、开辟洪湖根据地
  1928年春,湘鄂两省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暂趋缓和,转而联合起来向革命力量进攻,鄂中汉川、沔阳、天门、京山等县委遭到较大损失。石首、公安、监利、潜江等县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工作十分被动。鄂西松(滋)枝(江)宜(都)三县边界饥民的“吃大户”斗争未能发展为武装起义。松滋县九岭岗近千人的农民暴动在攻打西斋、石牌等重要集镇后惨遭镇压。这些情况说明,鄂中、鄂西一带的党组织和游击队亟待加强领导力量和整顿。
  5月9日,鄂西特委在沙市遭敌破坏,省委巡视员关学参、鄂西特委书记张计储、石首中心县委书记李兆龙等10余人被捕牺牲。下旬,由湘鄂边转回石首的周逸群得知这一消息,立即赶赴沙市,会同原幸存成员,组建鄂西临时特委,并将特委机关迁往宜昌。7月上旬,湖北省委指示恢复鄂西特委,由周逸群、万涛分任正副书记,辖区扩大到湖南南(县)华(容)安(乡)地区,同时,兼管因鄂中特委负责人牺牲而与上级中断联系的沔阳、天门、京山、汉川、潜江等县委。12月4日,周逸群在宜昌主持召开鄂西特委执委会议,批评了“和平发展”和“盲目烧杀”两种错误倾向,重申要从引导广大群众开展小规模的日常经济斗争入手,扩大土地革命的宣传,逐步形成城乡斗争高潮。会后,各县党组织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组建了多种形式的游击队,以湖区柴山为依托,向平原地区伸展,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到1928年底,在洪湖、大同湖、大沙湖、白露湖等处开辟了一些小块的较为巩固的苏区和较大面积的游击区域。
  1929年3月6日至7日,鄂西特委在江陵沙岗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着重传达中共“六大”决议和中央的指示精神。确定鄂西区党的任务是大力发展游击战争,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实现土地革命,创建赤色根据地。会议强调要根据各地不同条件采取区别对待的斗争策略:在党的组织和群众基础比较薄弱的荆(门)当(阳)远(安)、松(滋)枝(江)宜(都)地区,以领导农民进行反苛捐杂税和抗粮抗租斗争为主要内容,为组织革命武装和建立根据地作准备;在群众斗争比较深入的洪湖、恩施、鹤峰和巴东、兴山、秭归地区,着力向外扩展,创建更大规模的苏区。会后,鄂西特委将江陵、石首、监利3县游击队合编为鄂西游击大队,由邹资生任大队长,下辖4个中队,在各地赤卫队配合下,利用江河湖汊交错、芦苇茂密的天然条件,展开游击战,集中进攻团防武装和国民党杂牌部队。周逸群和鄂西特委及时总结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适应平原、湖区特点的游击战术,如“分散游击,集中指导”,“避其锋芒,击其无备”,“只打虚,不打实,要打必胜,不胜不打”,“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多则跑,敌少则搞”,等等。江(陵)石(首)监(利)沔(阳)华(容)等地苏区发展迅速。8月,鄂西游击大队扩编为鄂西游击总队,周逸群任总队长,党代表,段德昌任参谋长,下辖3个大队9个中队共1000余人,到1929年夏秋,洪湖根据地初步形成,面积横亘数百里,普遍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
  9月,湘鄂两省敌军集结3个师另1个独立旅,向洪湖苏区发动大规模“清剿”,鄂西游击总队分为两路,以一、三大队坚守内线,派第二大队转战外线,利用河湖港汊星罗棋布的有利地形,袭击、伏击、截击、尾击和骚扰敌军,同时,对于敌军官兵采取“投降受赏,来去自愿”的瓦解政策,取得很大成效。10月,游击总队在监利聂家岭击溃敌军1个团,歼其大部,随后转入反攻,沔阳、监利、江陵、石首、公安等县反动常练队和团防武装呈现崩溃之势。12月,鄂西游击总队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师,段德昌任师长,周逸群任党代表,下辖3个纵队,共5000余人。1930年2月,遵照中央指示,独立师升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孙德清、邝继勋先后任军长,周逸群任政委,全军约7000余人。接着,红六军挥师东进,不断取得胜利,使江陵、石首、沔阳、监利、潜江苏区联成一片。4月,鄂西特委在石首调弦口召开江、石、沔、监、潜五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中,成立鄂西五县联县政府,周逸群任主席,崔琪任副主席。
  与此同时,巴(东)兴(山)(秭)归一带的革命斗争也有所恢复和发展。1929年3月,鄂西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将巴兴归3县划为单独的地区,并建立了10个区委、1个中心支部和37个支部,发动群众,开展抗粮斗争,革命形势日益高涨。12月,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西游击大队,并发展区乡赤卫队。1930年5月,巴兴归县人民委员会(旋改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同时改鄂西游击大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十九师,刘子泉、黄大鹏分任师长、政委,下辖200余人枪,区乡赤卫队增至5000余人,以巴东甘坪为中心的巴兴归根据地正式形成。
  5、组建红二军团
  1930年初,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湘鄂西前委和鄂西特委关于统一两区领导的建议,作出红四军东出、与红六军会合,向长江下游发展的决定,并派万涛前往湘鄂边传达有关指示。2月,湘鄂西前委决定主力东进。同时,建立汪毅夫任书记的鹤峰中心县委,组建由贺炳南任团长的红四军独立团,承担坚持和发展湘鄂边根据地的任务。3月初到4月红四军两度出击,攻占五峰县城,成立五峰县苏维埃政府。6月2日,抵达松滋西斋。红六军则于5月间东进至汉川、汉阳一线,6月自汉阳南下,于监利尺八口渡过长江,攻取华容、南县县城及公安县之南平镇。7月4日,红四军、红六军胜利会师,召开联席会议。根据中央指示,红四军更名为红二军,二六军合编为红二军团,由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前委书记、政治委员,柳克明(直荀)任政治部主任,孙德清任参谋长。全军团共1万余人,5000余支枪。中旬,红二军团在江陵普济观举行军事会议,决定充分利用统治阶级内部分裂的有利形势,集中力量向外扩展,使分散的各块根据地联成一片。9月中旬,中共中央代表邓中夏到洪湖根据地,24日,主持召开叶鄂西特委和红二军团前委联席会议,决定把鄂西特委和鄂西联县政府相应扩大为中共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由邓中夏任特委书记、红二军团前委书记和政治委员。不久,调周逸群回地方工作,代理湘鄂西特委工作,兼任联县政府主席。
  红二军团的组建,湘鄂西特委和特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洪湖、湘鄂边、巴兴归根据地和松枝宜、荆当远、京钟等游击区已构成统一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