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和平 倪平汶
1943年12月1日上午,鄂豫边区暨新四军五师直属机关干部和各军分区各县代表共140人,聚会在黄家畈一幢高大的三合头房屋内,隆重而热烈地为两位辛亥革命老人庆祝六十寿诞。
房屋中间悬挂着一幅朱红缎底的湘绣寿仙中堂,四周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寿联、贺幛,琳琅满目。中共中央华中局驻鄂豫边区代表郑位三在一阵震耳的掌声中,首先宣读董必武从中共中央发来的贺电。他讲话完毕后,边区党委代表陈少敏,新四军五师代表任质斌,鄂豫边区行署代表许子威以及参议员代表相继致词祝贺。会上会下,宾主济济一堂促膝畅谈,献诗赋词,盛况空前。这两位被祝寿的长者中,有一位就是德高望重的边区行署副主席、参议会副议长、天门籍爱国民主人士涂云庵。
涂云庵系天门岳口人,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早年在外游学,毕业于湖北法律专校。辛亥革命的枪声在武昌打响以后,涂云庵倾向革命,参与首义党人的革命活动。返回故里,从事秘密活动。30年代初,涂云庵出任汉川等县法官,由于涉嫌“擅放红军”,国民党当局将他降调利川,他以道远不就,又调来凤,他仍力辞不去,后在压力下勉强就职。他痛感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常怅恨道:“豺狼当道,素志难行,何如归去,永保廉贞。”最终弃职回到岳口老家继承父业,设馆授徒,养家糊口。
本想执教清贫度日的涂云庵,前门刚避虎,后门却又进了狼。1939年初,日军铁蹄踏进天门,岳口成了沦陷区,伪联保主任曾繁涛暗中与日军勾勾搭搭。一天,他以“学生”身份去向老师“请教”。一进门,涂云庵就看出他不怀好意,一针见血地说:“你堂堂正正是我的学生,我可容忍你,你诌媚于日本人,我是不会理睬你的。”吃了闭门羹,曾繁涛悻悻而回。不久,驻岳口的日军司令佐佐木和天北反共势力最大的头目潘典华、潘尚武父子多次派人笼络他,涂云庵都严辞拒绝。曾繁涛还不死心,派一干将去找他,对他大施淫威,骂他“不识抬举,老糊涂了”。涂云庵毫不示弱,拍案而起,轰其出门。几位学生担心他长此呆下去会惹来杀身之祸,就开导他,帮他迁居到十多里之外的响水沟教学。这一带是红军时代的老苏区,抗战开始后,在共产党人的秘密组织下,抗日斗争已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党组织得知涂云庵先生的爱国行动和处境后,便派廖学道、万全、戴月等共产党干部以学生身份去接近他,经常同他在一起研究时局,抨击国民党当局的消极和无能,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使他认识到,惟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于是,他同这些学生和共产党人来往更密切了。
1940年秋冬,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后改为五师)主力一举攻克石家河、观音湖、夏家场等日伪顽匪的据点,开辟了天西抗日根据地。上级党组织决定筹建天门县抗日民主政府,涂云庵毅然接受党组织的邀请,弃教从戎,投身到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不久,他担任了天门县行政委员会委员和民政科长。1941年春,成立天门县参议会,他被选为参议长。
在天门行政委员会和参议会工作中,涂云庵和天门行委主席曹志坚竭诚共事,联络各地有名绅士出来支持抗战,为天门的民主政权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有20多名有名望的士绅、进步人士在县参议会和县区政权组织中担任了重要职务,大多为抗战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次,边区负责人李先念、陈少敏莅临天门指导工作,在渔南开会4日,涂云庵遍邀32乡士绅响应,鸣锣击鼓庆祝,陈少敏见而称道:“涂议长好大威望!”涂云庵不仅动员进步人士和有名望的地方士绅参加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而且还多次动员家中亲友参军参战。他在动员次子参加新四军五师的信中写道:“共产党抗日坚决,志士景从。英雄乐有用武之地,豪杰怎能忧作亡国之人?尔亦血性男儿,岂甘因循堕落……要知国难当头,不容徘徊歧路,纵使裹尸马革,尚获壮烈美名,子其去矣,吾当贺之。”在他的动员下,族中兄弟子侄共有10余人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
1941年春夏间,豫鄂边区召开军政代表大会,涂云庵和曹志坚一起被推荐出席会议。根据通知精神,他们共同拟好了参加会议的工作提案。在这次军政代表大会上,他们带去的三项提案,均获得了与会代表的通过。其中有一项《关于怃恤殉难工作人员家属与表扬死难工作人员案》,最为切实,后在各根据地推广执行,大大团结推动了抗日力量的发展。这时,涂云庵作为民主人士代表,被选为边区行署副主席。不久,直接调到边区工作,于1943年3月又被选为驻会代表团(参议会)副议长(议长陈少敏)。以“三三制”原则组建起来的边区抗日民主政府,体现了统一战线中的民主性,有关边区政权建设的法令、布告、章程等文件,大多要他参与起草,与主席、议长商定后,即发布实施。涂云庵工作起来,竭诚尽力,坦诚布公,边区领导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等对他十分尊敬,常以“涂老”相称呼。
1943年秋至1944年春,新四军五师主力在天京潜、天汉粉碎了日伪顽匪的夹击攻势之后,伪军陈云山部耍出花招,从新四军人员的家属开刀,进而报复。他们抓了涂云庵的儿媳帅氏,进行拷打关押,企图利用她来胁迫涂云庵屈服。帅氏毅然投河自尽。涂云庵悲痛地悼念道:“世上无人不爱生,青年妇女最多情,万分汹涌肆污秽,一顷波涛全节贞。曾是捐躯殉国难,亦称舍命振家声。”抗战中,在渔南根据地担任情报工作的侄子祖茂奉命执行任务,不幸被日伪军捉住;情报主任曾瑞麟(与涂云庵为挚友)前往营救时两人一同遇害,他悲愤疾书道:“抗敌挥戈资臂助,救人从井合身除,纵使冤仇指日报,生还不得也伤如……”敌人疯狂的报复,并未能使这位老人屈服。国仇家恨,反而使他革命意志更加坚定。1944年底,当五师部队经济困难之时,他主动承担重任,多方奔走,设法帮助筹集解决,保证了边区和部队供给任务的完成。在物资分配上,他既保证公平合理,又有利于推动生产。边区军民皆称他为“陈平再世”。
涂云庵有着披肝沥胆的忠诚,他沿着共产党新四军指引的光明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爱党爱国,对生死与共的同志更是火一般的热爱。他常常同边府的部长、秘书等畅谈自己的思想,深信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一定胜利。1949年5月武汉解放,他参加了湖北省人民政府的筹建工作。全国解放后,他被任命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检察署中南分署委员、湖北省司法厅长。他还作为代表出席省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先后当选为省高等人民法院院长、省政协副主席,直到1957年初病逝。
一代辅佐长辞去,爱国赤胆留后人。晚年涂云庵留下了不少诗词,记叙了革命旅途中的艰辛艰难,表达了自己对革命的赤胆忠心和对祖国建设事业发展的最好祝愿,他的爱国主义品质,确实给我们美好今天的人们留下了宝贵遗训,永远值得借鉴和学习!
(原载《党史天地》2000年第12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