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研究

难忘黄麻烽火 永续红色华章

发布日期: 2016-11-22 来源:

  1927年11月13日,在中共湖北省委和黄(安)麻(城)特委的组织领导下,湖北黄安麻城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即著名的黄麻起义。
  黄安(今红安)、麻城,位于湖北、河南交界的大别山南麓。1927年3月,中共麻城、黄安两县县委和两县农民自卫军相继成立,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大革命失败后,农民自卫军牢牢地掌握在中共组织的手中。9月初,为便于领导秋收起义,中共湖北省委将鄂东起义区划分为大(冶)阳(新)、黄(梅)蕲(春)广(济)、黄(安)麻(城)3个特区。中旬,中共黄安县委代理书记郑位三、陈定侯等在七里坪文昌宫召开会议,传达党的八七会议决议精神和省委关于组织武装起义的指示,制定了秋收起义计划。会后,大家分散到各区发动群众,进行起义的准备。下旬,省委派人先后两次在麻城县邱家畈和林家山传达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并决定与黄安共同行动。从9月26日起,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联合广大农民群众,相继起义,逮捕土豪劣绅,没收其财产。仅七里、紫云、乘马、顺河等区,先后就有数十处近万农民起义,故称“九月暴动”。这次起义由于两县县委缺乏领导起义的经验,群众发动不够充分,亦未建立工农革命军,又因国民党第30军的“进剿”,“九月暴动”陷于停滞,未能扩大战果。
  1927年10月下旬,中共湖北省委派符向一巡视黄麻区,继续发动组织起义。此后,省委又派吴光浩、王志仁到黄麻区参加领导起义。吴光浩任麻城农民自卫军大队长。11月3日,省委代表召开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正式成立以符向一为书记的中共黄麻特委和以刘镇一为负责人的鄂东革命委员会,同时改组了黄安县委,由王志仁任书记。会议决定:进一步发展组织,改造黄、麻党团,整顿农民自卫军,并加紧训练。会后,两县县委负责人和一批党团骨干分别到各区进行大规模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11月11日,黄麻农民自卫军进驻七里坪,打击豪绅地主,惩办反动派,举行游行示威。接着黄麻特委决定举行起义,夺取黄安县城。成立了黄麻暴动行动指挥部,由潘忠汝任总指挥,吴光浩任副总指挥。13日,黄麻特委调集黄安农民自卫军全部,麻城农民自卫军两个排,及七里、紫云等区千余精锐义勇队,组成攻城部队。当夜10时,起义大军向黄安县城挺进。黄安七里、紫云、城区、桃花、高桥、二程等区农民群众分别在李先念等人的率领下,从四面八方向黄安县城进发。参加起义的农民约有3万人。麻城农民自卫军另一个排在黄(安)光(山)麻(城)交界之北界河负责警戒,以防河南光山红枪会进犯。14日凌晨4时,在城内群众的配合下,自卫军在前打先锋,义勇队继其后,由西北城角攀梯而上,一举攻入城内,全歼县警备队,缴枪30余支,子弹90箱,活捉县长和司法委员、改组委员等贪官污吏及土豪劣绅15名,并打开监狱,释放了被关押的群众,没收了县署、改组委员会的一切财物。下午4时,处决了反动县长贺守忠等官吏。18日,正式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曹学楷为主席。麻城、黄陂、黄冈、罗田及河南的光山、商城等县纷纷派代表来祝贺。19日、20日,黄安各区纷纷开庆贺大会,到会群众达7万多人。
  农民政府成立后,黄麻特委将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黄安农民自卫军为第1路,麻城农民自卫军为第2路。潘忠汝为鄂东军总指挥,戴克敏为鄂东军党代表,吴光浩、刘光烈为副总指挥,汪奠川为参谋长,潘忠汝兼第1路司令,吴光浩兼第2路司令,戴克敏为第1路党代表,刘文蔚为第2路党代表。黄、麻两县的义勇队共有4万人,以区为单位成立指挥部。11月26日,潘忠汝率领鄂东军主力部队,到南乡开辟工作。鄂东军在南乡农民配合下,歼灭八里湾红枪会50余人,缴枪50余支,掀起了南乡农民起义高潮。留守县城的起义武装同全城工农群众紧密配合,在刘镇一的指挥下,多次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保卫了黄麻起义的革命旗帜。
  黄麻起义的胜利,鼓舞了人民,震慑了敌人。12月初,国民党第12军教导师闻清霖部自豫南进攻麻城西张店,以图进犯黄安城,遭到乘马、顺河等地农民武装的抗击而未得逞。5日夜,取道宋埠、尹家河,奔袭黄安城。
  鄂东军和义勇队据城固守,与敌展开英勇的抗击,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战斗到翌日4时,因敌众我寡,城门被敌攻破,鄂东军和义勇队同敌反复拼杀方突出重围,但伤亡很大,潘忠汝、王志仁牺牲。国民党军占领黄安县城后,8日进占麻城。黄麻两县土豪劣绅和反动分子趁势还乡,勾结国民党军进行报复。中共麻城县委书记蔡济璜、鄂东军第2路党代表刘文蔚,麻城县农会委员长刘象明等大批革命干部和群众惨遭杀害,仅黄安北乡就有数千农民群众被屠杀。
  1927年12月中、下旬,从黄安城突围出来的鄂东军和义勇队,大部分于29日转移到黄陂木兰山区。1928年1月1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第7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汪奠川任参谋长。部队以木兰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活动。经过艰苦的斗争,在黄(安)麻(城)光(山)边界开辟了以柴山堡为中心的“武装割据区域”。后来,红7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为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逐渐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原载《湖北档案》2007年第11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