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良
在土地革命时期的1928年至1932年5年间,以贺龙、周逸群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共产党人,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到湘鄂边和洪湖地区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发展工农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在这里,革命前辈们高度重视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问题,自始至终为克服这两大问题不懈努力,积累了许多关于廉政建设的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苏维埃政府建立伊始,根据地领导就高度重视反腐倡廉
1929年初至1930年初,湘鄂边鹤峰、桑植和洪湖地区沔阳、潜江、石首、临利、江陵等县先后建立县苏维埃政府后,贺龙、周逸群等湘鄂边和洪湖地区根据地领导人就十分重视苏维埃自身的健全问题。什么是健全呢?周逸群解释说:“这就是苏维埃自身的建设,如清除官僚主义,打击贪污腐化等。”可以看出,所谓建立一个健全的苏维埃政府就是廉政建设。对于廉政,根据地领导人把它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周逸群曾经指出:“在苏区,是敌人‘围剿’胜利呢?还是苏维埃胜利呢?这应以苏维埃的建设是否健全为断定。”为此,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府及领导人在廉政建设上采取了许多措施,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1928年7月,周逸群重建鄂西特委,任书记,万涛任副书记,领导洪湖地区的武装斗争和苏维埃政权建设。周逸群明确提出加强“苏维埃自身的建设,如清除官僚主义、打击贪污腐化等”。1929年9月,他在给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江陵最近牺牲了两个同志,是因为他们身上带自来水笔的缘故,被敌人认出,这是需要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此后便提倡苏区干部一律实行群众化。
1930年3月,湖北巴(东)、兴(山)、(秭)归人民革命委员会(后改为苏维埃政府)成立。随着苏区形势的相对安定,机关的扩大,官僚主义问题逐步表现出来,表现为工作不深入、瞎指挥和脱离群众。为此,苏维埃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以在实际工作中克服官僚主义。
1930年4月,周逸群在调弦口主持召开了包括江陵、石首、监利、沔阳和潜江在内的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宣告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成立,政府设立政治保卫局,在特委和苏维埃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负责对苏维埃各级干部进行监督和检查。为了克服官僚主义作风,苏维埃政府指导政治保卫局制定了许多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巡视员制度,尽量执行“口头传达”指导。特委到县里开展工作,县委的干部至少有三人轮流到各处检阅工作。二是实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独断专行。三是强调开好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支部生活会,特委有比较具体的规定,比如:“支部应当个别谈话,考察每个同志的错误和缺点,提出具体问题来讨论”:要通过“自我批评,对不执行党的决议,不做工作的机会主义和清谈的两面派及官僚主义开火”。
1930年7月,贺龙任军长的湘鄂边根据地红四军在公安县与孙德清任军长、周逸群兼任政委的洪湖根据地红六军会师,组成红二军团(红四军同时改称红二军),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兼军团前委书记。湘鄂边、洪湖两块根据地形成湘鄂西根据地。9月间,鄂西特委改为湘鄂西特委,邓中夏任书记,兼任红二军团政委,前委书记。同时,鄂西联县苏维埃政府改为湘鄂西联县苏维埃政府。1931年6月,组成了湘鄂西临时省委以取代湘鄂两特委。12月,湘鄂西苏区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周老嘴召开,成立了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专门的反腐倡廉机构“工农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监督。
二、始终把党内教育放在首位,加强预警防控
湘鄂西省委制定的《党内教育训练概要》,详细规定了党内教育培训的方式,例如入党时的教育训练、支部的教育训练、党报党刊的教育训练、训练班与党校的教育训练等一系列教育方式,不仅有效地克服了官僚主义和腐化之风,而且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力量不断增强。
1.加强入党誓词教育。湘鄂西党组织从初建到发展,都十分注重党员的质量和对党员的教育,从入党誓词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严格要求每一名党员。当时的入党誓词是:“我誓用忠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牺牲个人,服从集体,遵守秘密,接受批评,阶级斗争,努力工作,誓不叛党。”从入党誓词可以看出,苏区党组织对新党员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2.充分发挥报纸的宣传作用。湘鄂西党组织主要用《工人日报》《红旗日报》等这些红色报纸杂志,宣传党的政治路线、决议、土地革命、苏维埃运动、国内外形势等内容,以及党政干部清正廉洁的典型事迹,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明确党的任务和目标,增强无产阶级党性,站稳无产阶级立场,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掌握工作方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当时有一条纪律规定:党员要每天读报。
3.举办训练班。举办训练班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增强党员干部素质,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1929年7月中旬,鄂西特委集中监利、石首、沔阳、江陵、汉川80名干部,在监利剜口刘家三屋墩举办了一期军政训练班,以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军事素质、党性修养和党的观念。结业后,全体学员均分往区乡党的基层组织和各地游击队工作。训练班以学员自学,特委、联县政府负责人和教员作报告,教员指导讨论,教员进行复习巩固等教学方法,较系统地学习政治任务、争取群众、土地问题、农村工作、职工运动的策略,以及党的组织原则等理论知识。
4.重视发挥廉政歌谣的作用。苏区政府非常重视廉政歌谣对反腐倡廉的引导作用。当时,在湘鄂西苏区广泛流传着许多廉政歌谣。例如:流传在监利城乡的“一棵大树万条根,党与百姓一家人;红军如鱼民如水,鱼水哪能片刻分”的歌谣。流传在剜口一带的“你姓罗,我姓贺,红军人马来得多;打破你家一口锅,陪你铜钱八十个,如果还嫌少,再加多少只管说”的歌谣。流传在监利和洪湖一带在“地米籽菜开白花,红军哥哥到我家。不是渔家故意夸,红军哥哥太好啦!不是你来抢水桶,就是他把扫把拿,不沾渔家半根草,对待百姓像一家”的歌谣。流传在红城一带的“红军打来晴了天,穷苦百姓笑连连:三荒五月有饭吃,十冬腊月有衣添”的歌谣。流传在石首一带的“听说红军打回来,婆婆要做家常菜,我摘香菌爹采笋,迎接亲人表心怀“的歌谣。流传在监利、沔阳一带的“不怕死来不怕穷,生死都要跟贺龙!跟着贺龙干革命,就是死了心也红”的歌谣。这些廉政歌谣唱出了党和红军的宗旨和优良传统,是进行党内教育的鲜活生动的教材。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